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出缤纷真世界――话题作文“辨”指导

时间:2022-03-21 07:33:34

“辨”出缤纷真世界――话题作文“辨”指导

作文题

人生在世,每时每刻都需要“辨”,如辨色、辨音、辨高低、辨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伪、辨虚实、辨方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认清东南西北。

请以“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根据概念型话题的写作步骤,可从三个方面分析:辨什么?为什么要辨?怎么样辨?这几个问题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到答案。

1.辨什么?材料中明确“辨色、辨音、辨味、辩高低、辩长短、辨清浊、辨好坏、辨真伪、辨虚实、辨方向”,学生可从中选取一个方面去写。如:辨能力高低,人才各得其任;辨人心好坏,激励世人抑恶扬善;辨事物的真假,廓清掩盖事实的迷雾;辨人生方向,定何去何从;等等。

2.为什么辨?材料中说“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常常是好坏参半、鱼目混珠、真假难分”。我们要侧重谈“辨”的意义、作用。如:只有分清异同、对错、真假,才能明白事理,了解真情,免于错误,避免损失。

3.怎么辨?材料中提到“只有用心地辨,才能分清真假好坏,认清东南西北”,此外还可提出一些辨别的要求和方法。如:要调查研究,独立思考,听取不同意见;要全面比较,有发展的眼光;等等。

浅言淡语真性情

丁丽珉

《红楼梦》里贾宝玉对林黛玉淡淡地说了“你放心”三个字,短短的一句话可辨出宝玉对黛玉的一片真心。尔后,黛玉也曾哽咽着对宝玉说了句:“你可都改了罢!”轻轻的一句,比宝钗的药来得真切,足可辨出黛玉的痴情。感情深了,渗透到每个部分,就是淡淡的几句话也能依稀辨出浓浓的真情。

人的品格如何,固然要听其言,观其行。但矫情伪饰常使人难以看清真相,于细微处辨别才最为重要。一代文学大师夏衍,一生淡泊,为人朴质,他临死前说的那三个字“请大夫”,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当时,夏衍气息奄奄,助手见他情况不妙,便贴耳对他说:“我把大夫叫来。”夏衍吃力地回复道:“不是叫大夫,是请大夫。”说完这句话便与世长辞了。淡淡的一句话足可辨出一个谦谦君子品行。我们无须去为夏衍的为人寻找什么例子,掂量这话就足以辨出一个谦谦学者的风范。

旧社会,女子终究不能去参加科举,任你怎么才华横溢也只能被湮没。有些才艺双全的女子因家道中落而落魄青楼。苏小小,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弱女子,在青楼里抗争过,挣扎过,终究改变不了屈辱的地位。“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淡淡的四句话,没有赋的华丽,没有诗的庄重,也没有词的哀怨,但一位女子的内心深处的东西溢于纸上。凭苏小小的才华写篇才华横溢的情诗不是难事,而她没有。淡淡的几句话足可让后人辨出,她当初是如何向往自由,追求真爱。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壮烈,但那颗追求自由与真爱的少女之心却可见一斑。

辨别不需要太多的方法。有时太刻意反而会误入虚伪的圈套;有时淡淡的几句话,就足以让人辨出他的感情、品行乃至内心的欲望与渴求。“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既是佛理也是人生哲理。

亮点品味

材料新鲜,文章就有个性,更有表现力和说服力;材料新鲜,就能增加文章的魅力,引起阅卷老师的重视,更好地发挥文章的效果。那么,新鲜的材料从何而来呢?著名作家浩然说:“别人没看到的,你看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了,没有想到,你看到又想到了,这是新;别人看到、想到了,但没写到,你看到、想到又写到了,这还是新。”新鲜的材料来自社会生活,来自书报阅读,来自深入思考。《浅言淡语真性情》的长处在于材料典型有说服力,且新鲜不俗,具有文学色彩。宝黛情语、夏衍为人、苏小小不幸,三则材料成就一篇美文。看得出,作者阅读丰富,且善于思考、移植和点化。最后一句佛语的引用也起到了点睛之效。

可乐风波

周婷婷

暖风习习,吹在人脸上有几丝灼热的感觉。她摘下遮阳帽当作扇子,扇了扇。口干舌燥,她调皮地舔了舔嘴唇,拾级而上。到了四楼,走进教室。咦,他怎么从我位置边走过来啊?她暗暗嘀咕着,一面径自向位置走去。放书包时发现课桌里有东西,拿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听可乐。她不由得一惊,乱了思维。

