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与经营环境分析

时间:2022-03-20 07:50:19

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与经营环境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乌海地区中小企业调研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所得数据统计分析,指出中小企业在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根据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经营环境

基金项目: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资助课题,课题编号:ZD12007;主持人:于俊秋;成员:毛文静、汤晓丹、刘昱环、尤丽、朱往立、王茜、吕慧芳。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小企业占国家注册企业总数的99%左右,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同时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促进竞争、活跃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和缓解经济周期冲击等方面具有大型企业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经济相对东部地区来说欠发达的内蒙古自治区内中小企业更是占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如下:(1)中小企业的规模逐步扩大;(2)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3)中小企业是全区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4)中小企业是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渠道;(5)中小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新生力量。而乌海作为自治区的一座资源型城市,其中小企业发展将直接影响着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乌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它地处黄河上游。是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还是“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中小企业已成为乌海市国民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主体,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加快,经营规模迅速提升,经济社会贡献突出,从事行业产业广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明显,由此我们对乌海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了关于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介绍

截止2011年末,乌海全市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共22753户,同比增长6.7%,按照国家新型《中小企业各行业划型标准》,约99%的市场主体属于中小微企业,且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的多个行业中。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有235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1.03%;从事第二产业的有1705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7.49%;从事第三产业的有20813户,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1.48%。

乌海地区中小企业遍及一、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乌海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和主要的经济形式。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乌海市非公经济中小企业有886户,从业人员47904人,总产值4767537万元,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4838295万元,年度上缴税金307306万元,本年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690000万元,成为乌海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经营涉及煤炭(开采、洗选、焦化)、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物流、冶金、纺织、家具、医药、食品、运输、酿酒、旅游、信息等各行业。本次调研发放调查问卷100家和访谈企业10家,共110家企业。其中煤炭行业14家、冶金业9家、化工业15家、房地产业4家、交通运输业11家、住宿餐饮业8家、建筑建材业12家、金融业8家、零售业15家、其他服务业12家,基本涵盖了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保证了调研数据的全面性。在发放的100调查问卷中,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6份,问卷有效率为96%,无效问卷4份,保证了调研所得数据真实有效。

二、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访谈和对问卷的数据整理分析,在与相应的文献信息参考印证之下,从数据中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乌海地区中小企业在经营状况和经营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匮乏,融资较难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全市只有乌海市盛达投资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开展着担保业务,2011年担保贷款约1.6亿元。仅一家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弱,远远不能满足数千户中小企业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和生产经营的融资贷款需求。而国有银行门槛高,基于中小企业的诸多实际,融资更难。在调研的110家企业当中约占67.07%的企业出现融资困难的情况,只有3.66%的企业不会出现融资难的现象,而这些企业中只有37%的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企业融资。银行贷款门槛高,银行贷款困难,中小企业贷款有风险,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几乎成了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进行融资贷款的最头疼话题。中小企业缺少资金扶持,发展更为缓慢,甚至出现财务风险,导致企业信用更低,银行更不会倾向贷款,致使中小企业融资陷入一个无法挣脱的死循环之中。

2.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完善

乌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相关配套的服务体系亟待健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少,涉及领域不宽,综合服务手段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在调研过程中,关于社会服务方面的调查显示,约有70%的企业很少或者没有接受过政策咨询、技术服务、信息服务、行业协会服务、担保服务和管理咨询服务等社会服务方面,约67.4%的企业对各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了解很少或几乎不了解。同时,在调研过程中还了解到2012年6月由乌海市中小企业局申报的《乌海地区中小企业“窗口”公共服务平台》方案,已经同自治区中小企业局同意并签订了承建协议,有望在2013年划拨专项资金建成窗口服务平台。此服务平台将为乌海地区中小企业提供一定的帮助,将是乌海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一步。

3.人力资源隐患问题突出

由于相比较于大型企业或者事业单位,中小企业薪酬低,缺乏必要的福利待遇以及发展前景等,中小企业一直面临着人力资源隐患,企业员工流动性大,企业招工难,企业人才难留,企业员工缺口大,企业员工文化水平平均水平较低等等一系列因素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正常发展。根据调研结果显示,11.7%的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象, 13.3%的企业存在人才难留的情况,36.8%的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情形,12.3%的企业甚至存在招聘问题。其中招工难和流动性大现象以宿餐饮业行业最为严重。在统计的调查问卷中,虽然有87%的企业偶尔或者经常进行企业培训,但是仍然有56.9%的企业认为其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需要培训。调研企业管理人员中只有15.4%的管理人员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53%的管理人员是大专学历,31.6%的人员在高中水平以下,人力资源水平偏低成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在学历或者年龄上降低用工标准,从招聘来看,大多数员工为本地招聘,特别是在住宿餐饮和物业服务行业内,新员工很多未经培训或者简单培训就直接上岗,这必然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另外,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小,发展空间不足也难以吸引大企业或者高质量的人才加入。

上一篇: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山东省公路货运量预测分析 下一篇:解开企业三角债之链:国外经验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