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保护

时间:2022-03-16 03:14:39

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保护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农村乡镇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中国传统舞龙舞狮运动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村乡村文化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它的社会存在基础日渐萎缩,运动神韵也逐渐消失,稳定性发展的基础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传承也面临主体断层,缺乏外部的环境支撑等。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来论述,是以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保护为研究对象,对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保护进行研究,以前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嬗变 舞龙舞狮 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92―03

前言

中国的舞龙舞狮是一项优秀的传统运动,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有着它特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是它的文化积淀并不仅是单纯的积累,还需要汲取外来的优秀文化。龙,是历来华夏民族的象征,华夏的子孙就是龙的传人。舞龙运动历来是中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具体表现。而舞狮运动的起源与外来文化的引进却有着莫大的关系。狮子虽是是百兽之王,但它并不是产于中国,但舞狮得运动是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孕育产生的。从史料记载来看,三国时巍人孟康在对《汉书・礼乐志》关于“象人”作注时说:“若今戏鱼虾狮子者。”由此可知,在三国时期,已经有戏狮的活动。而且,从其注释的内容来看,所戏之狮并非真狮,而是狮子的形象。因此,至少在三国时期,舞狮活动就已经产生了。我国传统的舞龙舞狮运动自出现至今,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洗礼,并不断被发扬创新,这与它们源自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龙狮运动的历史文化渊源与其传播过程进行探索研究,为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课题是以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保护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根据本课题的内容与任务,通过网络及校园图书馆查阅2000年到2012年有关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对舞龙舞狮的影响与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保护的大量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概括。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对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需要,对有关舞龙舞狮运动的专家进行访谈。就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咨询有关专家,专家对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与保护的研究表示认同。

1.2.3 逻辑推理法

根据获取的资料和目前形势,运用逻辑推理、综合归纳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舞龙舞狮运动的现状

十几年来龙狮运动在国内外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全国30多个省、市相继开展起来龙狮运动,到目前已有许多组织加入国际龙狮总会,龙狮运动也由一般性传统运动发展成为一项多功能的体育运动。然而目前国内对龙狮运动项目还不够重视、教练员整体水平相对比较低、竞赛项目管理以及竞赛规则比较模糊并且国际化水平低。因此现阶段龙狮运动的教学、训练及竞赛等水平都有待提高。

2.2 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对舞龙舞狮运动的影响

进入了新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民间传统的运动赖以滋生的传统社会土壤和人文环境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挑战。与此同时,现代的传媒打开了人们的视野,当然也改变了昔日传统运动生存的环境。人们在接受各类信息的同时,也被剥夺了亲身参与传统运动活动的乐趣。舞龙舞狮作为传统的运动类型,虽然现在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优秀的基因,但是由于受到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改变的影响,它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样也在不断的弱化和恶化,其社会存在基础正在日渐萎缩。乡村的文化生态嬗变对舞龙舞狮运动的影响主要表现有:

2.2.1 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稳定性基础遭到破坏

在以往的年代,农村所呈现的变化缓慢,生活单调在无形中保护了舞龙舞狮运动的发展。这种相对比较封闭的社会由于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利于本土传统运动纯粹性的保留。而现在农村生存方式的变化,打破了以往农耕生活所依赖的血缘、地缘关系,打破了农耕生活所特有的封闭性。人们不再依靠自己的身体语言――舞龙舞狮来进行情感宣泄、人际交流和文化创造。乡村文化生态的变化,过度开放的生态环境弱化了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播和发展。娱乐方式的改变,使乡村的舞龙舞狮运动的创造者、参与者、观赏者日益减少。乡村文化生态的嬗变、封闭性传承系统的消解,使得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稳定性基础遭到严重破坏。

2.2.2 舞龙舞狮运动的活态传承正面临主体断层局面

舞龙舞狮运动的社会地位日渐衰落是由于乡村文化生态环境的变化,舞龙舞狮传承人的价值得不到充分重视,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很难凭借传统文化的技能维持其基本生存条件,这些都影响着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现在农村里的许多人都选择了去外面的世界闯荡,舞龙舞狮不能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致使舞龙舞狮人才资源流失严重,舞龙舞狮传承人作为传承的主体已经大量流失。

2.2.3 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缺乏外部支撑

在经济投入方面,想要承担舞龙舞狮运动传承人保护、运动生态的保护、舞龙舞狮运动研究工作开展以及添置必备的表演和传承设备等,财政的拨款很少,不能使之得以正常运转。造成舞龙舞狮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这些因素作用于舞龙舞狮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后果。由于当前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还处在初步阶段,所以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还有更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完成。

2.3 舞龙舞狮运动传承与发展的途径

加强舞龙舞狮运动保护,不仅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做到从实际出发,把舞龙舞狮的原生态保护与科学的规划发展结合起来,把专业队伍的建设与群众基础的巩固结合在一起,把市场的运作与政府的扶持结合起来,走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使舞龙舞狮运动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更有成效。

