事业与产业并举特色与品牌双赢

时间:2022-03-21 11:15:55

事业与产业并举特色与品牌双赢

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的原生态复合型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充满活力的文化。

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在草原自然地理环境中创造并世代传承下来的原生态复合型文化,也是一种不断创新发展、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文化。草原文化的丰厚积淀及其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给内蒙古草原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客观条件。

自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于2003年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号召以来,自治区各地多措并举,加强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事业与产业并举、特色与品牌双赢的民族文化发展之路。草原文化精品和草原文化品牌享誉中外,文化产业蒸蒸日上,呈现出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草原文化的深入研究、大力宣传推广以及 “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的设立、草原文化研讨会的连续召开等都为内蒙古草原文化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民族文化品牌宣传效应显著。

2004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启动实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组织国内1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草原文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向世人展示了草原文化的神奇魅力。同时通过同《光明日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以及其他区内外各大新闻媒体的合作,不仅将草原文化理论成果成功转化,也有效利用新闻媒体平台大力宣传了草原文化。

尤其是连续成功举办了13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草原文化的内涵、类型、特征和基本精神,阐述了草原文化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围绕草原文化与生态文明、草原文化与蒙古族文化、草原文化与城市生活、草原文化与丝绸之路、草原文化与特色旅游基地、草原文化与蒙医药的传承发展以及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学术界、文化界乃至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自创办以来,以经贸洽谈、旅游交流及各类文艺演出、展品展览、研讨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给草原文化品牌增添了神奇色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打造草原文化品牌、展示内蒙古风采、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已经成为展示草原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平台、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建设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重要抓手和满足各族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

在草原文化节的带动引领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包头鹿城文化节、赤峰红山文化节、绿色呼伦贝尔节、鄂尔多斯成吉思汗文化周、巴彦淖尔河套文化节、通辽科尔沁文化节、兴安盟蒙元文化节、中国・额济纳国际金秋胡杨生态旅游节、锡林郭勒盟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满洲里中俄蒙旅游节等节庆文化活动亮点频现、异彩纷呈。

为保护草原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2005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6日作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的设立,有助于内蒙古特色文化战略的实施,对保护草原文化遗产、塑造草原文化品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化品牌优势就是文化产业的主导优势。经过十多年草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草原文化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草原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如今草原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内蒙古享誉中外的代表性文化品牌。

(作者单位: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

上一篇:陆树铭花甲之年仍“关公” 下一篇:TPP已废:奥巴马时代提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