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区76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

时间:2022-03-20 12:11:47

城关区76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方法:通过中国疾控中心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专题调查表,收集城关区9~12月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调查的76例病例中,重症22例,危重54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21.05%。妊娠期妇女5例,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慢性肾脏疾病1例,慢性肝脏疾病4例,神经系统疾病1例,免疫抑制剂5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14例,合并3种以上疾病6例,无基础疾病26例。职业分布以农民、离退人员、干部职员、学生、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35.53%、13.16%、13.16%、11.84%、10.53%。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为主。结论:高危人群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工作重点。28.95%的病例住院期间感染甲型H1N1流感。故要求要进一步做好院内感染工作,通过减少患者的探视人数、时间,加强病房的消毒等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32.89%的患者是由周边县区转入省级医院治疗。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警惕性,以免延误病例的治疗。

关键词 甲型H1N1流感 危重症病例 流行病学分析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最明显症状是,体温突然超过39℃,肌肉酸痛感明显增强,伴随有眩晕、头疼、腹泻、呕吐等症状或其中部分症状。如果个体身体素质不是很好,加上自身免疫力低的话,甲型H1N1流感病毒正好是一个重量级的导火线,患者一旦感染,会直接引发很多并发症,甚至于危及生命。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只要积极作好预防,也是比较安全的。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投入使用。2009年9月18日兰州市城关区首发第1例输入性病例后,相继出现本土轻症病例及危重症病例,现将本地区的危重症病例做流行病学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中重症与危重症病例定义的内容,确定病例[1]。

方法:将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专题调查个案表,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流行病学调查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填写,临床检查及治疗情况、既往疾病史、并发症和结局由医疗机构填写,最后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整理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建库录入,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调查的76例病例中,重症22例,危重54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21.05%。男性45例,女性31例,年龄分布于1~85岁之间,其中5岁以下发病4例,占总发病数的5.26%;6~64岁之间发病61例,占总发病数的80.26%;65岁以上发病11例,占总发病数的14.47%。病例中妊娠期妇女5例,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慢性肾脏疾病1例,慢性肝脏疾病4例,神经系统疾病1例,免疫抑制剂5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14例,合并3种以上疾病6例,无基础疾病26例。职业分布以农民、离退人员、干部职员、学生、家务及待业为主,分别占35.53%、13.16%、13.16%、11.84%、10.53%。

临床表现:从出现症状至临床确诊,最短诊断时间为发病当天,最长诊断时间为19天,中位数为9天,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咽痛为主,分别占总病例88.16%、86.53%、50.00%、30.26%,伴随流涕、头痛、全身酸痛、胸闷、胸痛等症状。

胸片显示:肺纤维化7例,胸腔积液7例,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多发性肺叶实变2例,胸膜增厚5例,心包肥厚1例,气胸1例,肺水肿1例,肺不张1例,肺气肿1例。

结局:给予退热、激素、抗病毒治疗。痊愈36例,好转24例,死亡16例。

讨 论

根据以上数据表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比率大于无基础疾病病例数,提示做好高危人群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的宣传工作重点。首先,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宣传,通过电视、社区的黑板报、张贴宣传画等多种形式,使广大群众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患甲型H1N1流感后的早期症状、甲型H1N1流感患者家庭内的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及早的发现病例、诊断病例、治疗病例,减少重症、危重症病例的数量。再者,做好易感人群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接种工作。在甲型H1N1流感病例高峰值时,疫苗的供应不足,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首先保证了一线的工作人员。随着我区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数的减少,以及媒体报道关于对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负面报道、群众疾病预防的警惕性降低,致使疫苗接种率下降。所以,要进一步做好人群的宣传动员工作,提高接种率,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最好的办法。

28.95%的病例在出现流感样病例时,正在以其他疾病住院,住院期间感染甲型H1N1流感。故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做好院内感染工作,通过减少患者的探视人数、时间,加强病房的消毒等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

32.89%的患者是由周边县区转入省级医院治疗。其中部分患者是在当地,以“普通感冒”“重症肺炎”等病名治疗,待患者出现呼衰、心衰等并发症的状况下转入。从而耽误了治疗的时机。所以,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警惕性,以免延误病例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第3版.2009.

上一篇:胃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下一篇:从治未病思想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