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与沈阳战备指挥中心建设

时间:2022-03-17 09:18:47

雷锋与沈阳战备指挥中心建设

每当人们谈起雷锋第二故乡时,总是会提到抚顺、鞍山、辽阳、营口这4座城市。最近,有关专家经实地考察,在听取了雷锋同班战友乔安山及雷锋的班长薛三元、惠连生等人的意见后,提出雷锋第二故乡应为“4加1”,统称为辽沈大地,叫做“鞍山当工人,辽阳当的兵,营房在营口,施工在抚顺,沈阳是活动中心”。

1958年11月雷锋从老家湖南来到东北,先是在鞍钢的化工总厂当工人。1959年8月,他响应号召来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弓长岭铁矿,该矿虽属鞍钢,但在辽阳地界。1960年1月8日,雷锋从辽阳兵役局入伍,辽阳市的领导和父老乡亲把他送上火车,于当天来到营口(那时雷锋所在团的营房在营口)。在营口度过了3个多月的新兵训练生活后,雷锋于当年4月随部队开往抚顺,执行建设抚顺钢厂的任务。1962年2月,雷锋带领全班战士离开连队跟随团后勤器材处,配属施工部队执行修筑沈阳市战备指挥中心的任务,直到同年8月15日在抚顺牺牲。这样算来,雷锋到东北的4年多时间里,在鞍钢化工总厂10个月左右,在弓长岭铁矿5个月左右,在营口营房4个月左右,在抚顺施工两年左右,在沈阳执行任务6个月左右。

沈阳市战备指挥中心位于新城子区望滨乡山间,现属沈阳市棋盘山旅游开发区。在这里,雷锋白天执行运输任务,晚上与全班战士随后勤器材处住在离工地10华里的下石碑山村。下石碑山村位于沈阳、抚顺、铁岭三市交界处,虽距望滨乡只几公里,但归铁岭市横道河子乡管辖。雷锋为沈阳人民的安全工作的6个月,也是雷锋生命的最后6个月,他牺牲在执行修筑沈阳市战备指挥中心任务中。那天他是回抚顺连队准备对汽车进行三级保养后,再返回工地执行战备坑道施工运输保障任务。

在沈阳执行任务期间,雷锋班主要是给全团施工部队运送粮食蔬菜、衣服被装、机械器材等。雷锋牺牲那天,车上拉的棉衣被装就是头一天他同乔安山一起从沈阳战备指挥中心的施工现场拉下来的。8月的整个上半月,雷锋天天带领乔安山顶烈日、冒阴雨、趟洪涝,往工地运送物资。应该说,保障施工部队的后勤运输任务是极其艰巨的。从抚顺到下石碑山再到望滨大部分是山区,山陡路险,道路难行。为保证全班行车安全,完满完成运输任务,雷锋一到山地,就细致地观察地形,分析危险地段,并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画了一个详细的地图,标上道路勘察符号和说明。为让全班战士牢记这条道路上的复杂情况,他在讲解自己自制图纸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三先、四勤、五不超、六不走、九慢”的安全措施。三先即会车先慢、先让、先停;四勤即勤检查、勤保养、勤督促、勤清洗;五不超即不超速、不超载、不超高、不超长、不超宽;六不走即行车文件不齐不走、车辆检查不好不走、油料不足不走、人员没坐好不走、操纵机械有故障不走、没有上级首长的指示不走;九慢即转弯慢、交叉路口慢、坡道慢、人员多的地方慢、复杂气候慢、过铁道慢、道路不熟慢、桥梁渡口慢、错车慢。雷锋凭借自己制定的安全措施,带领全班在山区安全行车二万六千多公里,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在沈阳执行任务间,雷锋与沈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广为传诵的“雨天送大嫂”、“乡村认干妈”等,在雷锋的日记里都有详细的记载。如1962年5月2日的日记里这样写到:“今天下午我在保养汽车,突然天下大雨,我正在盖车的时候,见到路上有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右手拉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左肩上还扛着两个行李包,走起路来真是很吃力。我急忙跑上前,问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她说从哈尔滨来,到樟子沟去……”当时雷锋是在驻地下石碑山村遇到大嫂母子的,那么樟子沟在哪呢?它距离下石碑山8里路,属沈阳市新城子区望滨公社管辖。雷锋从下石碑山村,顶雨走在泥泞的路上,把大嫂母子送到樟子沟。大嫂姓纪,当时是回樟子沟老家探亲。现在老人已于两年前去世,但她的亲人以及樟子沟的乡亲们却依然在讲述着雷锋的故事。

