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探讨

时间:2022-03-20 01:30:17

对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探讨

摘要:无障碍建设是残障人平等参与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基本条件,是把残障人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对社会每一个人的关怀”,使所有的人包括弱势全体以及使用各种助行器者,在安全通行和使用设施上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

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合理地、科学地进行无障碍设计,减少一些弊端,以方便伤残人士或行动不方便的出行。

关键词:建筑;无障碍;设计原则;设计范围

1 现代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

任何人都应受到他人的尊重、享有健康的权力、能够参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无障碍设计包括通行无障碍设计和视觉无障碍设计,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道路、广场及建筑设计中,如盲道和坡道等设计。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消除障碍物和危险物,其重要意义在于为人们提供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当前无障碍建筑及环境建设已成为国际发展的主流。人们依此来衡量一幢建筑、一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水平。因此,无障碍设计是人居环境建设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

2 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建筑无障碍设计首先必须遵循安全适用的原则。

(1)安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安全性是指建筑中应没有危险物的存在或者危险状况的发生。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残疾人对危险的感知能力差,或是即使感觉到了危险,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因此,生活中对于健全人来说的一些普通物品,对于老弱病残这一弱势群体来说都可能是危险物品。因此,必须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使他们不能因为某种形式或程度上的残疾而面临危险,进而不能平等享受建筑环境的权力。

(2)适用性

建筑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是指建筑物应该方便老弱病残者的使用,实现使用中的无障碍化。与健全人相比,残疾人在身体机能上存在某些方面的缺陷,导致其在现实的环境中,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满足其需求。因此,建筑物的无障碍设计上要充分考虑老弱病残者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特殊感应,开发设计无障碍建筑物或设施,使老弱病残者能正常方便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完全的实现生活无障碍化。

3 公共建筑无障碍实施的范围

公共建筑与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使用功能及相应设施,要充分依照各种人体尺度与活动空间参数,包括老弱伤病残及妇幼等在通行和使用上的需求进行设计。

3.1公共建筑的主要入口和接待服务入口、门厅、大堂、前厅和休息厅等部位应设无障碍入口,方便乘轮椅者进入。

3.2公共建筑中供垂直上下的主要电梯应设无障碍电梯。①电梯厅的宽度不宜小于1.8米;电梯厅的按钮高度为0.9~1.1米;电梯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和抵达音响;电梯应设无障碍标志牌②有楼层的交通建筑及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文化纪念建筑、特殊教育院校。应设无障碍电梯,医疗建筑及老年人建筑应选用担架可进入的电梯轿厢等。

3.3公共建筑中的厕所应设无障碍厕所、厕位及浴位。①男女厕所应各设一个无障碍厕位和一个无障碍洗手盆、一个无障碍小便器(男厕所)。②无障碍厕位宜靠近公共厕所,并设置无障碍国际通用标志。③厕所宜采用推拉门,采用平开门时,门扇应向外开启。门扇内侧设关门拉手。④厕所设高0.45米座便器,座便器两侧设高0.7米水平抓杆和高1.4米垂直抓杆;座便器侧前方墙面高0.4米处设救助按钮。

3.4公共建筑中的走道及门窗应进行无障碍设计。①大型公共建筑供轮椅通行的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8米,中型公共建筑走道宽度不应小于1.5米,小型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2米。②走道的地面应平整、不光滑,走道地面有高差时设坡道和扶手。③向走道开启的门扇应不影响走道的安全通行。④行动不方便者所使用的推拉门、平开门的门把手一侧,应有宽度不小于0.5米的墙面;平开门应设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

3.5还有一些观演型建筑需设轮椅席位和陪护席位,宾馆类建筑需设无障碍客房等。

4 居住建筑无障碍实施的范围

4.1居住建筑的入口应设有无障碍坡道,坡道两侧应设扶手,且入口处平台应方便轮椅回转。在中高层住宅建筑中因规范强制规定建筑入口设有2米宽坡道,所以大部分建筑基本都能达到无障碍要求,而在多层建筑中,就很少有建筑设有坡道,这样就给行动不便者带来一些麻烦。

4.2居住建筑的电梯侯梯厅应方便乘轮椅者等候,电梯轿厢应设无障碍电梯居住建筑的中高层建筑因设有电梯基本都能达到此要求,而多层建筑无电梯,这样就给行动不便者带来麻烦。考虑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所以本人建议,多层建筑也应设有电梯。

4.3居住建筑的住房无障碍设计应适合行动困难者和乘轮椅者以及老年人居住。无障碍住房需按套型设计,每套住房设起居室(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等基本空间。

①居室的地面、门洞和家具等应方便行动困难者和乘轮椅者通行和使用要求;卧室应有良好的朝向、采光、通风和视野;通往各房间的过道宽度不宜小于1.2米,墙体阳角部位宜做成圆角或切角;门扇应采用推拉门、折叠门,其次采用平开门。②厨房宜靠近门厅,并方便乘轮椅者进出,应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厨房洗涤池和操作台的厨柜应设计成前面和底部可以拆空以便轮椅人或坐着工作的人置腿其下。③卫生间的位置和门扇应方便行动有困难者和乘轮椅者进出和开启;卫生间器具和门道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供轮椅出入;最小尺寸的卫生间空间布置最重要的问题是便器必须靠着一面不间断的墙平行安装,适当长度的握手杆才可装在上边。由于浴缸或淋浴必须靠对面的墙,所以卫生间门必须在长边一侧;卫生间的门安装可双向开启的门锁;卫生间的冷热水龙头应选用混合式调节的杠杆或掀压式恒温水龙头。

④无障碍住房的地面材料改变处,其表面高度往往会不同。这种改变不应大于13mm,并必须做成斜角。常见大多数轮椅使用者能够克服13mm或更大一些的突然高差。然而住房内的地面高差常在门口处,所以入口处不应设有门槛。

5 对建筑无障碍设计的思考

虽然虽然从改善细部构造及应用新技术解决我国当前无障碍设计的一些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建筑的无障碍还需要科学界定无障碍设计概念,完善无障碍设计体系。

(1)科学界定无障碍设计概念。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要考虑到人类在行为能力不齐全甚至丧失的时候对建筑物的要求,建筑设计的理论不能以健全人为出发点。

(2)完善无障碍设计体。由于认识不到位、考虑不周全、贯彻不彻底,缺乏信息反馈机制,往往会造成了无障碍环境设计缺乏系统化。目前很多建筑对无障碍设计浮于形式,认为入口有残疾人坡道、卫生间有残疾人蹲位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全部,因此,要从广义的无障碍概念出发,做出系统全面的研究,创造出残疾人群体能够平等参与的空间,特别是对于公共建筑这一体量较大、使用功能复杂、服务人群面广的建筑。

6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的建筑无障碍设计定会朝着形态多样性、界限模糊性和层面多元性的方向发展。设计的无障碍性将逐渐被设计的通用性所取代,就是任何人,无论是残疾人还是健全人,都能够安全方便地使用其需要使用的设施与环境。无障碍设计将不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和城市公共设施领域,还将延伸到通信、医疗、交通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打造一个和谐的无障碍社会。

参考文献:

[1]杨慧丽.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J].粮食流通技术,2009,2.

[2]谢浩.谈谈无障碍设计[J].中华建筑报.2010,7.

上一篇: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下一篇:如何加强建筑设计中环保节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