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竹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要点

时间:2022-03-20 08:04:59

棉/竹混纺色织面料的生产要点

再生竹浆纤维与纯棉同属纤维素纤维类,二者能产生出不同的价值和产品风格,但同时具有其他纤维无法具备的天然抗菌特性,使之成为市场的新宠。本文通过对不同纱支、不同混纺比例的棉/竹混纺织物生产的跟踪,简要介绍了该类品种的生产要点。

1染色工艺的确定

以 65% 棉/35% 竹混纺纱作为原料,直接采用纯棉的工艺加工,对不同纱支、不同颜色进行前处理及染色(表 1)。

安排小样生产每班打 1 条,连续 3 班,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电脑值见表 2。另从大货生产所织 5 层袜样看,即便是敏感色VL色所表现出的内外差比较好。

根据上述试验,前后共安排生产 44 缸大货并进行跟踪,生产过程比较顺利,其中有 37 缸一次通过,6 缸需加色,只有 1 缸挑筒补染。其中需加色、挑筒补染的 7 缸颜色均为蓝色、紫色等敏感颜色。

采用两种不同的前处理工艺,染色后跟纯棉特白纱进行强力对比,测试结果见表 3。

通过数据分析及实物对比,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前处理工艺对棉/竹纱强力基本没有损伤;白度方面,浅色前处理所得白度最高,达到浅色白度要求;棉/竹纱毛效结果比纯棉纱略低,但基本达到要求;大货表现出较好的重复性以及较好的内外层差。综合以上,可以认为对于棉/竹混纺纱,染纱可直接采用纯棉的工艺加工。

2浆纱生产

由于竹浆纤维良好的伸长率,棉/竹纱易伸长,但回复性能低,故棉/竹混纺纱浆纱路线基本采用低张力、少伸长的原则,浆纱过程各区张力都比正常工艺降低,主要工艺参数见表 4。

3织造生产

织造工艺应采取合适的温湿度、较小的开口和上机张力。上机工艺为:张力 160 kg,环境温度 26.5 ℃,环境湿度53.9%,工艺送风关闭。车速设在 418 ~ 650 r/min之间,表现为毛羽稍多,经纱稍有粘连,10 万纬经纬停稍多(表 5),总体比 100% 棉纱略差,但生产基本正常。

4后整理

采用正常整理工艺:烧毛 退浆 丝光 定形 预缩。

4.1不同整理工序缩水及强力对比(AATCC测试方法)

(1)退浆后及丝光后

从表 6 结果看,丝光后强力下降。

(2)不丝光及丝光后

从表 7 结果看,丝光后强力下降,缩水改善大。

4.2后整理加色对牢度的影响

后整理采用常规染料用量对棉/竹浆纤维纱按常规工艺进行加色,加色后色牢度见表 8。

从表 8 可以看出,其中水洗、水渍变色牢度较差,原因如下。

(1)染料与纤维通过分子间力进行结合,染料分子上的磺酸基具有强烈的水溶性,故时常发生解吸,使染料回到溶液中。尤其在服用洗涤时水中无染料,由于动态平衡作用,使织物上的染料回到水中,重新吸附在织物上,导致发生沾污、变色、串色,因而表现出水洗牢度差,不太理想。

(2)另外纤维分子结构中的无定形区比纯棉多,加色时染料只是简单被渗透到无定形区通过分子间力结合,导致在测试液中染料发生迁移引起变色。因而染纱需要控制好颜色差异,避免在后整理加色后产生牢度问题。

(3)从纤维结构分析棉/竹浆纤维面料由于竹浆纤维在水中吸湿膨胀,因而纱线直径增大远大于纯棉纱,加色时染料难以渗透,因而不适合连续轧染加工。

5大货质量情况

从表 9 可看出,大货的缩水、滑移、撕破强力及拉伸强力等均能达到较高的物理指标,同时A级率达到平均 99.3%。

6结语

(1)染纱:前处理、染色、后处理直接采用成熟的纯棉工艺生产,回潮率可同纯棉品种控制。

(2)织前准备:由于纤维易伸长,恢复性能低,浆纱加工时宜小张力、少伸长为加工原则,同时改善毛羽指标,防止织造粘连,经纱回潮率可同纯棉品种控制。

(3)织造:上机张力不宜过大,采取小张力、小伸长原则。

(4)后整理:面料毛羽多,调整烧毛工艺;缩水大,通过碱丝光进行改善;各工序张力宜偏小控制;后整理加色会产生牢度问题,此类品种不适合连续轧染加工。

参考文献(略)

上一篇:纯棉筒子纱染色前处理工艺探讨 下一篇:分割线女装设计的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