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想和美乐”为舵引航高职思政课的优化和改革

时间:2022-03-20 02:43:40

以“梦想和美乐”为舵引航高职思政课的优化和改革

[摘要]高职思政课的改革与优化一直是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如人意,本研究通过使学生树立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使学生焕发出内在的动力和智慧,使课堂成为美乐“天堂”,使教育成为激发学生本自具足的智慧的一种活动,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关键词]思政课 梦想 美乐 智慧

1背景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学生价值多元,对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方针政策有诸多怀疑,从而更容易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只是说教,枯草乏味,所以当今的思政课上很多学生来上课会觉得无聊,所以对老师上课所讲的不以为然就成为一种常态。因而用“梦想”引领,用“信仰”坚定正确方向就显得非常重要。在与年轻人谈到中国梦时指出:“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中国梦将在青年一代的未来发展中成为现实。所以必须要“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引领大学生使大学生“有方向、有力量、有希望”。

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学生可以轻易的快速的通过诸如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获得信息,所以一些学生认为老师“你讲了我们知道,你没讲实际我们也知道,你懂我们也懂,你不懂我们还懂”的错位现象,认为老师传授的只是知识而已,对老师所传授的根本提不起兴趣,因而使课堂“美乐”,使学生在“美乐”中学习,首先需要的是一种简约却深邃,创新却传承,植入并融入,生根并开发的喜闻乐见的多元化表达方式,融入渗透式润物无声;其次要能综合网络文化的多方功效,不断创新与拓展思政课的内容与形式,利用新媒介开发思想政治文化产品,用大学生容易接受的如动漫、微电影等新型表达方式,创新性地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向大学生讲好中国事,传播中国声,实现提出的“四个讲清楚”的目的。使教育真正成为触动心灵的行为。

当前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愈来愈重视大学毕业生的情商智慧修养,如何优化课程结构,增强思政课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育,将梦想、美乐与专业技能技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以“梦想引领人,以美乐塑造人”引导学生树立梦想,使个人的梦想和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感受美,感受快乐,感受幸福,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的知觉能力,是思政课教学中需要研究与探讨的内容。

2现状分析

思政课是一门公共必修的基础课,是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全国所有高校都材的课程,有好多学校对这门课的教学也尝试着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优化,如在传统的传授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多媒体的运用,以及网络,及多种自媒体,微课等的表现,这些内容的增加和创新都大大提升了思政课教学的内涵和层次,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课堂内容。而作为一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已经有20余年经历的一线教师,本人认为:思政课作为一门公共的必修的基础的理论课程,现有的教学改革已打破和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如果从整个思政课学习来看,仅仅只是觉得书本有什么我们教什么,片面追求授业解惑的单一功能,把思政课教育就完全沦落为一种工具,最终使思政课在整个教育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前思政课要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重要讲话精神中关于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党性和人民性相一致,强调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借鉴与坚守相统一,强调全员动手统筹兼顾等五个“强调”为重要遵循,促进师生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思政课宣扬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推动力,是一个“梦”,是“美和乐”而不单纯是一门公共的必修基础课程,更不是一门传授技艺的课程,而是要引导学生如何发现“梦”发现“美乐”、引爆学生智慧,成就学生幸福人生的课程。

3思政课的改革与优化

3.1教学理念的提升:教育应该是触动人的灵魂的,要触动学生的灵魂,首先触动我们自己老师的灵魂;教育应该是引爆智慧,而绝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所以我们的“概论”课要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去引爆学生本自具足的智慧,提升学生的灵魂。

3.2教学内容的优化:联系实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理论体系的情况下,落实的“四个讲清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美好无私”的梦想,以孝为根,以爱为本,成为一个与时代相符合的人。讲道,“我国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联”。要教育青年大学生永远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3教学方法的丰富:手段上更多的采用多媒体,微课,以及博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使学生能在“美乐”进行学习。采用专题讨论、多媒体教学、社会考察、论文写作、演讲比赛等。一句话,让“概论”能够进大学生头脑,得到学生们的认可,起到积极的效果。提倡小组学习或集体学习,故思政课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该群体成员应共同鉴别和比较围绕中心概念和问题的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先由成员个体进行独立思考、自我争辩(即内部协商),然后再由所有成员一起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即相互协商)。可借鉴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做法,“让学生按照程序要求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以检测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说服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等”。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群体成员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成员完成意义建构,最终达到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思维观察能力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三者统一。

3.4考核内容的多样:思政课教学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贯穿整个学习(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如学习态度、学习手段、资料收集以及团体交流和合作等方面的状况),同时还包括对学生的发言、学习作品质量的评定。同时,社会实践能力的考察亦为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整个评价过程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所以学生在校的所有的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是一个全方位的考核。并且评价的立足点由“教师单纯评价”向“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共评”转变。

3.5让学生每天坚持做“两一”“三三”“一连接”:“两一”日行一善,日送一个祝福;“三三”日写三条感恩日记,每日总结自己满意的三件事,每天总结三件可以改进的事;“一连接”:每天留5分钟以上时间通过冥想和自己内心连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等等。

4改革与优化的意义

4.1使思政课,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课程,使思政课成为引爆学生智慧,激发梦想的课程。使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梦想,有孝心,有爱心的幸福的人。

4.2使思政课的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发挥和教师的帮助和协助相结合的平等的教学模式。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学习活动的首位,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给予学生“真理”,也不是支配学生学习,而是充当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尽管改变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却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3使思政课成为“美乐”的课堂,使学生充分享受美,感受乐,使学生身心和谐。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上一篇:浅谈EJA智能差压变送器的调校 下一篇:用好作风凝聚建设新江苏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