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不到的

时间:2022-03-18 07:54:12

他们说,吃饭别看后堂,相交别问过往,戴钻戒别去想南美血腥钻石矿,裹着皮革举着酒杯笑语盈盈时就别去想被剥皮时动物的哀号。

可是,怎么能不去想,不去看呢?

暴露在阳光底下的总会是雪白的臂膀和灿烂的微笑,整齐划一的美丽,总是让人目眩神迷的。但在那些消逝的瞬间,在那些眼底一闪而过的阴沉里藏着什么,多半便不知道了。所以便总也不敢付出全部去喜欢,无论是人是物,害怕那一转头的变化。

若是迷上一个作者,痴恋于他的文字,在他尚未成名之时是极容易做到的。因为单凭文字神交,觉得那字字句句是触动了心弦的,于是珍惜他的文句和思想,并无时无刻不在脑中盘旋。这样的感受是正常且健康的,因为爱他的文字而喜欢这个人。但也许有一天一切都会变。当他成为了公众人物,时时在各式媒体上露面,抨击权威,造势哗众,各处轰炸着他的消息、绯闻和一切见不得光的东西。于是便迷惑了。怎么会是这样子?怎么可能是这样子?但也许本来一切皆有可能。文采这回事和人品并没有多么必然的联系。于是将原来的认识全盘否定,一见那名字便泛上不愉快的情绪。这还是能看见的,在心里认定已读透了的人,放至那些看不见的,如何轻信?

于是几次三番,我们必须学乖了,抱着怀疑的态度审视周遭的人和事,学着找到自己的见解。表面光鲜明亮的未必真是阳光少年,总是写些悲伤小说的也未必真是悲情少女。有市场,有需求,于是便会有人把重复了N遍的故事再重复第N+1遍。换一种方式写离别,换一个视角写相思,一切便都不同了。通俗易懂的文字背后是读不懂的人,作者的真实想法藏在重重遮掩之下。

然而那些形形的周遭的人,聪明的孩子们可以学会看见了却假装看不见。谁的身上没有罪恶,谁的背后没有深渊?很多人早已习惯了在戏里生活,自觉自动地融入戏中的角色,甚至是一人饰演多角。入戏太深,往往忘记了自己原来的模样。于是扮演老学究的依旧满口仁义道德,扮演救苦救难者的依旧天天“民生国计”。听得厌烦了的人也不再回嘴,只让他们去“你方唱罢我登场”。世界永远是热闹的,永远都不缺愿意上去翻两个跟头的小丑。勇猛如鲁迅毅然决然地撕开一个口子,突然鲜血横流,时至今日还泛着血丝。但更多的人却是从此便噤了声再不言语。

张眼看世界,像一个天真的婴儿一般。看那些在眼前走来又走去的人,美丽的淡然的坚忍的不屈的,于是好奇地想去深入看他们的内心。也许结果看到的把自己吓了一跳,但不能就此闭上眼睛假装什么都没有发生。这大概就是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的途径之一吧。而那些看不到的,我们要相信它们是存在的,在某个阴湿的角落,泛着金属光泽。只盼它们不再出现于人前,于是我们继续跳舞唱歌。

(本文原始得分:46分)

点评: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众生绘世图。作者不仅是在读人,而且还在告诉我们怎样去读人。这个立意应该是不错的。

文章试图通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来诠释本次作文的话题,表达作者对“人”的认识,因此,行文中不仅有对现象本身的表述,也有对现象的本质的揭示。从文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生活中的“人”是有感知的。但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些感知只是停留在个人经验式的层面上,缺乏辩证的分析和理性的思考―对社会中的人的认读不够客观和全面。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作者在行文中表现出了对“人”的片面的认读,呈现在语言表达上的是偏激有余,冷静不够。换一句话说,本文表现出来的是高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的一种通病,即作文思维上的幼稚化。一篇文章仅是经验性的感知和片面的偏激是不够的,还要具备情趣、理趣和智慧。按此,本文得42分左右为宜。

当然,如果我们不去考虑文章的内容,仅从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来看,本文的语言是比较流畅、老辣的,这表明了作者的语言功底还是不错的。按此,本文可在42分的基础上加4分基础分。(但作文的语言是为作文的内容服务的,这一点我们在作文时不可忘记。)

综合上述,本文给分46分可以了。

(本期供稿:钱增兴)

上一篇:江舟忆:做一个温情的细节捕手 下一篇:读不懂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