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48例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02 01:41:30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48例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 要 目的:探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相关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留置针穿刺失败以护士不良心理因素、护士技术水平、患儿血管情况较差等为主要原因。结论:进行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应提高护士心理素质、技术水平及合理选择血管是预防穿刺失败的关键。

关键词 小儿 静脉留置针 失败原因 应对措施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在诊断和治疗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成功的穿刺可解除患儿每天穿刺的痛苦,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临床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然而,小儿静脉留置针应用中常受一些因素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本文将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1年4月小儿静脉输液应用静脉留置针305例患者中,穿刺失败48例,其中男孩28例,女孩20例,年龄2个月~3岁,唇腭裂患儿40例,狗咬伤及面部外伤4例,颌面部感染1例,穿刺失败约6%。

原因分析

护士因素:①护士心理因素:护士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穿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1]。紧张、焦虑、烦躁,缺乏自信,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一遇到肥胖患儿或血管不显患儿就出现一种潜在的担心、紧张、焦虑。同时,年轻护士多、工作量大、工作繁忙也易引起护士急躁、烦躁情绪,失去耐心,急于穿刺结束,往往穿刺失败。②护士操作技术因素:尤其是部分工作年限低的护士,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患儿在住院期间的留置针一般都能留置3~5天,穿刺次数减少,护士静脉穿刺机会减少,缺乏锻炼,穿刺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护士操作前准备不充分,患儿局部毛发未剃,血管上方或护士手上有油脂,不能很好的固定血管,固定时方法不正确致使套管针滑出管壁;穿刺针、血管选择不合适或进针位置角度不适合;进针太快,见回血时针尖已穿破血管或还未见回血但已穿破血管壁;见回血后未放低角度潜行或潜行过多穿破管壁;退针芯时机不当,针芯比外套管略长1mm,有时针尖刺入血管见回血,外套管并未进入,此时退针芯会导致穿刺失败。

患儿因素:①血管细小,管壁薄脆,特别是肥胖患儿皮下脂肪厚致使静脉不明显,穿刺时不好掌握血管的深浅度[2]。②严重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塌陷,穿刺时回血慢及无回血等情况致使穿刺难度加大。③长期静脉输液的患儿,由于长期反复穿刺使大量血管受到破坏,造成皮下出血、青紫,影响血管的选择,也给穿刺造成困难。④患儿高热及营养不良时血管脆性增加,易刺破血管,致穿刺失败。⑤由于寒冷及缺氧时患儿发绀致使皮肤青紫,严重影响血管的观察。⑥有的患儿对医院的环境及打针极度恐惧,在穿刺时极度躁动、哭闹出汗,穿刺不易固定。

环境因素:光线不足,尤其是夜班时,病房光线灰暗,温度低致血管收缩,环境噪杂等。有关资料表明,干扰因素越大,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越密切,其静脉穿刺成功率呈下降的趋势越显著[3]。

家属因素:家属过于担心患儿,情绪激动,要求护士一针见血,坚持自己选择穿刺部位及对护士不信任等因素,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易导致穿刺失败。

应对措施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尽量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自信心,及时排除外界干扰因素,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做到沉着,冷静,忙而不乱。

提高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水平:①做好准备工作:保证光线充足,调节合适的室温。护士必须耐心、细心挑选血管,选择好血管、套管针,按需要剃去局部毛发,充分暴露血管,准备好贴膜,将患儿置舒适及方便操作的,并固定好患儿。②掌握正确的留置针穿刺技术:进针前旋转松动留置针的外套管,以防与针芯黏连,旋紧肝素帽,输液器头皮针与肝素帽连接,排气后常规消毒皮肤,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患儿皮肤,右手拇食指持针翼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放低穿刺角度,穿刺针以0°~5°角向前推进0.2~0.5cm,退出针芯0.2cm,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拔出穿刺针芯,点滴通畅后,用输液贴膜细心妥善固定。

重视对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对不合作的患儿在可能的情况下,让患儿家属回避,由其他护士协助固定好患儿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再交托家属,以避免家属给护士造成心理压力[3]。向患儿家属讲解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注意事项,如防止贴膜潮湿、卷边、穿刺部位活动过度等。

患儿特殊情况的对策:①肥胖患儿血管较深,肉眼观察不明显,可用示指顺静脉的方向探摸,可有弹性或凹陷性,沿静脉走向在皮肤上做一标记,消毒后沿标记线穿刺。②对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穿刺时沿血管方向缓慢进针,若感觉进入血管腔而无回血时,可稍等片刻或用注射器进行抽吸,若仍无回血,可试注入等渗液体,如局部不肿胀,且注入液体通畅即为穿刺成功。③对长期输液的患儿,要注意保护血管,多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与恐惧。④对高热和营养不良的患儿,穿刺速度要慢,手法要轻,以防刺破血管。穿刺成功输液后要注意观察,以免药液外渗。⑤对于寒冷或发绀致皮肤青紫的患儿,可用温热湿毛巾热敷局部或将患儿置于保暖设施内再行穿刺。

讨 论

通过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使护士在穿刺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护士应具备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心态,重视学习和总结经验,苦练基本功,提高操作水平,加强无菌观念,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操作,只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就一定能逐步提高穿刺成功率,使患儿顺利接受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卢永明.小儿静脉穿刺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2.

2 唐丽萍.如何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当代护士,2005,6:45-46.

3 高维波.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59-460.

上一篇:平板运动试验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静滴左氧氟沙星过敏致眼部不适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