1962年8月8日,也就是雷锋牺牲前的一星期,他在日记里写到:“今天给一营二连拉粮食……这趟车是副司机开的,因他缺少驾驶经验,遇到紧急情况,就手忙脚乱起来,因此轧死了老乡一只鸭子,我立即叫他停车,向老乡道歉,并给老乡赔偿了两元钱,使老乡没意见,很受感动。”日记里说的老乡就是人们传说中的雷锋的“干妈”田大娘,村子叫黑林子,离下石碑山村四五里路,离望滨也是四五里路,位于沈阳新城子。一天傍晚,雷锋和乔安山给施工部队送给养回来,路过河道时陷住了,雷锋便去附近的老乡家借橇杠。这个村子就是黑林子,雷锋来到村头碰到的第一个人,就是正在赶鹅鸭的田大娘。田大娘把雷锋领到房山头,找到一个碗口粗的木杠子。汽车开出来以后,却又熄火了,怎么也打不着,雷锋只好在送杠子时又借来了田大娘家的一盏灯。因为大娘的孩子正在学习,雷锋觉得很不好意思,所以后来每次开车路过,他都要去看望田大娘,并买些饼干和药品什么的,送给田大娘和她的家人。后来田大娘知道了雷锋的身世,便拉着他的手说:“小雷,你从小就没有家,若是不嫌弃,以后就把大娘的家当作自己的家。”从此以后,雷锋和田大娘的感情更深了。一天下午,雷锋和乔安山给二连送给养又路过黑林子,在村头拐弯处,乔安山不小心把田大娘家的一只鸭子压死了。雷锋下车领着乔安山给大娘赔钱,大娘说什么也不要,可两人坚持一定给,说不能违反群众纪律。可田大娘也很坚决。没办法,雷锋把两元钱扔下拔腿就跑,大娘很生气,说雷锋见外了。过了些天,雷锋又来看大娘,大娘还在为两元钱的事生气,埋怨雷锋不该把自己当外人。雷锋耐心解释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最后大娘笑了。雷锋又拿出两个笔记本送给大娘的两个子女,鼓励他们好好学习。

雷锋参加施工建设的沈阳市战备指挥中心,位于今天棋盘山旅游开发区望滨地区(有人把这里叫“三望”,意思是把雷锋的家乡湖南望城县、雷锋工作及牺牲地抚顺望花区和雷锋的施工地望滨组合在一起),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雷锋当时所在的工程兵某工兵团担任施工,这个战备山洞完全是人工凿岩筑成的,洞长1635米,总面积3748平方米,自然保护层厚128米。作为战备指挥中心,它具备战时一切指挥作战的重要设施和条件,有防原子、防毒气的功能,供水、供电、供暖、通讯等设备齐全,该地下工程在全省乃至全国开放的山洞中都属罕见。当年这个神秘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战备指挥中心,如今已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大山中沉睡了近半个世纪后,沈阳人开始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个历史遗产,把属于雷锋的人文景观与旅游开发、国防教育和青少年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新进行文化定位和经济定位。雷锋当年的战友和各界有识之士纷至沓来,出谋划策。目前,投资者已经在洞内投资了400多万元开发雷锋文化,设置了一系列雷锋展览室,已接待游人和中小学生20多万人次。但这一切仅仅是开始,它还将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得到开发,诸如建雷锋塔林、雷锋森林、雷锋广场等,使之成为集旅游、国防教育、青少年教育于一体的雷锋文化景观,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上一篇:交警大队长郝居广与“上访专业户” 下一篇:保护森林资源 再造秀美山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