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语文课堂的一把钥匙

时间:2022-03-16 11:48:32

激活语文课堂的一把钥匙

【摘要】伴着新课改春风,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流,情境教学的开展更是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针清新剂,成了激活语文课堂的一把钥匙,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的活了起来。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起来呢?我觉得除了教师认真备课以外,还应该巧设情境,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融入生活,使语文不仅仅在课堂,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努力寻求到我们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境语文味

伴着新课改春风,语文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主流,情境教学的开展更是给语文教学注入了一针清新剂,成了激活语文课堂的钥匙,也就是说语文课堂教学真正的活了起来。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作为教育战线上的新兴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我思索着,也一直在努力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说的是演戏,在教学中也同样适用,尤其是语文教学。教学不同于做报告,也不同于唱戏,她是一件比做报告和演戏更需要应变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能力等多种能力相结合的事情,而且也更重要,因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教会他们怎样做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育人。

要想讲好一堂语文课,对教师应该有很高的要求,巧设情境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深入的备课。我觉得备课应包括三部分: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师。一是备教材,要求教师充分的了解教材,熟悉并掌握教材。也就是说在你看到课文以后,要尽可能多的搜集与本课文有关的知识点,并加以整理归纳,这是知识的搜集过程,也是知识的整和与学习过程,同时它也是增长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课文研究透了,再附上自己的见解,利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易于接受,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重在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充分的了解要讲的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知识,这样,教师才能在课上讲起来游刃有余,对学生的问题应付自如。二是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的了解你所教的学生。了解学生,不但要知道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和能力创新情况,更要了解他们的心里,只有你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更好的对其因材施教。同一件事,对于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初一的学生,都很好动,尤其是不能吸引他注意力的地方,很容易回头或者与同桌说话,这时,对于那些平时很调皮的孩子,你就可以说“,是不是这个问题你有独到的见解,来,和老师同学分享一下”。如果他说不上来,接下来就会很认真的听讲了,因为他意识到老师已经注意到他了。小孩子有时可能就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当然,还有许多种方法,比如走下讲台,到他的身边敲一下桌子或摸摸他的头等。第三备教师,就是说教师要客观的分析自己。语文包罗万象,而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经历有限,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多向他人学习。比如:有的教师擅长现代文教学,有的教师擅长文言文教学,有的教师擅长应用文教学,有的教师擅长阅读教学,而也有的教师擅长作文教学,每个教师可能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那就要在自己讲之前,听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取之所长为己所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更快的成长起来。在刚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我每天听前辈们的课,积累了不少经验,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在这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

情境教学伴着改革大潮走进课堂,是课堂活起来的重要方面。巧设情境,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那什么是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是“情”与“境”的融合,是为了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师生共同营造的情感氛围。它有自己独特的范围限制:“境”是指教学环境,它既可以是一个事物或多媒体创设的具体环境,也可以指教学双方的关系。“情”是指在“境”中的教学双方人物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互动。“情”因“境”而生,“境”为“情”而设,情境和谐统一,从而达成某种境界和氛围,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学习生活。语文的学科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该有自己的特色,即语文味。程少堂先生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语文味,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学生的双基练习和情感体验的同时,巧设情境,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中,不仅获得“语感”,更要获得“美感”和“情感”,释放自己的文学情怀,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这也就说明,语文情境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体味到语文的真味。

情境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调动学生,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景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语文教学情境,首先应把学生带入情境,再带出情境。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如开头巧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教师的角度诱疑,激疑,设疑;从学生的角度生疑,答疑,解疑。宋代的著名学者陆九渊精辟的论述:“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学习。要把学生带入语文教学情境,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让学生读进去再读出来。读能生疑,让学生有问题想问,再加上教师的鼓励,使学生善问,就自然而然的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学生也就更好地掌握了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整合能力,这也就完成了有疑到无疑的过程。当然这还不够,还要求在此时再生疑,使学生向更广阔的空间中去探索,这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但读进去,而且读出来,走进情境,最后必须回到现实,此时,学习方是大的长进。

在情境教学中,带入情境很重要,那么在情境中呢?我觉得应该优化情境。优化情境,能够使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变单一的“听分析”为多侧面的感受。教学情境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兴致勃勃的学习并深入到教材中去,入选的课文生动形象、情文并茂,选材范围涉猎天文地理、宇宙空间、历史史实、当代英雄、童年趣事等等,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各式文体,向学生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不同的形象。教师可以展现给学生直观形象的画面、生活场景、熟悉音乐等,让学生使用多种感官,在自己的体验中学会学习,用自己的真切感受说话。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更有自信,而且学生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情境的运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气,带来了欢乐,更给我们的教师和学生施展自己的舞台。

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我们在情境教学中,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优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的状态,既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满足学生作为个体的人的需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也真正地教出了我们语文的真味。

总之,语文课堂“活”起来,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应该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这样,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自主、自动的学习。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彩的情境能使学生容易收到情感的震动,自身体验,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语文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把语文融入生活,使语文不仅仅在课堂,更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之中。情境教学这把钥匙,使学生打开思路,激发学习语文的潜能,增强学习语文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寻求到了语文的真味!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下一篇:品味语言 体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