或许,是他?不会错的,应该是他,怪不得刚才进来时他看见我有几分惊慌失措,我当时还奇怪呢!他为什么送我饮料,难道……她暗自想着,不由得又舔了舔嘴唇。她侧过脸去看他,他似乎故意装着没事样儿,低头写着什么。有没有留下纸条?她又伸手进去,慌忙摸着,一无所获,看来他还是个懂得沉默的人。她想着,想着。班上同学渐渐都来了,小丹从后面扑来,吓了她一跳,夺过她的饮料就要喝。她急了,涨红着脸。小丹感到奇怪,问:“你今天怎么了?”她什么也没说,夺回可乐,像傻姑一样坐在那儿。第一堂语文课,她心不在焉地盯着书上的文字,转动着手中的笔。他是什么意思呢?唉,或许人家没意思,是自己多心了。但她的另一思想又立刻争辩道,没意思送可乐干嘛呢?那我究竟该不该写纸条谢谢他呢?她分辨不出他是什么意思。苦恼在她心中纠结。忽然一声响雷惊醒了她,原来老师叫她诵读一下文章,她不知所措,这才如梦方醒,书早已翻了几页,而她却还在第一页。看着老师瞪着的眼睛,她吐了吐舌头,又用余光瞟了他一眼。天呐,他在朝她笑。哦,My God !

魂不守舍的半天总算挨了过来,可乐的凉意早已散尽,她却还是辨不清他的意思,又不好意思去问。下晚自习,她走到五楼等朋友静一起走,跟静说起来这件事:“今天我竟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听可乐……”“那是我中午买的,帮你带了,去时你不在,就交给你们班那个帅哥。他叫什么名字啊?”啊,她终于明白了,原来……任凭静在耳边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她却静了下来。一个下午的瞎猜,瞎辨,她已经好累好累。她伸手按了按包中的可乐,苦笑了一下,抬头望望月空,想要辨明哪一颗星星是属于她的……

亮点品味

一听可乐,一段心路。一篇小文,展示的是心的波动、情的涟漪。这是一个一有风吹草动便怦然心跳、想入非非的做梦年龄,虽还不能说是爱情,但表达出青春少女对爱朦胧的向往。正如作者后来所说:“朦胧的爱意,如同雾中那一朵花,辨不清,道不明,但那辨不清的意境美却独有一番天地,独有几丝温馨,独有几份甜蜜。”本文由心理描写展开全文,具体入微;结尾又寓情感于形象之中,感情表达得含蓄蕴藉,愿望表现得不瘟不火。巧设误会,制造波澜,使人感到既无奈又可笑,真是“有心不如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正值年少青涩时

孙海华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色彩纷呈,年少青涩的我们犹豫了,彷徨了,分辨不清真假好坏、善恶美丑。 年轻的我们有着一颗悸动的心,对什么都充满好奇,跃跃欲试。我们分辨不清前方是鸿沟,是坦途。于是上天给了我们一双倾听的耳朵,一对观察的眼睛,让我们学会了接收,懂得了吸取。家长的殷殷叮嘱,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使我们明白我们的道路在何方。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将来成才成人,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我们内心振奋,找到了人生的追求目标,分辨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前方只有一条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们欢快地奔跑着。直到――

世界的纷呈让我们认识了很多,也给我们明亮的心灵带来了疑惑。那位美国人在耶鲁大学演讲他的成功史时,告诉大学生们,退学吧,比尔・盖茨是退学的,索罗斯是退学的,他自己也是退学的,而你们如果坚持完成学业是不会有成就的,至少不会达到他们的高度。听他的演讲,心灵的震撼也许不亚于当初的振奋,什么才是对的?我们分辨不清,一如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之时,我们仍是犹豫的。

循规蹈矩是一种坚持,先人们已为我们找好了道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吸取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加以继承,纵然不会有创新的成就,突破的壮举,但至少历史的遗迹告诉我们选择的道路不会错。

而叛逆则是一种性格,不向世俗低头,做自己想做的,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韩寒也许是一个叛逆的人。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因为他才华横溢,锐气逼人。他写书却又当着车手,他完全颠覆传统。于是,他成了“80年代生”人的代表,成了青少年的偶像。

我们因为年轻而骄傲,年轻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擦亮我们的眼睛,洗涤我们的心灵,认真分辨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方向。无论用什么方法,选了什么路,只要能在年老之时回想起来,我在年少青涩时,辨别出了我的人生,此生无憾矣!

后记:高考的压力与紧迫密密麻麻地回旋缠绕,编织成铺天盖地的一张网,而我在网中央神色安详地坐着,没有逃跑的冲动与欲望,因为我分辨不清该往哪儿走。时光荏苒,惟有思想在持续拔节,如雨水丰沛中欢天喜地的麦子,向着太阳愤怒地成长。

亮点品味

文章在不经意间涉及到哲学的本原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圣经》),其实每个人都在问这样的问题。多一双倾听的耳朵,多一双观察的眼睛,多一个爱思考的大脑,可能就比别人多了一份痛苦和困惑。坐着是一种痛苦,突围又不可能。高考这把达摩克利斯剑高悬于头顶,让那些置身其中而又品尝不到学习之乐的学子备受煎熬。但是,同学们,生活还在继续,学习也在继续。与其困惑,不如寻找出路;我们可以拒绝一切,但不能拒绝学习知识。与其叹息,不如果断地做出抉择。

上一篇:芦苇飘飞芦花荡 下一篇:文言文专题阅读(二)奢靡与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