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时间:2022-03-17 09:11:55

真是绩效主义毁了索尼?

深陷“电池门”中焦头烂额的索尼又被自己人狠狠地插了一刀。

2007年1月,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撰写了一篇《绩效主义毁了索尼》的文章。

天外伺朗在文中指出,索尼失败的根源是从1995年左右开始实现绩效管理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但是这个举措导致绩效主义在索尼公司逐渐蔓延,最终导致2003年春天开始,索尼问题不断,仅当时一个季度就出现约1000亿日元的亏损。

天外伺朗认为绩效主义毁掉了索尼的传统文化,失去了集团激情,挑战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因为要考核绩效,就必须把各种工作要素量化,但是根本做不到,最大弊端是搞坏了公司内的气氛。上司不把部下当有感情的人看待,而是一切都看指标、用“评价的目光”审视部下。

因为要考核绩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真正的工作上却敷衍了事,出现了本末倒置的倾向。

因为要考核业绩,几乎所有人都提出容易实现的低目标,可以说索尼精神的核心即“挑战精神”消失了。

因实行绩效主义,索尼公司内追求眼前利益的风气蔓延。

天外伺朗甚至怀疑绩效主义是制造“电池门”的罪魁祸首。“因为老化处理是保证电池质量的工序之一。电池制造出来之后不能立即出厂,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再通过检验,剔出不合格产品。至于老化处理程序上的问题是否是上面提到的锂电池着火事故的直接原因,现在尚无法下结论。但我想指出的是,不管是什么样的企业,只要实行绩效主义,一些扎实细致的工作就容易被忽视。”

绩效主义从个人蔓延到部门,因为索尼公司不仅对每个人进行考核,还对每个业务部门进行经济考核,由此决定整个业务部门的报酬。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业务部门相互拆台,都想方设法从公司的整体利益中为本部门多捞取好处,这些导致索尼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看过索尼高层的自我反省,不禁要问真是绩效犯的错?或许很多人不会同意这个观点,因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实行绩效考核,很多的企业都是成功的,但是在另一面也不得不承认,有过“绩效之痛”的企业也绝不仅仅是索尼一家。

现在一部分管理者在反思绩效管理,一方面绩效管理脱胎于工业生产时代,而现在企业内部大多是知识员工,管理产业工人的绩效管理要怎么适应知识员工?

另一方面,绩效管理本身存在着缺陷,比如不能全面反映员工工作情况、对文化的破坏、影响沟通等等,用什么方法才能弥补这些问题?

上一篇:7天交货:戴尔行,联想为什么不行? 下一篇:给环境一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