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后进生教育的创新分析

时间:2022-03-21 04:49:42

关于初中后进生教育的创新分析

进入初中后,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习科目的增多,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出现下滑,有些学生甚至因此成为了班级里的后进生。后进生是指道德素质落后或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态度消极,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虽然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多,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教育培养,就会对班级的班风和学风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提升他们的自信,使他们找到在班级中的归属感。立足于初中后进生的教育,结合具体学科进行分析,提出后进生教育的创新方法。

初中后进生教育创新教学态度课业难度的加大,使得初中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压力,而其中一些学生更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成为了班级的后进生。后进生并不是差生,他们只是因为在学习与生活上缺乏应有的约束力,而暂时处于落后的位置。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导致后进生落后的种种原因,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以实现对他们的转化。

一、教师要以亲和的教学态度来对待后进生

初中生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他们正处于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十分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关爱。一些学生受青春期的影响,极易产生叛逆心理,在班级集体中,常常表现出厌学、烦躁、冷漠、厌世的情绪。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待这类学生,教师往往采取批评、训斥的教育方式,这只会激起后进生的反抗。后进生多是自尊心较强、内心较为脆弱的学生,他们需要更多的尊重与认可。因此,为了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采取亲和的教学态度。为了使后进生更好地融入到班级集体中,教师应该多给他们一些表扬、赞美和鼓励,杜绝挖苦和讽刺;课堂上,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发言、多提问题,并耐心地加以教导;课堂外,教师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并以朋友的身份来面对他们。其实,一个友善的笑容、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给后进生的内心带来温暖和感动。所以,教师应该给予后进生更多的人文关怀。

二、教师要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重拾学习信心

后进生不是笨学生,他们只是没有端正学习的态度、明确学习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很多后进生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他们只是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也就是说,后进生普遍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缺乏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成绩的落后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教学法”,教师不停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略了他们的接受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给学生造成很多的学习负担。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越来越跟不上教学进度。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寓教于乐,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尤其是针对那些后进生,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并为其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数学教学上,教师首先要放慢讲课速度,确保教学语言通俗易懂;并加强直观教学,尽可能的运用上各种教具;在传授数学公式时,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从而使课堂充满生活的智慧与趣味。教师还应该主张学生们在学习上互帮互助,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让学优生带动后进生。因为,同龄人之间的共同话题比较多,想法也较为贴近,因此同学的帮助,可能比教师的辅导更能发挥作用。

三、教师要加强与后进生家长的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很多后进生思想与学习落后与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有些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长负担不起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因此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态度会直接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的心理,“混日子”是他们的普遍想法。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平时与孩子欠缺沟通,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抗的心理。当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下滑或在学校犯了错误时,这些家长不问原因,便动辄采取打骂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不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会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有些孩子遭遇家长打骂后,由于自尊心较强,便再也不与家长交流,甚至与社会不良人员混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定期家访的方式,加强与后进生家长的沟通。对于那些经济条件不好、教育思想落后的家长,教师应该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动用各种社会关系,对他们进行帮扶,使他们提高收入水平。对于那些教育方法不当的家长,教师应该向他们传输爱心教育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打骂教育的危害,从而改正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教师要加强对后进生的情感关怀,为其排除干扰学习的因素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存在着自卑心理,因此需要教师的关爱与帮助。有些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心理,他们只关注班级中的先进学生,对后进生采取疏远、无视的态度。一些教师将后进生定义为“坏孩子”,对他们存在着很大偏见;面对相同的错误,教师因人而异,采取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这些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较低,他们往往不能获得后进生的尊重,使后进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审视并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争取做到“有教无类”;对待后进生,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教师都应该时刻关注后进生的动向,为他们排除干扰学习因素。教师要多付出一些时间,对他们进行课后辅导;或是和他们聊聊天,探求他们的内心世界,向他们说一些知心的话语。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解除后进生对他们的防备,获得后进生的信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世上没有笨孩子,更没有坏孩子,有些孩子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阻碍。对待这类孩子,教师与家长应该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明确,后进生学习与思想上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他们同样可以具有优秀的品质,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对待后进生,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态度、创新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潘红蕊.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之我见[J].新课程,2005,(09).

[2]袁静.在语文教学中撒播爱的雨露――对后进生转化的两点尝试[J].学苑教育,2010,(03).

[3]刘彩红.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后进生转化[J].新课程,2010,(02).

[4]黄树杉.浅谈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

上一篇:以爱维系用心交流 下一篇:欧姆定律的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