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时间:2022-03-16 11:13:14

关于事业单位如何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全面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预算编制能否得到实现,也是预算评价的客观依据。

预算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管理是根据预算的目标对未来资金流动所做的科学,合理的规划,预计和预算,从而使目标得以具体化,货币数量化的一种综合管理工具,同时,也通过预算对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单位的经济活动。它不同于单纯的预算编制,而是将单位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使之得以实现的单位内部管理活动过程的总称。

这里所说的“全面”有二层含义:其一,必须包括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预算收入,预算外收入,还应包括支出和费用等;其二,预算活动强调全面参与,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一、转变思想,创新观念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吃“皇粮”的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冲击,沿用计划经济时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以往单位在实施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

1 为预算而预算。每次都是上级财政部门在每年年初给各单位下达预算任务,然后由各单位的财务部门编制预算报表完成上级财政部门的任务,而不是将预算管理作为单位发展的具体手段。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对预算的概念理解不深,仅仅把预算作为一种工具,没有作为一种管理方法来运用。

2 认为编制预算纯属财务行为,很多人都认为预算是财务行为,应由财务部门负责制定,误认为是财务部门控制资金的一种措施,与业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关系不大,这种看法缺乏整合思想。全面预算管理是与单位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贯穿于业务的方方面面,虽然从形式上看,预算表现为一系列财务数据,但这些财务数据来源于每个科室、每个人。因此。全面预算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是一种全员理财的模式。

3 重编制轻执行。编制预算时轰轰烈烈,编制完毕仿佛大功告成,执行成了走过场,即使对预算执行相对重视的单位,也是仅仅将预算的执行放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执行预算的审批和控制,由于财务部门工作的局限性,无法对所有单位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能单纯根据预算额度决定是否批准支出。造成了“年底突击花钱”、“不超预算也不低于预算”等怪现象,也增加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扯皮”情况,大大影响了管理效率。

而全面预算管理不仅是一种管理工具,更是一种管理模式。

二、全面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组织设置

为了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加强对单位预算的管理,预算编制必须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必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合理安排各项资金,将有限的资金用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方面: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编制。预算内容作为筹集、分配,运用、控制资金的依据,事业单位收入预算由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组成;支出预算由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支出组成。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共同构成事业单位的预算整体,单位预算就是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设置模式通常为:

1 预算的决策层――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预算的组织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应以单位行政领导班子为主,吸纳各相关业务如人事,财务、办公室、主要创收科室等部门的主管人员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确定有关预算管理的政策,规章、制度;审议确定事业单位年度发展目标及事业计划,提出预算编制的方针和程序;审查并批准各部门编制的内部预算及单位总体预算方案;接受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比较的定期预算报告,根据需要就预算调整加以审议并做出相关决定,

2 预算管理职能部门――预算管理办公室。作为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承担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指挥与协调,预算管理办公室一般设在财务部门,由具有预算管理职能的行政办公室、财务部门、人事劳资部门等组成,由财务预算员负责处理与预算相关的日常管理事务,直接对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

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单位预算编制总目标及预算管理规章制度;根据年度任务与改革要求,提出年度预算目标和预算编制纲要;组织和指导单位的预算编制工作,负责审核、汇总单位年度预算等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调整的受理,汇总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与分析工作:负责单位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单位年度预算总目标实现;负责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汇报有关预算管理工作。

3 预算的责任部门――单位内各业务部门。单位内各业务部门作为预算的具体实施部门,设部门预算员负责本部门的预算编审和监督。

其主要职能是:将预算指标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实现预算管理和其他基础管理的有机结合,并提供预算管理所需要的实际信息反馈,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的编制,考核等提供基础。

三、预算的编制方法和程序

现在事业单位的预算基本是按受人类别和支出功能分类编制的,这种预算编制比较粗放,不利于对资金分配和使用的审查监督;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弱化了预算约束等弊端。随着事业单位各种经济成分复杂程度的增加,预算所涉及的内容呈多样性,预算编制所采用的方法也必然是多样化的。如调整法、零基法、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等。

1 调整法是在上年度预算及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各种原因,对影响预算的某些因素进行扣减或增加,以确定计划年度的预算,用这种方法编制的预算是增量预算,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可以用来编制收入预算。

2 零基法是指在编制年度预算时,以科学规范的定额为基础,同时考虑职能和任务的变化,一切从零开始编制预算,其优点是不受上年决算的影响,从而可以提前编制下年度的预算,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及时。零基预算编制方法,是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办法。

3 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可以采取定期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法,事业单位的收入预算和基本支出预算一般都是以一个年度为预算期间,可以编制定期预算,事业单位除保证单位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外,每年还需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设备购置,基本建设等支出,这部分支出应当编制滚动预算,这样可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考虑单位长远发展利益,避免因重复建设,重复购置而造成资金浪费,使单位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用。

一般来说,预算的编制程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事业单位年度工作计划确定的工作目标,提出预算年度内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并确定预算编制原则。

第二,事业单位各部门基层管理人员根据预算编制原则和部门工作目标,提出详细的预算草案,经部门负责人审查、修订后上报给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对各部门的预算进行初审、汇总。

第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办公室对汇总的预算进行细致的审查并反复协调平衡,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制事业单位总预算,呈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最后将经批准的预算方案下发各部门执行。

每月的预算申报流程为 经办人―部门预算员―部门负责人―财务预算员―单位预算管理办公室―单位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自下达之日起,各科室都要严格执行并及时上报预算执行情况,预算管理办公室要对报上来的执行情况加以分析汇总,发现情况,解决问题并判断能否完成预算目标,与相应部门科室及时沟通,重大事项及时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月终了,预算管理办公室编制上期预算完成情况进度表,并发送各部门核对。预算管理办公室编写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呈预算管理委员会,使预算管理委员会能实时控制预算执行情况。

四、预算的不确定性及其对策

预算作为财务计划,其本身便内含了不确定性与不可靠性,对不确定性的认知和判断贯穿了预算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产生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外因多为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变化等,内因多为预算管理的目标、方法和原则及人员等引起的不确定性。

不论是外因还是内因引发的不确定性,都可从预算方法的完善上最大程度地减少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影响。其一是在预算中不高估收入,不低估费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度”的问题;其二是树立零基预算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上期实际数中不确定生因素的延续;其三是在各种明确具体的预算项目之外,增加一个归集不确定因素的项目做机动调整。

五、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

预算执行结果考核的主体是预算管理办公室,可以用指标法和趋势法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指标法是运用经济、财务、技术等指标对预算进行考核;趋势法是通过过去几年的数据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考核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两者结合在一起,对单位的现在和未来便能够产生比较清晰的判断。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管理模式,通过这个管理模式可以增加单位的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使事业单位向着良性和跳跃式发展迈进。

上一篇: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公共财政体制下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