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涵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分析

时间:2022-03-18 11:50:38

小桥涵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分析

摘 要:小桥涵施工是公路路基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调查地形,放料的地方既要方便浇筑时配料斗车的运输,又要满足运料汽车爬坡的难易程度等因素;除此,还要考虑到施工平台、工棚、吊机、搅拌机等的合理布置。本文就小桥涵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桥涵 施工 问题 预防

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小型桥涵形式简单、易施工和泄洪能力强,虽然其结构形式简单,施工工艺亦不复杂,但工程质量除了一些常见通病外,也出现了一些容易被人忽视,在思想上 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质量问题。对此,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合理的工艺,充分发挥各级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1 基础、台身常见的问题及预防

1.1 基础的不均导致沉陷变形

导致变形的原因有:首先,地基处理换填的深度以及换填料的压实程度不能达到地基承载力的相应要求;其次,其基础没有进行适时地处理,使得地基的承载力不达标;再次,地基周围超挖现象严重,且时候处理不及时,导致地基承载力明显不均。所以,在基础开挖以后,就要仔细的检验地基周围的土质状况,看其是否能达到设计的要求。

1.2 基础和台身之间变形移位

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基础、台身和台帽间呈现的是一种类似搭积木的状态,而且基础和台身之间、台身和台帽之间存在缝隙,致使其抗变形的能力大幅降低,再加上为了方便盖板的吊装工作的实施,台身并没有做好支撑就进行了台背回填,于台背土压力的作用之下,台身和基础之间易发生变形移位现象。具体的处理措施为:一、在小桥涵台身、台帽和基础的建设过程中,于混凝土没有完全凝固时埋入一些拉接石,并在台身、台帽之间增设连接钢筋;二、在基础、台身混凝土凝结以前,把台身与台帽、基础与台身接触面的混凝土进行拉毛处理,让它们能够紧密的咬合起来。以上所提出的两个措施能够提高台身与台帽、基础与台身间的整体抗剪切变形能力,对于规避基础和台身之间变形移位是十分有效的。

1.3 台身出现不规则的竖向裂纹

当台身的长度超过8.5m并且没有设置沉降缝,或是同一个台身的沉降缝超过6~8m的时候,由于温度差异会使台身出现不规则的竖向裂缝,加之台身沿横向均匀收缩受到约束,导致露出地面的台身越高其产生裂纹的概率就越大。所以,需要根据情况调整小桥涵台身沉降缝间的距离,避免台身出现不规则的竖向裂纹。

2 台背填土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及预防

2.1 施工中常见问题

如果在台背填土施工中按照施工技术规范的严格规定进行操作,很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1)台背回填碾压不合格。其原因可能是: 桥涵施工程序安排的不合理,致使台背回填为了赶工期而达不到设计需求;碾压机具击振不足;回填分层过厚;台背与土方路基的相接处没有挖台阶。(2)台背回填土和相接路基土填筑材料不相同很容易导致两类土的沉降变形。(3)台背回填土施工不合格。包括:采用的水稳性材料液塑限指标偏高、回填料级配不良、回填料是非水稳性材料等。

2.2 预防的措施

预防的措施有两种:一是基坑分层台阶式填筑碾压,并且填前对台背回填相接路基的原地面进行充分碾压,使得原地面以上的部分台背回填时达到需要的压实度。二是当台背为高填方的时候,就应该选用内摩擦角大的回填料,当地基承载力低的时候,台背回填就应该选用轻质材料以减轻填方土体对地基的压力。

3 八字墙和涵底铺砌施工时常见问题的分析及预防

3.1 八字墙坡面混凝土空鼓、开裂

因为八字墙顶面呈现的是斜面,混凝土凝结之前有一定的可塑性能够使坡面混凝土往下流,所以八字墙坡面平整度及其线条很难控制施工,施工人员一般会在成型的八字墙坡面混凝土凿除表面用砂浆进行厚度约为2~3cm的二次抹面,还要注意抹面砂浆和原混凝土不能黏成一体,以避免开裂脱落。要做好八字墙坡面要从混凝土配合比例及其浇注工艺方面下功夫,设计混凝土强度时应该选择水灰比例较小、坍落程度不大的硬稠性的混凝土,并用墨线弹出支模时模板内的八字墙坡面标高墨线,在坡面顶达到3~5cm时停止浇注,等到初步凝结以后再把其余的混凝土浇注上。

