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北京早间文化的领跑者

时间:2022-03-17 05:58:20

做北京早间文化的领跑者

十年前,《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联合创办了北京第一份早报――《北京晨报》,开造了北京人早上读报的历史。十年中,《北京晨报》与其它都市报一样,经历过辉煌、残酷的岁月,今天则共同面临着时代变局下的抉择。

“我很愿意把晨报比喻为一个十岁少年,如清晨跳动的一轮朝阳,充满活力和希望”,在《北京晨报》即将迎来十岁生日时,北京晨报社社长郭坦对晨报的未来发展充满着自信。

奥运擦亮品牌

2008奥运会的召开对于都市报来说是“福”是“祸”?在传媒领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作为北京奥运会经济研究会的专家委员,郭坦深知奥运对《北京晨报》所提供的发展机会。《北京晨报》与奥运网络赞助商搜狐网实行全面战略合作,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承办北京国际摄影节”、“奥运图片与实物征集与大型陈列展览”,以及“巧手传情2008――送外国朋友中国礼物”等活动的推出,无疑更是《北京晨报》借助奥运舞台提升自身品牌形象的举措。

郭坦认为,奥运为所有媒体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话题,提升了民众对媒体的关注度。而如何利用难得的契机与读者实现互动,则是决定都市报能否借助奥运推动自身发展的关键。

互动渠道助推成长

在都市报内容同质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如何加强自身的发行渠道建设,也许是决定都市报能否在业内竞争中领先的关键因素之一。据郭坦介绍,《北京晨报》2008年在渠道建设上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加强互动,巩固20万的订阅读者;二是在航班、肯德基连锁店、咖啡厅等特殊渠道发行,开拓新读者人群;三是与邮局、城管联合推出“报刊亭义务指路活动”,提升零售量。另外,与奥运会中文官方会刊联合发行,堪称《北京晨报》在2008年的“奥运渠道”。

权威性是报纸媒体的重要优势所在。出于适应网络阅读需要和传播媒体权威性、品牌影响力的考虑,2001年即成立的晨报网将“深度报道”、“晨报观点”放在了网站突出位置。郭坦认为在《北京晨报》经营中,“做好新闻是基础,做好互动是方向”。晨报网不会将报纸广告简单地搬到网络上,而是要在更具有互动功能的传播活动上做文章。 “周三爬楼日”活动也正是该报利用互动活动开发渠道的一种新尝试。

复合传播提升价值

网络时代,新媒体的快速成长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让一些报业人士忧心忡忡。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报纸正在衰亡”的言论正在流行。而郭坦认为,虽然媒体格局正在转变,但报纸作为“传播机构”的功能是永远不会变的。都市报应该走出单媒体的思考框架,进入复合传播战略,则是这位北京报业最年轻的社长表达出的“变革主张”。

据郭坦介绍,自他去年7月上任以来,《北京晨报》整合自身所独有的资源,延长报纸广告增值链条,报社经营收入一直保持了40~50%的增长速度。该报在奥运火炬传递中发行的火炬海报,在实现市民抢购、全国发行、其它媒体竞相报道的良好效果的同时,更是实现了报社和广告主的共赢,体现了复合传播的优势。

媒体格局在时代性的角逐下必然会发生变化,回避挑战、慌忙应战,都必将导致在竞争中被淘汰。我们看到《北京晨报》以“做北京早间文化的领跑者”为目标,正在积极适应时代变化,提升品牌、拓宽渠道、互动传播,相信其会给中国报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上一篇:吉列威锋的品牌专列营销 下一篇:《辽沈晚报》:创新经营迎接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