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

时间:2022-03-21 07:51:17

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方法,减少仪器设备故障,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保证手术顺利完成,达到了优质、低耗、高效的目的。方法 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职责,规范的使用操作,有效的保养与维修,建立仪器设备档案,附件清点、配件备货、维修、使用登记本,保障了仪器使用的各个环节不出问题,也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和完好率。结果 通过制定有效管理方法,加强了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使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结论 通过科学、实用的管理方法,保障了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正常和安全使用,有利于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使仪器设备发挥了最大限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

关键词: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方法

随着当今外科医疗的迅速发展,手术室不断引进各种精密仪器设备,许多精密仪器设备结构复杂,各部件之间都有独特的功能关系,操作程序过失往往直接损坏仪器,影响其寿命[1]。手术室的各类仪器逐年增加,近几年我院神经外科手术室先后引进了电动手术床、磨钻、铣刀、鼻内窥镜、多普勒、显微镜、超声乳化器、高压灭菌器等大量仪器,这就要求手术室要有一种科学的、有效的仪器设备管理方法,来保障仪器设备在手术中发挥最大的效果,本文基于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各个方面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给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参考意见。

1仪器易发生故障的原因

1.1手术室仪器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为进口产品,缺乏中文手册,这就造成大量护士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使用了解的不彻底,设备使用前的培训只是盲目的学习,当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具体问题时束手无策。

1.2手术量大,仪器使用频繁,仪器不是专人使用。

1.3操作不熟练,操作程序错误,造成设备仪器自动控制程序混乱或损坏。

2方法

2.1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及职责

2.1.1分级管理制度 建立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组织,即护士长、设备管理负责人和巡回护士三级管理责任制。制定各级管理职责,并严格落实,认真检查。设备管理负责人每周对仪器设备性能是否完好、附件是否齐全、设备表面是否清洁无污、使用登记是否齐全,并详细记录。护士长每月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在晨会上提出整改。

2.1.2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制度 登记购进的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价格、启用时间、负责人,包含的附件及主要用途,对随机带来的全部资料如使用说明书,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和电路图等装袋进行集中保管,便于查询维修,并建立使用登记本。

2.1.3仪器分类及定点放置制度 同类手术固定手术间,仪器定专用手术间放置,并在仪器明显处标记序号,如有搬动,用后及时放回原处。

2.1.4规范的清点制度 对于仪器附件较多的设备,建立清点本,将每件附件数量及附件总数登记于本上,并放置于附件箱内。每次使用者使用前后核对附件,并做好记录,确保仪器附件完整。

本科室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下外借,需借用科室开具借条,

包括仪器设备名称、数量、时间、借用人、外借者双签名,严格交接班,归还后对其性能检测无误方签收,归还原位。

仪器出科维修,要做好登记交班。

除每日术间护士检查清点各自术间仪器外,建立手术室贵重仪器清点本,每日夜班护士在手术结束后,全面清点贵重仪器,如有缺失,立即向当日术间护士询问去向,晨会交班仪器去向。

2.1.5备用仪器配件管理制度 对于一些需要经常更换的配件,手术室要有备货,并有专人负责,建立仪器配件备货本,避免因为缺少小小的配件,导致整台仪器设备无法使用的情况发生。

2.2规范化使用操作

2.2.1.建立专业的培训制度 对于新进仪器设备,通过专业的仪器设备生产商工程师,对相关的仪器设备使用人进行一系列规范的培训,包括仪器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清洗保养等。不断组织学习,并每月对仪器操作进行考核,保障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的科学性、熟练性,延长仪器设备使用的寿命。

2.2.2建立仪器操作卡片 将仪器操作规程、操作内容、常见故障及注意事项制成卡片,并做好中英文对照,悬挂设备上,如有疑问可直接翻阅卡片。

2.2.3建立使用登记本 每日术晨巡回护士检查本术间各种仪器设备数量及性能,确保手术中正常使用,使用时注意保护好操作面板,每次使用完仪器后要对仪器表面进行清洁并将导线盘好放稳,清点附件有无缺失并将使用仪器的日期、使用人员、运行情况登记于仪器登记本上。

2.3保养与维修管理

2.3.1手术间巡回护士要每日巡视检查各类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到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不断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工程技术人员维修。

2.3.2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的定期保养上,必须要是熟悉仪器设备的生产商技术专业工程师,保障保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定期保养的范围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动力装置系统、仪器设备的精度等。通过这种专业化的保养方式,能够大幅度降低手术室仪器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的风险,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的问题而出现的重大手术故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2.3.3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监督手术间护士对其术间仪器进行日常和定期保养,完成仪器的除尘、紧固,充电、局部检查、定期运转等保养维护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3.4手术室建立仪器维修登记本,发现仪器有故障,立即告知仪器负责人,负责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联系厂家报修,并在登记本上注明故障原因,方便工程师维修。并且在工程师维修时仪器负责人在场学习,对仪器发生的常见故障能及时排除,可以大大减少报修次数,提高仪器的使用率。

3讨论

通过对手术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改善了手术室原有存在的不足,小细节处理不及时易造成大隐患,增强了手术室人员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意识,注重了对各类设备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操作的学习,增强了工作责任心,设备使用前的检查、清点和使用后的登记,及时检查,及时报修,责任到人。提升仪器设备在手术中的使用率,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达到了优质、低耗、高效的目的,对保证仪器正常的使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目的在于为今后的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参考,使各科室节省资源,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金春玉,王丽波,原黄资,等.手术室腹腔镜仪器设备管理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9,40(90):857.

上一篇:现代科技与传统教学的碰撞 下一篇: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前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