3.2 涵底铺砌沉陷与开裂

铺砌下土方回填时如果密实性不好或者是铺砌沉降缝处有水渗入其中会造成下土方的局部塌陷,以及涵底铺砌沉陷与开裂,降低其使用的年限。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仔细的铺砌下土方,保证其密实性,而且还要作好铺砌层的防水工作。

3.3 涵底铺砌不平,标高控制不严

涵底铺砌大都是由碎石构成的,其标高和平整度是很难掌控好的,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复合铺砌的方法。复合铺砌结构和具体的实施方式为:用墨线弹控制线标示出台身铺砌设计的标高位置,将铺砌浆砌片石的标高设置在墨线5cm以下,在铺砌的片石砌筑完成以后,将表面清理干净,以强度在20MPa以上的混凝土浇注至铺砌墨线,再认真的进行收光和找平。

4 盖板预制、安装中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盖板底部有横向裂缝。暗涵盖板顶覆土厚度薄,有重车通过或压路机振动碾压时,小桥明涵铺筑沥青铺装层碾压时采用振动方式,均会造成盖板底部出现横向裂缝。

(2)盖板底部沿主受力钢筋的纵向裂缝。造成该问题原因有:一是盖板预制时主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不够;二是主受力钢筋加工时,端头弯起的长度不够,弯起角度非直角,造成主受力钢筋的锚固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三是盖板底模涂刷的隔离剂(废机油等)浸染了主受力钢筋,砼与主受力钢筋间的握裹力降低。动荷载作用下,盖板底部就会出现沿主受力钢筋方向的纵向裂缝。

(3)明涵盖板边10~15cm范围内的纵向裂缝。由于明涵砼铺装层未设分布钢筋网,盖板呈单板受力变形状态,而盖板间钢性砼铰缝又阻止该变形,在盖板距铰缝15~30cm范围内产生集中剪切应力(该剪应力影响范围取决于砼铰缝的刚性),造成主行车道下

盖板在距边侧10~15cm范围内出现纵向裂缝。

(4)装配板改为现浇板后,在横向1/4、1/2处出现与路线平行的纵向裂缝。装配板改为现浇板后,盖板横行均匀收缩受到了约束,盖板的配筋未变(未增加横向分布钢筋),使用后,由温差引起的温度次应力会使现浇板在横向1/4、1/2处出现与路线平行的纵向裂缝。

(5)盖板间勾缝脱落。由于盖板间勾缝多为后勾的皮带缝或平缝,与盖板的整体性、粘结性差,在行车的动荷载作用下,盖板间勾缝就会剪裂、酥落。

(6)盖板与台身沉降缝错位。由于盖板预制尺寸误差控制不严、板棱角不顺直,安装时盖板间隙大小不一或台身沉降缝扭曲、欠顺直,都会造成盖板与台身沉降缝错位现象。

(7)小桥涵沥青铺装层推移、拥包现象,该类问题仅出现在小桥、明盖板涵上。盖板顶砼铺装层表面收光,铺筑沥青铺装层时粘层油洒布过多或过少,盖板顶砼铺装层与沥青铺装层的粘结不好,加上明涵处欠平顺,行车至此刹车,一段时间后明涵处沥青铺装层就会出现推移、拥包现象,影响行车的舒适与安全。

4 结束语

任何指导实践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我们在小桥涵施工过程中要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探索施工的新方法,新工艺,使小桥涵施工技术有一个新得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永超.公路小桥涵施工技术的几点见解[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0(6)

[2]申彦华.浅谈公路小桥涵工程冬季施工[J].山西建筑.2009(15)

[3]王庭奎.公路小桥涵施工技术总结[J].城市建设.2010(09)

上一篇: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分析 下一篇:关于物探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查中应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