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气田加密调整的一种新方法

时间:2022-03-17 06:05:37

试论气田加密调整的一种新方法

【摘要】加密调整是保持气田稳产的主要技术对策。本文提出重点采用气藏工程方法、充分应用动态资料,通过落实单井动态储量、泄流范围、储量动静比,结合单井动态分析及储层特征等,综合分析、评价不同类型气井开发效果,从而明确需要进行加密调整的井区,并根据不同类型井的泄流半径、动态储量等主要技术指标,确定加密井距,调整井网,达到提高采收率和开发经济效益的目的。该技术方法,思路新颖,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科学易行。

【关键词】气井 加密调整 动态储量 动静比 压降法 泄流半径

气田开发一般经历上产阶段(产能建设)、稳产阶段、增压稳产阶段、递减阶段,直至废弃。一般在气田稳产期末进行开发调整,其中加密调整是主要措施之一,由此进一步完善井网系统,充分动用地质储量,延长稳产期,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和经济效益。尤其低渗透气田非均质性强,低产为主,稳产能力较差,通常采用滚动开发方式、按照开发方案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的情况更为突出。

1 气田内部加密调整新思路和技术方法

1.1 气田内部加密调整新思路

在气田产能建设(滚动开发)过程中,由于试采或生产动态资料很少甚至缺乏,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井网形式存在一定的机械性(依赖于方案部署)、随意性(优中选优),几乎没有考虑气藏动态反映特征,所以难以避免存在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或不均衡、地层压降不均衡等缺点,这样必然导致各区块开发效果差异大,气田整体开发效果差,不利于提高采收率和开发经济效益。针对这种弊端,本文从气藏工程入手,充分应用开发动态资料,落实气藏(井)有关开发技术指标,实实在在地评价气藏(井)开发效果,从而提出切合实际的科学的加密调整部署方案。随着气田开发的进程,积累的静、动态资料越来越丰富,由此评价气田当前地层压力水平,划分压力系统;针对不同类型井,加强动态分析,落实动态储量和可采储量,评价泄流范围,分析储量动用程度(储量动静比),进而评价开发效果。对于储量动用程度低~较低、单井泄流范围有限、当前地层压力较高、物性相对较好的区块,无疑是加密布井的重点对象。

1.2 气井有关开发技术指标计算

为了正确选择加密调整井区、确定加密部署井距,需要针对单井进行以下开发技术指标计算。

第一,落实单井动态地质储量。计算气井控制动态地质储量的方法有多种,应根据气藏特征及积累的动态资料,选择适宜的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可对比、优选可靠的结果,其中物质平衡法(压降法)是国内外广泛应用、公认准确性高的方法,本文推荐采用压降法计算气井动态地质储量:

图1?X井压降储量曲线

压降法适用条件为:定容封闭气藏,地层压力降大于10%,所取地层压力、累计产量资料准确可靠。只有满足这些条件,利用压降法计算的气藏地质储量才较准确可靠。

第二,计算单井当前井距控制的地质储量、储量丰度。根据气田当前实际布井结果,确定当前井距(基本为方案部署井距),由此以容积法计算单井控制的地质储量:(式3)

在(3)式中,若取A=1km2,则为气井储量丰度(Gf)。

第三,计算气井实际泄流范围、泄流半径。根据第一、第二步计算结果,可进一步计算气井实际泄流面积:

A=Gd/Gf (式4)

那么泄流半径为:

显然,气井实际控制范围(即泄流直径――“动态反映井控范围” )为:

R=2r (式6)

第四,计算单井“储量动静比”。根据第一、第二步计算结果,得到单井“储量动静比”为:

α=Gd/G (式7)

1.3 气田内部加密调整部署

由于气田非均质性的影响,以上计算的单井开发技术指标各不相同,尤其低渗透气田井间差异更大。因此,以计算的气井泄流范围、动态储量、储量动静比,结合气井当前地层压力、生产动态特征(稳产能力)及物性特征等,对气井进行分类。M气田的气井分类结果见表1。显然,相对高渗透、高产井的实际泄流范围、动态储量、“储量动静比”较大,动态反映较好,开发效果较好,且井间明显相互干扰、甚至干扰严重,也表明目前实际井距较合理或“偏小”,所以这类井区不宜加密调整。相对低渗透、

