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大学读中专,差生儿子照赚年薪20万

时间:2022-03-16 04:49:13

不读大学读中专,差生儿子照赚年薪20万

如果我告诉你,有个只读了中专的“差生”男孩,还没毕业却有几十家单位抢着要他,并开出高达20万元的年薪,你可能会不相信。让我们来看看一位父亲是如何把 “差生”儿子培养成抢手技师的……

儿子贪玩,不像是块读书料儿

1987年5月,徐乐出生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父亲徐天成原是一家贸易公司职员,后来下海做起了机电生意。当时徐乐的母亲还在单位上班,工作非常忙,徐天成就经常把儿子带到门市部里,让他随便玩。

那时候,小徐乐还没有到读书的年龄,整天在父亲门市部的机电样品上爬上爬下,有人来买东西,他也像模像样地跟在后面看。买机电产品跟别的东西不同,都需要试机,当看到一些机电产品插上电源就能转动起来时,小徐乐就会惊异地睁大眼睛。也许从那时起,有一颗种子悄悄在小徐乐的心里发了芽。

与很多老老实实读书的孩子不同,小徐乐小时候特别调皮和贪玩。在5岁那年,有一天舅舅来家里做客,顺便给徐乐买来一只玩具电动小汽车。那是小徐乐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玩具,他高兴地抱着小汽车跑进了自己的房间。因为打开开关小汽车就会跑,这引起了小徐乐的极大兴趣,他决定拆开来看看,到底它为什么会跑。

徐天成送走孩子的舅舅,半天不见儿子,推开他的房门,却见小徐乐手里拿着老虎钳和梅花起子,已经把小汽车拆了个七零八落。舅舅才刚走,这么快他就把玩具搞坏了,这孩子也太调皮了,气得徐天成抓过儿子狠狠地打了几下。

小徐乐哭了一会儿后,又去玩起了心爱的小汽车,没想到一个小时后,他竟然又把小汽车原样组装好了,并高兴地拿给爸爸看。徐天成当时有些吃惊:儿子还是个5岁的孩子啊,怎么会有这么强的动手能力?但是他并没有把儿子呈现的这一天赋放在心上,仍然按部就班地安排儿子上学,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考上大学。

读小学的时候,徐天成就发现,儿子性格有些内向,平时不喜欢说话,就喜欢关起门来自己一个人玩。当时徐天成心想,这样也好,能给大人省不少事。谁知时间一长,小徐乐养成了喜欢自己一个人琢磨事情的性格。

徐乐读小学三年级时,他们家还住在两间老式小平房里,门前还有个小院子,经常有人在院门外敲门家里人听不到。一天,徐乐找爸爸要10元钱,徐天成一边递钱给儿子一边问:“你要钱干什么?”徐乐调皮地说:“还不知能不能成功,暂时不告诉你。”没想到徐乐用那10元钱买来一些零配件,按照同学家门铃的样子,很快就组装成一个小门铃。他把门铃开关装在院门口,门铃装在平房门上,这样一来,客人只要一按门铃,家里人就能听见。见儿子干了一件好事,徐天成高兴地说:“不错,我儿子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发明家!”

徐乐读初二那年上半学期,全班60多名学生,他考试考了个倒数第九名。老师把徐天成叫去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说:“徐老板,你可不能只顾着赚钱,耽误孩子的学习啊!”

其实,徐乐是独生子,徐天成何曾不想让他读好书啊!他打过儿子,给儿子请过好几次家教,甚至每天晚上陪着儿子读书,苦口婆心地给儿子讲道理,还想办法让他留了一级,但小徐乐好像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儿,特别是对什么背诵课文、抄写英语单词之类,非常反感,经常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为了这些事,徐天成想尽了办法,但就是没有好的效果。这一次徐乐竟然考了个倒数第几名,徐天成准备好好教训教训儿子,罚他跪着做作业。中途,小徐乐提出要小便,当时平房里还没有卫生间,大小便需要到外面的公共厕所。谁知徐乐出了门就没了影儿,他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啊!徐天成气得拎着鸡毛掸子到处找儿子,找了好半天,竟然在离家不远处的一个汽车修理门市部找到了他,当时小徐乐正趴在汽车下面聚精会神地看人家修车。

徐天成气得不行,抓住儿子又是一通好揍。谁知事后小徐乐竟然说:“爸爸,我看汽车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只是把像我那样的玩具汽车给放大了。长大后我一定要自己造汽车,给你运货。”这话听得徐天成又好气又好笑,但儿子也是一片孝心啊!看着儿子身上被自己用鸡毛掸子打出的印痕,徐天成心疼得忍不住把徐乐搂在怀里。他心想:也许儿子天生就不是一块读书的料儿,但他在机械和动手方面的确有专长,我不应该硬要赶着鸭子上架。据说古时候大禹治水时,就明白了宜疏不宜堵的道理,看来我在儿子的教育方面,也要学会疏导才对啊!

