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Quest在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20 01:41:22

WebQuest在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将WebQuest引入政治课堂,根据WebQuest的要求和《认识是从何而来》一课的逻辑顺设计六项任务: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总结。从这六项任务中探索WebQuest在课堂的实施过程及其成败得失。

[关键词]WebQuest政治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067

WebQuest是目前较为广泛的网络学习方式,即在网络环境下,教师以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笔者按照WebQquest的要求和《认识是从何而来》一课的逻辑顺设计了六项任务:导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总结。

一、导言

WebQuest导言主要是创设学习情境,提供背景信息,同时设定行为动机。

《认识是从何而来》WebQuest设问有以下几个。青蒿:知多少;青蒿素:疟疾的克星;认识发现青蒿素: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设置情境,从路边常见的植物――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青蒿导入学习主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任务

任务是WebQuest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是学生学习的“脚手架”,为学生提供探索研究方向。笔者将《认识是从何而来》一课分解为5个小的任务目标,上课前一星期把学习任务单放在班级网站上。

(一)屠呦呦在第191次实验中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发现青蒿素。屠呦呦的实验是哲学中的实践活动吗?

(二)20世纪60年代治疗疟疾的氯喹疗效降低,疟疾发病率再次升高,危及患者的生命。屠呦呦研究团队接受抗疟药的研究任务,1971年成功,1973年研发抗疟疗效提升10倍的双氢青蒿素。屠呦呦为什么要研发新的抗疟药物?这说明实践对认识有什么影响?

(三)屠呦呦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然后进行猴疟实验效果满意,在此基础上又进行药理、毒理研究,并亲自试服以确保用药安全。鼠疟、猴疟实验效果满意,为什么不直接用来治疗人类的疟疾?鼠疟、猴疟实验,药理、毒理研究等说明人类对青蒿提取物的认识非常充分,而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屠呦呦亲自试服,这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哲理?

(四)目前东南亚、非洲等地的疟疾依然高发,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拯救疟疾患者的生命,说明认识发现青蒿素药效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的认识有什么意义?

(五)(拓展提升)屠呦呦翻阅历代本草医籍,走访老中医,希冀从中找到提取青蒿素的草药。阅读、学习他人的经验也是认识的来源吗?

三、过程

过程是WebQuest实施流程。笔者要求学生课前登录班级网站查阅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允许学生自己搜索浏览相关内容。课堂上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建议学生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可以自由提问,学生相互讨论或者师生共同交流;各学习小组可以着重探究学习任务单中的一个任务,成果展示时重点阐述,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发言人及其组员负责解答。在探究过程中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可以向教师求助。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合作探究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适度帮助,给予学生建议和策略指导。

四、资源

WebQuest资源是一个对探究问题有帮助的资源清单。教师先上网搜索,挑选有价值的网络资源以网址的形式推荐给学生,当然学生对探究问题感兴趣也可以查阅其他资料。

五、评价与反馈

WebQuest评价与反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学习任务探究全程。笔者分别设计了自评表格与他评表格,课堂上发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的全部内容后开始评价与反馈。自评表格与他评表格包括评价项目与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既有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又有对探究过程及其态度、情感、协作等方面的评价;评价标准应等级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多方面多角度进行。

六、总结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高度抽象的哲学概念和哲学原理是政治教师必须直面的课题。WebQuest《认识是从何而来》选择了屠呦呦寻找、提取、检验、应用青蒿素的图文与视频文件,有助于学生掌握实践的内涵与外延。青蒿素的发现、提取、检验、应用的具体事例将晦涩难懂的哲学原理还原为现实生活中可感知的具体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阅读、学习他人验也是认识的来源”这一知识的学习任务超越教材,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师生共同参与相结合,在问题中学习,在讨论中深入,在总结中提高。展示探究成果时有的学习小组展示完毕就万事大吉,评价其他小组的探究成果成为形式,这提醒笔者,管理激励评价环节需要完善,WebQuest设计存在瑕疵,应梯度搭建学习“脚手架”。

上一篇:探索生命在场思想政治课堂的体验模式 オ 下一篇:重新审视高中政治课的满堂教学 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