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输液观察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3-19 05:35:13

门急诊输液观察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的:控制和减少门急诊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安全水平和护理质量。方法:分析病人、药物、护士和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从管理机制、人员培养和病人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影响。结果:患者满意率从两年前的87%提高到94%,减少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结论:缺陷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门急诊输液观察室的护理水平,保证病人安全。

[关键词] 门急诊;输液;不安全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and provide patients with high quality service, we controlled and decreased possible factors of insecurity in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infusion observation room of our hospital. Methods: Factors of insecurity in aspects of patients, drugs, nurses and environment were analyzed, then solutions were found out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staff development and patient management. Results: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was improved to 94% from 86% two years ago and the occurrence of disputes and medical errors was reduced. Conclusion: Defect management system will help improve?nursing quality in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infusion observation room and ensure patient safety.

[Keywords]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room;infusion;factors of insecurity

我院急诊就诊病人多、病种复杂、病情重,大部分病人需留观输液,再加上急诊观察室还承担了门诊输液任务,日平均输液量在250人次以上。急诊观察室危重病人病种多样,涉及面广,护理安全隐患贯穿在护理操作和抢救过程的各环节中,若处理不慎,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或引起护理差错事故[1]。急诊观察室如何在保证工作量顺利完成的基础上,严防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护理治疗质量,为病员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点。通过对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提高对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的认识,改进工作方式,优化工作流程,可以达到优化护理质量的目的。

1 不安全因素

1.1病员方面

1.1.1由于急诊输液病床不固定,病人可能因为光线、离厕所远近、病床整洁度等原因随意更换病床,造成床号与输液卡不符。病人使用他人社保卡缴费而导致人、名不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1.2某些急诊病人病史不详细,病因不明确,病情变化快而突然,若未及时发现会造成严重后果。

1.1.3无家属陪伴的病员在入厕时有跌倒的危险。

1.1.4有些病人因各种原因急于输完液体而擅自加快输液速度,有些病人在输入帕珠沙星或夫西地酸等对血管有刺激的药物时却擅自减慢输液速度。

1.1.5急诊病人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需住院治疗的,在转运过程中有漏液和病情恶化的危险。

1.2药物方面

1.2.1由于门急诊用药种类繁多,护士可能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而发生药物相互反应。

1.2.2我院因病人数量多、存放条件有限而采取由病人自己保管静脉药物的方式,药物在病员携带的过程中可能发生污染、破损和丢失。

1.3护士方面

1.3.1由于门急诊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急诊病人及家属往往因为急于得到治疗和不了解观察室工作流程而频频催促,甚至大发雷霆,导致急诊护士在紧张工作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1.3.2低年资护士对急诊的工作性质缺乏认识,没有具备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人文关怀品质,缺乏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以及爱岗敬业精神。

1.3.3能够掌握常见病种的护理要点,但对某些专科知识缺乏了解。

1.3.4只重视症状护理,存在忽视心理护理的现象,而急诊病人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1.4环境方面

1.4.1病房设计缺乏合理性,配套设施欠完善。某些病房离护士站较远,不利于观察病情和抢救;无卫生间的病房离公共厕所较远,为输液病员带来不便。

1.4.2急诊病人往往会有较多家属陪同,造成病室内人员嘈杂,影响治疗和休息。

2 对策

2.1管理机制 在医院的支持下尽量改善硬件设施,营造出舒适、安全、人性化的病区环境。完善了急诊抢救制度、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护理缺陷管理制度等护理规章制度,制定门急诊观察室规范化工作流程,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高年资与低年资搭配,落实岗位职责,实行弹性排班制度。启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增加二维码识别途径。将病房分为内科疾病区、外科疾病区、危重病员区、门诊区,使同类病人相对集中,便于治疗及管理。限制家属人数,病人必须有家属陪同但不超过两人,减少流动人员,维持良好秩序。药物由病房统一保管,设立专门的贮药柜,保证药物保存的温度、湿度环境。

2.2护士培养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爱伤观念的培养,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实行护士分层次培训,低年资护士注重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高年资护士注重专科知识、应急能力、病人及病房管理能力的培养。科室每月组织学习,片区每季度进行一次抽考,全院半年进行一次理论及操作考试,以促进各级护士不断学习和提高。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履行告知义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深化其内涵,强化广大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把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体现到护理病人的各个环节。

2.3病人管理 对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并随时观察病情变化,了解病人的诊断、用药、阳性体征、专科处理意见及转归。转科病人需专人护送,病情严重者安置便携式监护仪,带急救箱。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告知病人病房设施、输液流程、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所患疾病的防治知识。除在输液区墙上醒目位置张贴输液时间、流程、注意事项等相关告知外,针对不同类型病人,采取不同沟通方式[2]。

3 小结

我科不断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改进,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两年来共收治病人237412人次,病人满意度由两年前的87%提高到94%,投诉由原来的1年十几例下降至2-3例,未发生一起护理差错事故。

护理质量是关键,护理安全是核心,特别是急诊科应该将病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作为急诊科护士清楚认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能促进自身护理水平的提升,加强危机管理能力和差错防范意识。

参考文献:

[1]许湘丽.急诊观察室危重病人护理安全管理[J].护理管理,2008,6(11):3060.

[2]赵文凤,刘薇,闫柏刚.门急诊患者输液安全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7):125.

上一篇:论医疗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下一篇:浅谈血荒背景下血站员工激励机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