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期后事项审计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22-03-20 11:16:39

会计期后事项审计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 期后事项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和财务报表报出日之间发生的一些会对企业财务报表影响的事项,这些事项有的很重大,可能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同时也可能会对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发表的审计意见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对其给与一定的重视。期后事项按照事项的影响程度可分为需要调整的事项和不需要调整的事项,作为独立审计人员,应该对其给与关注,并对其做好分析研究,已达到有效区分,在审计时候要单独进行。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期后事项的问题及其审计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期后事项 审计 财务报表 影响

企业的经济业务是连贯性发生的,并不随着报表的终结而终结,然后在财务报表编制日和财务报表报出日之间还有很长的不断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一些,报表当期发生的业务,其影响却在报表编制后报出前而产生了。因此,这种事项虽然对当期财务报表中没有反应,却真正对当期财务报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很重大的,对报表报出后的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可能胡产生影响,所以这些事项如果是重大的,就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很多企业在做报表的时候可能会有意或者无意对此进行操纵,做为审计人员就要坚守职业道德,对企业发生的此类事项给与足够的认识,并以专业怀疑的态度进行分析和审计,以保证其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和真实性。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日发生的对会计报表产生影响的事项。按照其重要性原则分为需要调整会计报表和不需要调整的,具体如下:其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获得新的或进一步的证据,有助于对资产负债表日已存在状况的有关金额作出重新估计的事项,这类期后事项必须调整会计报表;其二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并不存在,是在此之后出现的情况。这类事项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如不加以说明,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故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

1. 期后事项的主要审计程序

许多期末真实性测试程序可以对期后事项进行审计,比如截止测试或查找未入账的负债等,此外,审计人员审计时也可以在接近完成外勤工作时,另行实施以下程序:

1.1阅读最近的期中会计报表,并将它与已审查的报表相比较。

1.2询问负责财务、会计的管理人员以下问题:(1)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询问当日是否存在任何重要的或有负债或承诺;(2)至询问日为止,股本、长期负债或营运资本是否发生任何重大变化;(3)先前依据暂时的、初步的或不确定的数据资料来进行会计处理的项目,现状如何;(4)在资产负债表日之后,是否作过任何异常的调整。

1.3阅读董事会。股东和其他有关委员会的会议记录。

1.4询问客户的律师有关诉讼、索赔和估价的情况。

1.5从客户那里取得管理当局认为需要作出调整或披露的期后事项声明书。

2. 期后事项审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1期后事项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审计人员一般无需专门对期后事项发表审计意见,只有当被审计单位不接受对已发现的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期后事项的调整建议或披露建议时,审计人员应当根据其重要程度,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外勤工作结束回到发出审计报告日之间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根据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的规定,审计人员没有责任在这段期间内执行任何询问或其他审计程序,以发现任何重要的期后事项。但如果审计人员已经注意到了这种事项,就必须及时与客户管理当局讨论。必要时,还应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以确定期后事项的类型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程度。如果需要调整,并且管理当局也作了适当的调整,那么审计人员可签发标准审计报告。如果需要披露且管理当局已作了必要的披露,审计人员可签发重署日期为期后事项日期的标准审计报告。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不重署报告日期,而在报告上采用双重日期,即在审计报告上保留原先的日期,另外再说明期后事项的日期。

如在会计报表公布日后获知审计报告日已存在但尚未发现的期后事项,审计人员应与客户讨论如何处理,并考虑是否需要修改已审会计报表。如客户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当考虑是否修改审计报告。

2.2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规定不协调

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对期后事项的称谓不同,且具体的含义亦有所不同。在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而审计准则对期后事项的定义在前文已经给出。两个定义中与期后事项有关的日期共有3个: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董事会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审计报告日和会计报表公布日。从这3个日期的关系可见,会计准则所规定期后事项时间跨度较短,而审计准则规定的时间跨度则较长。

2.3审计人员及会计人员对期后事项的重视程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深沪两家股市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其1998年度财务报告,通过这些财务报告可以看出会计人员及审计人员对期后事项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前文已指出,期后事项始终是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且不同时间范围内的期后事项,审计人员应负的审计责任不同。但很多家上市公司均没有给报表阅读者一个明确的期后事项的截止时间。如有10多家上市公司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既没有提供审计报告的正文(只是指明审计人员发表意见种类),也没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论及期后事项。

此外,很多上市公司虽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提及期后事项,但只披露:“本期无重大期后事项”、“无应披露之期后事项”、“截止报告日,无重大期后事项”等,由于没有审计报告的正文,仍然没有给出期后事项的截止日期。更为离谱的是,发现有一些家上市公司在会计报表和附注中这样对期后事项加以说明“截止2011年12月31日,本公司无重大期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人员和审计人员对期后事项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对期后事项这个问题并没有给与充分的重视,期后事项的披露和调整直接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报表使用者依据报表而做出的判断、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而且进行期后事项的披露和账务调整也能更加有助于企业对报表上反应的一些信息进行一个合理的解释,这些期后事项有的时候甚至能起到截然相反的报表反映效果,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和有效,保障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作为一名具有职业道德精神的审计人员,对期后事项进行审计时必须给与高度重视。

(作者单位:哈尔滨公立会计师事物所有限公司)

上一篇: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的重要作用 下一篇:由一则案例探讨出口东盟时信用证下单据的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