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古至今浅观中国人爱情观之变迁

时间:2022-03-19 11:12:41

由古至今浅观中国人爱情观之变迁

摘要:爱情问题和婚姻问题,是每一爱青年人都会面临的人生重大问题,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观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人们告别传统的交往模式,走进网络,电视等相亲节目,从以前的重情,到现在的重利。本文罗列了由古至今中国人爱情观的变化现象,浅析现代爱情婚姻观之形成原因。

关键词:古今,爱情婚姻观,变迁

爱情,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一直都是人们谈论的焦点,然而什么是爱情,却没有一个固定的解释。人们对爱情的态度,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转变。曾经,我们为《西厢记》中崔莺莺不攀附权贵,为了爱情私定终身的坚贞爱恋脉脉倾心。如今,我们对《非诚勿扰》中女嘉宾马诺那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津津乐道。从各地电视台相亲类节目的热播,到网恋给人带来的种种伤害,人们不禁会想,现代人的爱情观是不是变了呢?

要想知道是否有转变,就要有比较,古代婚姻的达成复杂而正式,即“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首先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待男方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然后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最后新郎亲至女家迎娶。六礼毕,婚姻正式完成。可见,一切的一切,都是由父母操办的,男女双方直至洞房之时都没有见过面,也就没有恋爱,夫妻感情自然是婚后培养起来的。

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其实,乱世也常出真爱。春秋战国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能复国灭吴,不能不归功于西施,而西施与范蠡的爱情,却是千古流传的佳话,不管西施这位美女是否真实存在,她的形象的建立,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真爱的向往与追求。三国时期人们眼中的奸臣曹操,其实也是个重情之人,他对卞皇后的爱,堪比于李隆基对杨玉环的爱,这些君王与爱妃之间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现实相比,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些神话传说更表现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忠贞、至死不渝。

随着鸦片战争开始,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有志青年高举革命的大旗,新思想方兴未艾之时,西方的“自由恋爱”观点,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妃,开始跟皇上闹起了“离婚”。民国时代的爱情和历朝历代又不一样,古代的爱情,完完全全由父母长辈定夺,自己没有任何权利改变,神话传说也只是深居闺中的少女的沉思。而民国时期,女人开始接受教育,拥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人文学者不断增多,传统思想的枷锁渐渐破裂,才子开始追求佳人。读过林语堂先生的小说《京华烟云》的人都知道,小说中的姚家就是新思想新观念的代表,姚木兰从小接受新式教育,并向往自由的,忠贞的,真正的爱情。但是毕竟新思想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木兰还是逃不了传统思想的牢笼,她与孔立夫之间仍不能善终。

风起云涌的民国,似乎就是一个真爱与封建礼教的对抗期。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认识了无锡名门才女杨绛,一见钟情,第二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式。据说这个书生气十足的清华才子,在家里对杨绛关怀备至,钱钟书每天早起做早餐,这个传统一直到老。林徽因与梁思成,这段爱情婚姻,因林徽因这个才华横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铭记,更因为这个婚姻外有着痴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说不断。沈从文小说写的好,但是话却说的极差,据说他上课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当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可又讷于言辞,于是就展开了情书攻势,一天一封,雷打不动。不管是否善终,民国时的爱情,仍为今日之有情人所乐道。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大众传媒还未起步,青年的恋爱对象主要通过亲戚,朋友,同事介绍,方式比较单一。1979年,四川江津市某中学教员因种种原因,已过而立之年尚未成家。他看见报纸上登载的商品信息突发奇想,提笔写了一征婚启事,连同自己的处境以及依旧独身的原因,一起寄给了《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市场报》,开启了人们通过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进行征婚的先河。继“征婚启事”后,婚姻介绍所如雨后春笋在全国遍地开花,如今更是搬上了电视银屏,从此,婚姻不再是一个人的私事。

可见,爱情由包办到自由,婚姻由封闭到开放,是大势所趋。但是,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当代青年队婚姻既充满浪漫的想象,又持有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更愿意将婚姻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在追求超前,新鲜生活方式的同时,反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理念,他们认为,走进婚姻、组建家庭,最重要的是满足情感上、心理上的寄托与需要,从而共享人生之乐与幸福。他们愿意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感情需要等选择婚姻生活,于是社会上衍生出多种婚姻形态。 试婚、闪婚、急婚、裸婚、隐婚、“周末夫妻”等婚恋形态,已被当代青年接受与认同。

中西文化的碰撞对当代青年人的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能禁锢人们的思想,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使得婚姻形式发生变化,未婚同居常态化,离婚率上升,小三成了流行语。此外,在西方享乐主义的推波助澜下,人们的性观念开始发生变化,许多人对待性只是欢乐与享受,而没有了责任感。

当代青年婚恋呈现的一系列的新特点和新问题是时代赋予的,这些婚恋观已从感性单一模式向公里多元化转变,这一变化一方面与青年人追求个性特征契合,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对婚姻关系的不同理解和期望。但是我认为,无论是怎样的形式,都是以情感和两情相悦为基础的。我们不要一味批评“拜金女”,而是要反思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普遍性,只能说“拜金女”的存在反映了社会上一种对爱情误解的现象,而不是大众趋势,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人都是感情的动物,婚姻不是爱情的坟墓,而是爱情的升华。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苏颂兴,胡振平.分化与整合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孙抱弘.现代社会与青年伦理[M].学林出版社,2003.

[4]田毅,陈景璐.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观扫描透视[J].社会科学论坛,2002,(9).

[5]廖莎莎.青年爱情价值观的横断与纵向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上一篇:司法独立概述 下一篇:游城隍,耍社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