2.3.1 全民的保护意识

舞龙舞狮具有人民性,人民大众参与其中,才能得到更好发展,也就是说舞龙舞狮运动的保护需要全民自觉,换句话说,从根本上决定着舞龙舞狮命运的是大众参与保护的程度。全体民众保护意识的觉醒是舞龙舞狮保护的前提,只有让他们对自己地域文化感到自豪,才能让他们认识到舞龙舞狮是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2.3.2 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

舞龙舞狮运动是农耕文明时期的产物,在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风调雨顺,祈雨求福是舞龙舞狮基本的含义。舞龙舞狮艺人们农忙时种地,农闲和年节时玩舞龙舞狮。保护与发展舞龙舞狮运动,首先要恢复舞龙舞狮运动原生态环境,恢复其民俗内涵。同时,遵循舞龙舞狮运动的内在规律进行创新发展,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比如,国内外享有盛名的舞龙之乡――深圳龙岗,其舞龙传统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且曾获得我国首届“舞龙精英赛”的优胜奖,并建立了多处以龙为主题的公园、广场和雕塑,成为中国目前惟一的以龙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保护了它的原生态环境。

2.3.3 畅通民间传承渠道

龙狮运动在民间开展的很好,在一些节庆日上仍很常见。民间最著名的舞龙队是有“中华龙”美称的重庆铜梁舞龙队。在1984年建国35周年庆典上,九条铜梁大蠕龙象征九州华夏在天安门前翻腾起舞,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誉为“铜梁人民奇特想象力和高超技艺的杰作”。之后,铜梁舞龙队应邀参加市内外各重大表演多次,其代表品种大蠕龙先后在国家级大赛中获八次魁首,在国际大赛中获两次冠军,名声大振,获“中华龙”之美称。舞龙舞狮传承人认定以后,就用系统周全的措施来保护,从传承民族文化的高度方面着手,当社会能够给这些传承人以积极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声望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舞龙舞狮舆论导向的保护良好,这样对舞龙舞狮传承的社会氛围很有利。

2.3.4 地方高校的教学传承

自从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民族传统体育开始受到各学校的日益重视,很多学校开始对原有的达标体育项目进行改革,很多枯燥无味的竞技体育项目渐渐退出学校体育课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娱乐观赏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创新文化和发展文化也是高等教育的特殊使命。高等教育的主战场是高等院校,它的特殊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目前高校舞龙舞狮运动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偏低,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不够,教练员、裁判员业务培训的次数太少等是制约我国高校舞龙舞狮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高校舞龙舞狮运动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发挥高校优势,促进人才体系发展。在当今高校开展的民族体育项目中,除武术外,由于舞龙舞狮运动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其表现形式又不同于别的外来体育,它还具有民俗和现代体育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使其在众多民族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与发展。据资料显示,迄今为止,先后有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南师范大学等80余所国内著名高校已开设了龙狮运动专业,并开始向国内招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舞龙舞狮运动势必会有效地推动我国更多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步伐。

2.3.5 地方政府的扶持

舞龙舞狮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建国后,在我国“举国体制”的制度下,政府全力支持体育运动。在1995年成立了“中国龙狮协会”,在该协会的领导下,各省、市、县体育局、文化局和各有关高等院校在各地具体条件的允许下,全力支持龙狮运动,尤其是在传统节日中更大力倡导龙狮运动。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各体育社会团体如雨后春笋渐渐崭露头角,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民间性,但实际上各社会团体仍然依赖于同级体育局。

依靠地方政府的强力扶持,龙狮运动的全面繁荣。龙狮运动的潜力被充分挖掘,通过激活地方文化资源优势,把富于沿海流域地方风情和历史内涵的龙狮运动打造成深圳文化产业品牌,乡村文化生态发生巨大嬗变的今天,龙岗舞龙舞狮的传承保护除了传统武术业内人士的鼓与呼之外,地方各级政府强力扶持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 结语

中国龙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随着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与丰富,传统的舞龙舞狮运动逐渐开始走入高校课堂并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与接纳,价值意义不匪。但是,总体规模还不够大,教材的校本开发、价值意义有待进一步挖掘,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对舞龙舞狮运动的开展还比较滞后。但这只是短暂的现象,相信不久的将来舞龙舞狮运动会在全范围高校广泛地开展起来。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不是经济活动的直接产物,它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变量。山脉、河流、海洋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居住地、环境、先前的社会观念、现实生活中流行的新观念,以及社会、社区的特殊发展趋势等等,都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独一无二的场合和情境”。舞龙舞狮运动的传承与保护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阐释,不得不关注传统运动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的嬗变。然而,不管是农村自然传衍的舞龙舞狮运动的个体传承保护,还是其它途径的舞龙舞狮运动传承保护,都要秉承舞龙舞狮的优质基因,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入时代的鲜活生命力,使得舞龙舞狮这项民间的传统运动在新时期绚丽绽放,源远流长。

上一篇:对加强建设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控制的探讨 下一篇:醒脑静口服制剂中冰片在脑缺血及假手术大鼠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