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观园的兴衰看《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

时间:2022-03-17 10:21:42

从大观园的兴衰看《红楼梦》中的女性意识

摘 要: 《红楼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的女性世界,这些女性和书中的建筑――大观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大观园的建造为她们提供了独立的生活空间,和她们的命运有直接的关系,其体现出的女性意识与代表封建父权制的贾府统治者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平衡和斗争,最终大观园的衰落和居住其中的女性的命运及《红楼梦》的悲剧结局形成对应关系。

关键词: 《红楼梦》 大观园 女性意识

一、关于女性意识的概念界定

女性意识是“五四”时期从西方引入中国的,最初译作女权主义,后遭到国人的抵制抨击。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某些学者提出“女性主义”的译法。它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别剥削和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除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女权主义者也着重性别不平等的分析及推动性底层(如女性、跨性别)的权利、利益与议题。由此可见,“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在内容所指上并无实质差别。

“女性意识”(views of female)通常被理解为一种拒绝承认性别间不平等状态是必然的和不可改变的认识。国内学者认为女性意识是一种主体意识,就是女性从自我角度出发,自觉地审视自身的生存现状及命运,以探究男女关系及其形成的原因,追寻生命意义,进而树立世界观的一种意识。由此可见,“女性主义”是已成体系的理论,而“女性意识”是未成体系的认识,“女性意识”是“女性主义”的产物。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性,是元明清时期女性觉醒者的映射,尽管这种觉醒包含被动和自发性,但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父权制社会,依然是难得的。另外,由于女性的社会地位和活动范围依然要受到父权制社会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在她们依托的父权制实体(比如父兄、家族等)命运有变时,她们自身的命运随之受到影响,或者不得不将女性意识依附于父权制社会的主流观念。尽管众多明清小说中塑造了不少典型的女性觉醒的形象,但也只能是具有女性意识而不能说形成一种女性主义。本文论述的大观园中的女性亦属于此范畴。

二、大观园的兴建

大观园在《红楼梦》十六回始建,十八回被正式赐名,如果没有大观园,《红楼梦》中的那些故事就无法发生。大观园本是为贤德妃贾元春省亲而建造的,是迎合皇权的产物,按道理普通人是无法入住的,但是《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曹雪芹借元春之命,让“能诗会赋的姊妹”进去居住,又想到“宝玉自幼在姊妹丛中长大”,“也命他进园居住”。宝黛钗及四春等众姐妹住进大观园之后,便与外面那个污浊的男人世界隔离开了,于是这群真性情的女孩子在一起成立诗社吟诗作赋,举办各种文艺沙龙等,实在是将个人的才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也仿佛开启了别样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大观园是一个保护壳,它使在封建礼教严苛的父权制社会不可能自由发展的感情有了可能。

这个保护壳的给予者是代表父权制社会权力顶端即皇权的皇妃贾元春。父权制社会利用自己的权力给予处于权力边缘的人群一种觉醒的机会,这不能不说很吊诡。从这个意义上讲,大观园中的女性追求思想独立、感情自主是离不开父权制社会支持的。

三、大观园的中兴

贾宝玉及众姐妹入住大观园后,伴随着生活方式的自由化,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无论是贾宝玉还是李纨虽然都算是贾府的主子,但对贾府那些资深老嬷嬷们都起不到震慑作用,而园内其他姐妹要么是客要么是未出阁的姑娘,于是出现下人“得空儿吃酒斗牌,白日里睡觉,夜里斗牌”的现象。《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因为王熙凤身体的原因,探春、李纨、宝钗得以管事,李纨是一个“尚德不尚才”的人,宝钗又是亲戚,所以虽说是三人执事,而真正掌权和管事的是探春,也是曹雪芹在书中要突出这样一个奇女子,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在探春对大观园“兴利除宿弊”的改革中,真正让我们见识到这个女子的精明干练和刚强威严。她有胆有识有才能,一旦拥有权力,便敢说敢做,不惜触动某些根深蒂固的东西,断了买办的财路,触动主子们的利益,而且行事公平,连亲生母亲赵姨娘也不偏袒。她的地位和威严是自己挣来的,没有人因为出身而敢轻看她,这一点对比她的母亲赵姨娘和弟弟贾环便可明了。

