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时间:2022-03-17 08:32:29

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摘 要: 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这是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并对其实现途径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最后总结了在艺术院校推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现途径; 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26-02

一、引 言

1998年,我国正式将创业教育确定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强调了这一思想: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2006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总书记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命题,自此之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项共同历史任务。开展创业教育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息息相关。因为:一方面,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必须依托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通过对高等教育教育方法和方式的改革和创新来完成;另一方面,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开展创业教育明确了方向,并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从这一层面上讲,实施创业教育不仅是缓解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及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科技创业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合理地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而出现的,但真正从哲学上把从抽象“人”的关注转移到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人”的关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以人为本”才得到了真正的科学说明,并广泛地渗透到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人”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阐释实质上包含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1857-1858年)》中多次谈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他认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实际上这一论断揭示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个层次的理解,即: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特性的发展;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同时,说明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人类社会的任何活动都要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为目的,它强调人是自然、社会、自身的主体;人是价值形态中的最高主体。

人本理念融入教育领域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的学者在论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时指出: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是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是要求正确认识人的价值,是现代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抉择。[2]有的学者认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德才兼备是全面发展的标准,道德价值是全面发展的内涵,非智力因素是全面发展的主导,人文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底蕴,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国际人才的高素质是个性全面发展的借鉴。[3]虽然在教育界对以人为本的理论支点、核心内容、关注重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的认识尚不统一,但就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说,它要求教育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要求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

我们认为,在高校创业教育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于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启发引导,突出学生自主思考的主体特性,发挥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隐性教育形式,强调个体的情感融入及情感氛围特征,突出了专业“创意”与创业教育的结合,力图体现学生的积极性、建构性、目标指导性、诊断性和反思性的特点,使学习过程呈现出探究定向、情境感染、问题定向、内在驱动的趋势。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结合历史与现实,改进和创新创业教育,把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创业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尊重人、关心人和理解人作为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把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价值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作为创业教育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质及时代要求所决定的。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方面,以人为本明确了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我国创业教育的中心话语研究视角越来越围绕着“人本论”,即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三层次理论在本质上与创业教育是一致的。现代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是把教育和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尊严、人的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其基本理论更加关注人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民主、人际关系和谐等基本问题),更加关注人的内在品质的发展(包括人的品格完善、情趣高雅、心理健康等),即以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以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另一方面,以人为本指出了创业教育发展的合理基础和有效途径。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创业教育从侧重外在价值转变到侧重内在价值,从保守价值转变到创造价值,从单一教育型价值转变到多元综合型价值;要求创业教育对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让教育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启动教育对象能动性的内在机制,唤醒个体思想潜能中积极的因素,培养受教育者能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能力;要求创业教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受教育需求,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要求立足于教育,辅之以管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法律约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交往等多种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将教育内容和要求贯穿到人们社会活动的各项制度中,以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教育资源,真正实现合力,增强教育的整体功能。

三、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高校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创业政策,积极转变观念,采取相应的对策,建立健全创业教育机构,形成创业教育网络,通过课内外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地开展系统深入的创业教育,真正实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据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树立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方法。创业教育不是单纯为实现被动就业而进行的教育,也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因此要从观念上改变为就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而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之中。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4]。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强调教育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有个性的人,实现其潜能的充分展现。关注个体必然要考虑个体的发展差异,由于人的认识水平、接受知识的能力、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不同,学生个体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各种创业教育方法的改进。

2. 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在教育内容方面,人本主义教育的课程安排是无结构的,它主张把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主要是从事自由讨论,使学生能形成和表达他们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课程的内容要考虑学习者的愿望和要求,要对学习者在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上有帮助。在教育方形式方面,高校的侧重点是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综合人文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并且为学生自主开展创业实践提供资金、环境、政策和其他条件方面的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开创性,不拘泥于某一种创业实践方式,尽可能自主地开发和开展各种创业活动,大到创办一个公司或企业,小到提出一个点子或新想法都应当纳入创业教育的范畴。

3. 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创业教育首先离不开课堂这一传授知识和经验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是实现创业教育目的的支撑。高校应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配备,教师队伍可采取聘用制,定期考核优胜劣汰,并积极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进行创业教育的案例示范教学或研讨会,交流创业教育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和稳定师资队伍。另外,高校可以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干部作为创业教育的客座教授,通过他们对于实践经验的传授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事物环境、发展的敏感性。

4. 建设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全社会正在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微观调节、个人积极作为”的就业、创业新格局。校园创业环境对师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应从学生入学时起,着手培养其创业、创新思想,就让他们从客观上认识创新思想的重要性。例如,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其产生强烈的就业压力感,这样一来压力感就会带动并促使创业、创新思想在其头脑中的形成。另外,高校应着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其今后把握择业和创业机会的能力,将创业、创新思想认识贯穿整个大学四年在精神和舆论上,将创业上升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社会分忧、为社会作贡献的高度,崇尚创业、鼓励创业。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全面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各种形式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成立创新创业德育基地,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创业活动。

5. 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建设。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过程,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活动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开辟学生就业创业实践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鼓励学生参与实地社会实践,将“三下乡”与创业教育、创业实践结合起来,将建立“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与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结合起来;二是广泛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组织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创业的可能性;三是常年举办与专业相关的创业计划竞赛,并积极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竞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模拟。

四、结语: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经验

作为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近些年,我们根据这一特点,通过在艺术学院推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具体而言,艺术学院中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的必要环节包括:第一,起草并制定可行性报告和项目计划。即组织学生起草并制定活动计划,对创业实践活动(如艺术品经营、市场调研、艺术品拍卖、艺术品创作等)做出适当选择。第二,邀请专家进行指导。这些专家要给创业者定期培训,根据培训目标指导创业学生有针对性地实训、总结实训情况和做好后续教育步骤安排。第三,组织创作活动。与专业结合,开展以创业教育内容为主题的创作活动。学生创作过程中,同时邀请企业家进行项目点评指导。第四,举办创作作品展览、评奖和拍卖会等活动。通过组织和举办此类活动,可以真正形成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创造出学习中的情感氛围,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综合能力开发的积极性。第五,组织学生进行创业总结,邀请专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深度培训并给出创业成绩。

总而言之,大学生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理念,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现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方法;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和形式;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建设良好的校园创业环境;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建设。在艺术学院推行以人为本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实践必须遵循上述原则,做好计划制定、活动的准备、活动的实施以及活动的评估和反馈工作。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著.刘丕坤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杜,1979.

[2] 刘智运.高等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3(2).

[3] 田建国.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04(5).

[4] 吴潜涛,刘建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上一篇:加强专业教学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下一篇: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