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彩的第一堂课引领学生步入兴趣的殿堂

时间:2022-03-16 05:47:59

以精彩的第一堂课引领学生步入兴趣的殿堂

摘 要: 兴趣是学习活动赖以产生、持续和强化的最切近的动力源泉,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精彩的第一堂课是开启学生步入历史殿堂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是培养历史学习兴趣的开端。

关键词: 第一堂课 初中历史教学 兴趣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相对陌生的课程,再加上它是一门研究过去的学问,无论是年代、价值取向还是情感,学生都比较陌生,许多历史现象、术语都无法理解,因此,如何让学生尽快认识到历史的概貌并对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呢?

在教学中,我逐渐体会到,精彩的第一堂课是开启历史殿堂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基础,是培养历史学习兴趣的开端。

一、课前准备

上课之前,设计好第一堂课的教案、教法。一个好的教案就如同一个好的剧本,它使一堂课有机衔接,对于授课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在上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教案、教法。在第一堂课中,不要期望学生能够掌握多少历史知识,也无需对学生提出诸多要求,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起好奇,产生探究心理。我在备课中,尽可能梳理历史知识,理出思路及对中外历史发展的脉络,应对课堂上学生的突发性提问。除此之外,还尽可能地向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了解学生的大致情况,做到对学生有初步了解,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手段。

二、注重师生的第一次接触

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从第一节课开始的。第一节课好比一块敲门砖,学生对教师的印象如何,是否喜欢该学科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的第一次会面。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不喜欢一堂课下来总是板着脸、衣着不整、没精打采的老师,而喜欢有较强的亲和力、特别是具有一定内涵的老师。上课前,我会及时整理服饰、头发,调整情绪,极力保持授课的冲动和热情,决不带半点情绪步入三尺讲台。面对一群陌生又可爱的面孔,如何迅速拉近师生的距离呢?我以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打开话匣子:“学生,我与我国古代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同姓,大家猜猜是谁?”初中生对古代的思想家知道不多,只知道孔子、孟子等思想家,所以在学生发表见解后,我对孟子的生平及思想再进行简单的补充,指出其实每一个姓氏的背后都有一段悠久的历史,由这些姓氏,可以看出中华民族的演变和发展,由此激发学生对探索自我姓氏来源及历史的兴趣。

三、在争讨中剖析学习历史的目的

在第一堂课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是决定学生在今后的历史学习中能否产生强烈兴趣的关键。

上课时,当我提问这个问题时,学生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老师,一脸疑惑,为什么要学历史呢?有些比较活跃的学生似乎欲言又止。在鼓励下,几个同学说:“老师,学习历史是为了考试。”“老师,历史是过去的知识,我认为学历史没多大用。”话音刚落,引来大家的笑声,同时引来了学生七嘴八舌的议论。我没有批评这些学生,而是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大胆和直率,肯定了他们对历史概念的正确把握,心里也清楚这些天真的孩子为什么这样说,而且这个问题是使学生端正学习历史态度、培养学习历史兴趣的关键。单纯说教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会强化学生的错误认识。怎样打破局面呢?我以唐太宗的“三面镜子”为引子阐述历史的重要性,并以学生的发展为例,进一步阐述过去的重要性。每个学生都有过去,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知道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只有制订适当的计划,才能把握自己的未来,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掌握多少历史知识,而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培养正确的对待人生的态度。“学生,学习历史不但能让我们知道古今中外、上下千年、左右万里的事情,还能让我们明白做人的道理,增长我们的智慧,因此,历史是一门增长我们见识的书,是一门培养我们智慧的书,是一门教我们做如何人的书……”学生静静地听着,细细地品着,对历史产生了兴趣,不再认为学习历史没有多大用处,更不认为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考试。他们会从历史长河中汲取智慧的宝藏,追寻生命的真谛……

四、正确认识历史

学生在学习历史之前,已经或多或少接触过一些以历史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有一届学生在第一堂课上,就问过有关杨过与小龙女的人物,引来大家一阵笑声。在第一堂课上就要告诉学生真实的历史与影视作品,有一定的联系,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影视作品来源于历史,为了表现主题会有意识地夸大或扭曲真实的历史,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不会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不会运用历史正确分析问题。我在课堂上列举几个当时电视台热播的影视作品的例子,一方面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真实的历史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

上好第一堂历史课,会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起到敲门砖的作用,但是由于当今学生在困难面前大多容易退缩和泄气,如果不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不运用其他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得到保持和强化,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感到枯燥和乏味,失去原有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不断捕捉学生的动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上一篇:略谈高中化学课堂中情境教学的实践 下一篇:比喻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