2 应用举例

以长庆M气田为例(井位图见图2),该气田属于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砂岩低渗透气藏,非均质性较强,方案设计开发井距2km,已投入开发近10年,积累了丰富的静、动态资料,目前已出现递减趋势,需通过加密调整延长稳产期。根据本文提出的加密调整思路和有关计算方法,制定M气田加密调整部署方案。充分应用该气田单井有关地质资料、生产动态资料,按照本文“第一”~“第四”步骤计算气井开发技术指标,结合气井的储层特征、生产动态反映进行分类,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Ⅰ类井气层有效厚度大,渗透率性好,产能高,部分井无阻流量超过100×104m3/d;较高产量生产稳产能力强,稳定压降速率小,生产压差小;单井控制动态储量大,储量动用程度高(储量动静比平均181%),气井泄流半径大(2.39km)~适宜(0.94 km),开发效果好。显然,此类井区目前实际井距偏小或适宜,不宜加密调整。

Ⅱ类井气层有效厚度中等~较大,渗透率中等~较好,产能中等;以合理产量生产稳产较好,稳定压降速率、生产压差适中~较大;单井控制动态储量中等,储量动用程度适中~偏小,气井泄流半径较适宜(1.16km)~偏小(0.62km),开发效果较好~一般。显然,此类井区目前实际井距适宜或偏大,对于目前井距偏大(泄流半径偏小)、井间无干扰、储量未动用或动用程度低、地层压力较高的井区应考虑加密调整,部署井距R≥2r=2×0.62=1.24(km),根据不同类型井区的泄流半径r计算具体井距数值,物性相对较好处,井距较大,反之较小。

Ⅲ类井气层有效厚度中等~较小,渗透率较低,普遍低产;生产动态反映压降速率、生产压差大,稳产能力差;单井控制动态储量小(平均0.55×108m3),储量动用程度低(储量动静比平均27%),气井泄流半径小(0.16km)~较小(0.64km),开发效果差~较差。显然,此类井区目前实际井距过大,井间无干扰,未动用储量比例大,井间地层压力高,不利于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是当前加密调整的重点区块。在加密布井时,应从气藏地质、储层特征、气井动态反映等多方面综合研究、评价,优选井位,提高钻井成功率,部署井距R至少大于0.5km,根据不同类型井区的泄流半径r计算具体井距数值,物性相对较好处,井距较大,反之较小。

综合上述分析,提出了M气田加密调整部署方案,加密布井14口,井位部署结果见图2。

3 认识及结论

(1)由于气田非均质性的影响,加之采取滚动开发方式逐步扩大生产规模,致使稳产期末各区块或单井泄流范围、采出程度、地层压降、储量动用程度等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大,低渗透气田更是如此。因此,为了完善井网系统、延长稳产期、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和开发经济效益,必须适时进行开发调整。

(2)本文以气井主要开发技术指标结合静态和动态特征,对气井进行分类、对比,评价了当前实际井距的适应性、合理性,从而指出了需要进行加密调整的区块,明确了加密部署井距。思路新颖,切合实际,实用性强,简便易行。

(3)Ⅰ类气井开发效果好,部分Ⅱ类气井开发效果较好,这些井区目前实际井距偏小或适宜,不宜加密调整;部分Ⅱ类气井开发效果一般,Ⅲ类气井开发效果差,这些井区目前实际井距偏大,不利于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因此,需要进行加密调整。

(4)需要加密调整的Ⅲ类井区、部分Ⅱ类井区,部署井距参考邻井泄流直径、物性等,泄流直径较大、物性相对较好处,井距较大,反之较小。

参考文献

[1] 郝玉鸿.提高气田开发经济效益的思考,天然气经济[J].2003.1

[2] 洪鸿,郝玉鸿,等.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开发模式[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08

[3] 张文昭.石油天然气储量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6

[4] 王鸣华.气藏工程[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上一篇:浅析射孔工艺技术方法研究 下一篇:膜分离技术发展中的新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