艰难抉择,不读大学读中专

徐天成在跟徐乐的老师沟通时,老师们也不得不承认,小徐乐非常细心,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特别强,悟性也非常高。比如在学物理的时候,很多实验别人做不好他都能做好,经常还会在实验中产生一些奇思妙想,有时候让老师都感到惊异。但如果让他从理论上去说,特别是要求他把动手方面的经验与书本知识结合起来表达时,他就傻了眼。老师表示:“这种情况看样子短期内很难改变,而初中知识是基础,可以说他将来参加高考前景不容乐观。”

面对这种情况,徐天成心想:既然如此,我何必非得逼着公鸡生蛋?如果我硬逼着儿子去读死书,将来儿子大学考不上,反倒又把他善于思考和动手的天分给扼杀了!徐天成知道,其实,现在的孩子,很多人动手能力很差,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是离不开动手操作的。于是他决定对儿子作适当地引导,让他顺其自然地发展。

时间一晃到了中考。中考对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如果能考入重点高中,可以说等于一只脚已经跨入了大学。但是,当时总分750分,徐乐只考了不到400分。中考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父子俩坐下来,开始了平生第一次认真的谈话。

徐天成说:“你过去不好好学习,现在报应来了,你看怎么办吧?”徐乐说:“其实,我也想把课本知识学好,也做过多次努力,但就是不行,看到那些文字我就想打瞌睡……不过爸爸,我也并不是哪方面都不如别人,比如说动手做东西,还有对机械和电器方面的悟性,我敢说班里同学没一个人比得上我。”徐天成说:“你现在是学生,拼的是学习成绩,动手做东西再好,还能当饭吃?”徐乐却说了一句让徐天成至今仍然深感震撼的话,他说:“爸,我们是普通百姓人家,普通人家的孩子读书的根本目的,不就是将来能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吗?我敢说,凭我对机械和电器的感觉,如果再到技校去学习学习,学一手过硬的技术,将来一定不会比那些读了大学的孩子差!”

徐乐的话让徐天成吃了一惊:没想到儿子竟然只想读技校!但他转念一想,儿子说得对啊,做父母的培养儿女,都希望他们将来能成为“人上人”,但真正能站在人才顶峰的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孩子只要能做到将来“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就行了。说到底,路还需要他们自己去闯,何况赶鸭子上架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如果真的能在技术方面有一定的专长,也不是什么坏事啊!于是父子俩经过商量,徐天成同意徐乐去读五年制的高职。

知道他们父子俩的这一决定后,包括徐乐妈妈在内的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全都表示反对,有人甚至说徐天成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妻子对他说:“你根本不像父亲,不说别的,儿子不读大学,就是面子上我们也过不去啊!”徐天成对妻子说:“正因为我对儿子负责,我才这么做。儿子天生就不是读书的料儿,如果让他去读高中,他将来也考不上大学,只能耽误时间。再说,就是大学毕业了又怎么样?报纸上说,北大毕业生还在卖猪肉呢!不如让他去读喜欢的技校,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再说,是我们的面子重要,还是儿子的前途重要?”经过再三做工作,妻子最后勉强接受了。

2002年9月,15岁的徐乐上了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一进学校,小徐乐就被学校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迷住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有了鱼归大海的感觉”。刚入校时,学校主要是教理论课,这让徐乐非常着急,他把自己的心情告诉了爸爸,徐天成跟儿子谈心说:“你现在读中专,应该说是破釜沉舟的一步棋,只能进不能退,而学好理论是学好技术的第一步。再说,现在你学的理论都是与机械电器有关的,你没有理由不把它们学到手。你现在长大了,我顶着那么大的压力支持你学技术,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徐乐说:“我不是不愿意学这方面的理论,只是想一边动手一边学,那样才能把书本知识贯穿到实践中去。”徐天成说:“学校不是为你一个人办的,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至于怎么把知识贯穿到实践里,你自己再琢磨琢磨。”

好在学校很快开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一来,一下子显示出了徐乐与众不同的长处来。因为徐乐本来就对电器有一定的基础,比如学校要求学生组装小电路、传感器、单片机开发板等,别人往往半天都做不好一个,而徐乐常常是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完成任务后,他并不想去玩,而是根据从书上看到的一些有关电子装配的小题目,探索着自己主动去做。他做起来兴趣十足,常常是在制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

电子产品的装配与调试,实际上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光对一个人的动手能力要求特别强,更要讲究速度和质量,所以对一个人的技巧、头脑和五指的灵活性、细致性要求都非常高。一次,徐乐在做一个音频放大器时,信号老是会出现干扰,他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原因。问老师时,老师也说这种情况以前就经常出现,他们暂时也搞不清楚准确原因。徐乐不甘心,他通过反复实验,结果发现,在对音频放大器进行调试时,仅仅是因为他手上用的力气稍大了一些,所以导致平衡杆有了一点点肉眼根本就看不见的偏差,造成干扰。他的发现得到老师们的肯定。通过反复练习,徐乐终于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组装起电器来每一步都恰到好处,直到找到了“手感”,不用眼睛看也能完成。特别是对一些精密电子产品的调试工作,有时候比生产和安装更重要,是一项技术性要求非常高、且看不见的活,复杂而细腻。徐乐对电子产品的调试,达到了凭感觉就可以一步到位的神奇程度。

2006年秋,徐乐在上海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实习时,得知厂家有一台200T地磅,经很多专家在内的人调试,精准度就是不够,无法使用。徐乐自告奋勇表示可以去试试。地磅的精确度一般要求是不超过3‰~5‰,结果徐乐钻入冰冷的地磅下面折腾了整整一天,就把那台地磅的精准度调到了0.5‰~1‰,经此一役,徐乐调试的本事渐渐传开了。

2006年10月,苏州市某企业花费上千万元从国外购买一台高精密度数控机床,但安装后,经过手工、机械甚至电脑调试,效果就是不理想,连生产厂家都没有办法。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听说徐乐在这方面有一手绝活,于是把徐乐请去。徐乐在机床上折腾了整整两天一夜,最终发现设备的基础有0.省略Tel:(010)51026393

上一篇:爷们儿等 第20期 下一篇:不要让孩子在否定和命令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