说到探春,不得不提到书中五十五回王熙凤对其的评价:“……好个三姑娘,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子里。”在父权制社会,如果说出身决定命运的话,那么《红楼梦》中这个三姑娘一直在和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在这样的斗争中,她既反抗父权制既定的等级法则又利用这些法则。在《红楼梦》里,她极力向王夫人等权力中心靠拢,和薛宝钗一样劝宝玉顺从封建社会经世致用的那一套理论。正是因为她本人精明上进,才德兼备,才得以受到代表正统思想的贾府掌权者的重用,和她同时代管大观园事物的薛宝钗、李纨就是佐证,所以说大观园的中兴还是要依靠父权制社会权力和手段的支持。探春和宝钗等人尽管能够自觉地审视自身的生存现状及命运,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但是她们在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行事法则的时候,依然自觉地遵循父权制社会既定的法则,这是大观园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吊诡之二。

四、大观园的衰落

从《红楼梦》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大观园逐渐衰落,而大观园中女性的命运开始相继走向悲剧的结局。我们从七十五回和后面回目里的一些关键词可以窥得一斑,“悲音”、“凄清”、“寂寞”、“抱屈夭风月”、“斩情归水月”、“误嫁”、“屈”、“病”、“惊”……伴随着大观园的衰落,这些词语暗示了书中女子们的悲剧命运。抄检大观园只是大观园衰落的直接原因,在此之前,贾府已经是矛盾重重,内讧不断。正如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探春说:“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大观园不是理想国,它从来没有被代表封建礼教传统的掌权者遗忘,一方面贾府中园子外的统治者王夫人等要维护所谓家族名誉,决不允许不合封建礼教的东西出现。这不仅体现在丫鬟四儿一句“同日生日就是夫妻”的玩笑话,晴雯因为长得“妖精样”就横遭厄运,更包括他们对园中姑娘们的提防。正如第九十回贾母说:“他们若尽着搁在一块,毕竟不成体统。”另一方面大观园中的主子小姐们心思也不一样,宝玉黛玉的叛逆和宝钗袭人的捍卫正统就是格格不入的矛盾。随着岁月流逝,年龄增长,黛玉、宝钗等人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那些待嫁的女孩子必然会一个个离开大观园。大观园尽管没有外来因素,也是必然要衰落的。这种衰落暗示了《红楼梦》中的青年女性尽管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反抗精神,但是其力量依然不足以抵抗强大的父权制社会,要么是反抗封建礼教的先驱者同时也是牺牲者,如黛玉、晴雯等,要么是被封建礼教同化亦成为牺牲者,如宝钗、探春、元妃等。

正如大观园本来就是依托宁国府会芳园和荣国府东大院有利地形而建造的,在物化的形式上,它依然是贾府的一部分,尽管它可以暂时将外界的污浊世界隔开,但不能独立存活,并且依然受贾府封建正统思想的领导,大观园中呈现出来的叛逆、独立、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新思想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中逐渐消解,但是《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性意识在清代小说创作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景圣琪.试析红楼梦的女性意识[J].文史哲,2010,(7).

[2]李艳梅.从中国父权制看《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意义[J].红楼梦学刊,1996(2).

[3]张秋玲.明清女性观的发展与变异――以《红楼梦》和《镜花缘》为例[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9).

[4]赵淑静.大观园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1:35-36.

[5]薛海燕.红楼梦女性观与明清女性文化[J].红楼梦学刊,2000(5).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长沙:岳麓书社,1987.

本文是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院级科研项目《〈红楼梦〉园林艺术的借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201304。

上一篇:高校《管理学》课程案例分析的范式及实操要领 下一篇:以学生为本:多向探究,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