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中国经济的两大症结

时间:2022-03-20 07:48:40

瑞士信贷:中国经济的两大症结

目前中国经济,除了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化之外,存在着两大症结

――银行去中介化和经济去实业化。

这两大症结不除,经济很难回到双位数的增长。

不要预言通胀何时见顶,见顶之后可能还有新顶;不要预言增长何时触底,触底之后也许又有新底。不要预言货币政策何时转松,任何定向宽松估计都是技术性的,货币环境正常化才是今后若干年的主调;不要预言房价何时反弹,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对房价其实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在我们看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弱增长周期,它的背后乃是弱信贷周期、弱出口周期、弱房地产周期、弱中小企业周期。

目前中国经济,除了流动性泛滥、资产泡沫化之外,存在着两大症结――银行去中介化和经济去实业化。这两大症结不除,经济很难回到双位数的增长。许多人认为,现在银根很紧,我们不以为然。这里有三组数字,比较眼下的金融环境与雷曼倒闭之前的环境,暂且假设雷曼危机前的金融水平处于相对正常状态。从贷款及货币供应看,今天的新增贷款GDP比率是20.4%,雷曼前为17.8%;今天的总贷款GDP比率是120%,雷曼前为99%;M2GDP比率,今天为182%,雷曼前为153%。从利率角度看,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3%,雷曼前为7.5%;一年期存款利率为3.3%,雷曼前为4.1%。从这两组数据看,目前的货币环境远松于雷曼倒闭前的水平。

第三组数字则显著不同。今天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1%,雷曼前为17.5%;一月期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目前水平也大幅高过三年前的水平。这组数字的确偏紧,不过这仅反映出银行体系内资金短绌,全社会范围内流动性并不差;这仅反映出银行无法将资金有效地配置到实体经济中最有需要的企业与个人手中,并不代表金融领域内的投机者缺少资金。银行的金融中介功能似乎出现了弱化。当储蓄进入银行,第一个20%被锁进央行的准备金账户,动耽不得。第二个20%借给了地方融资平台,如今只有不断续期才能使贷款不变坏帐,也动耽不得了。第三个20%去了信托基金,央行限制贷款额度,银行便以投资的名义将资金注入信托,最终进入房地产项目,大多资金也被死锁,动耽不得。第四个20%给了大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不缺钱,投资速度也已放缓,于是资金的周转速度下降,货币效率下降。只有最后的20%,仍在银行全权和自由掌控之中。假如一个人的肺部坏死五分之四,他一定跑不快,这便是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资金分配效率。

银行正在去中介化,在美、欧、日均有发生,现在由于不同的原因在中国也有所显现。其结果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只能影响金融世界,药效却达不到实体经济的所有部位。政府的4万亿财政刺激,曾在固定资产投资上拉出一道亮丽的增长曲线,但是随着财政开支正常化,基础设施的投资已经由绚灿走向平淡。此时人们突然意识到民间投资并没有像过去的几个周期那样出现强劲扩张。2010年中国经济的最大意外,在我们看来是民营企业家不再投资实业了,一夜之间全成为创投专家。工资升、成本涨、监管趋严,令实业经营愈来愈困难,一年的苦心经营抵不上在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一轮炒作。到了今年,连国营企业也不投资了,大家都去放高利贷。

上一篇: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绿色可持续主导未来城市发展... 下一篇:我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