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之趣”,美工坊里的大世界

时间:2022-03-15 06:33:56

“印之趣”,美工坊里的大世界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而美工坊即美术区域活动,为一种开放性的美术活动,受到了幼儿的欢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以玩为主,恰好印画活动放开了幼儿的双手,幼儿在印画活动中,可以开心地去玩,无拘无束地玩,用心去玩,用情去玩,让他们在玩耍中玩出作品来。印画坊更是以区域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针对于此,通过对小班区域印画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教师的指导进行分析,提出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的策略,从而使印画区域活动有效实施。

关键词:区域;印画;有效实施

印画是我国古代版画流传下来的瑰宝,它有水印、木印和油印等等。在小班区域印画活动中主要以实物拓印为主。有效实施指通过实践能提高幼儿兴趣,辅助幼儿印画技能提升以及幼儿个性化自主表达。

一、现阶段区域印画活动常见问题

1.材料投放不规范

在印画活动中,很多教师认为拓印材料是物质媒介。但是在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材料可操作性不强、单一、枯燥以及不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了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如,在纸团印画《花蝴蝶》中,教师投放颜料的盘子较小,以致于幼儿在用纸球蘸颜料时十分吃力,导致幼儿完成作品的成功率降低。盛放颜料容器的投放就是幼儿作画的媒介,在活动的一开始,媒介没有很好的把握,整个活动幼儿就会在纠结中进行,再好的活动都会变得毫无生趣。除了容器投放的问题,底板材料的投放也异常重要。如,在弹珠滚画当中,教师投放的底板材料是一张长方形的纸,幼儿在作画时毫无目的性,因为这根本就激发不了小班幼儿的兴趣,对他们来说就是为画而画。

2.环境创设欠生动

良好的环境创设能激发幼儿区域印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阶段小班区域印画仅仅只是设有展示墙和展示柜。虽然也挂上了幼儿的作品,但这些作品被原模原样地挂了上去,并没有做任何修饰。这种环境对于幼儿的操作性和美观性的要求还远远不够。有的教师一直很盲目地做着这样枯燥的环境,有的教师发现了此问题,却无从下手,幼儿更是提不起进去操作的兴趣。

3.教师指导显枯燥

在印画活动中,教师经常采用示范法,却没有创设好良好的情景,导致示范讲解的方法无效。以手指点画《迎春花开了》为例,活动开始前,教师只是简单进行示范和讲解。在讲解中,教师提到迎春花的花瓣要围绕着花心点,不要和花心分离。在这时,有些幼儿玩起了手指头,有些则是和同伴聊起了天。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只是枯燥地和幼儿讲解,不但激发不了幼儿作画的兴趣,更加导致了幼儿在作画时出现不知所措和乱抹乱画的情景。

二、现阶段区域印画活动实施策略

1.完善材料,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1)盛放容器富有实用性

材料的准备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基础。在学期一开始,我们采购比较大的盘子盛放颜料,一开始比较实用,特别是像纸团印画这样的活动,但是在小的材料作画时却发现颜料盘太大了,而且颜料也很浪费,那么得另选材料,因此采用了大班作画的颜料盒。它的大小基本适合诸多的材料蘸画,而且可以放多种不同颜色,经过几次作画之后,这种材料还是挺实用的,又不浪费颜料。

(2)拓印材料富有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发展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每个幼儿对于拓印材料的需求也有不同层次。教师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提供富有层次性的拓印材料,调动幼儿印画的积极性。如,在纸团印画《花蝴蝶》中,能力强的幼儿,教师提供的材料是一张报纸,让幼儿自己将报纸揉成团进行作画。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要他们提供已经揉好的纸团。能力再弱一点的,提供的报纸团一端用透明胶进行固定。亦或者能力强的幼儿为他们提供的底板纸是空白的,需要自己用油画棒画蝴蝶的身体;能力弱的孩子则由教师为他们画上蝴蝶的身体。在活动中幼儿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选择自己适合的材料进行印画。有了层次性的材料,大幅度提高了整体幼儿操作的兴趣和主动性。

(3)底板材料富有结果性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且看得到结果的底板材料才能吸引他们,并激发他们操作的欲望。小班的幼儿更需要自信心的培养,如果他们的画在操作完之后是很完整、很美观的,那么下一次活动的开展才能使幼儿更加期盼。通过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底板材料的选择是一大关键。在实践中,教师一开始让幼儿自由在白纸上进行弹珠滚画,幼儿在玩的时候比较开心,但是在玩了一会儿之后新鲜劲过了就不怎么想玩了,操作完之后更加没有一个幼儿再去欣赏那幅画。在弹珠滚画第二个课时,教师设计了弹珠滚画《装饰衣物》,将彩色卡纸裁剪成衣服、裤子、裙子等模样,让幼儿在上面进行弹珠滚画装饰。这一活动的开展完全受到了幼儿的欢迎,他们稍作尝试便看到衣物变得漂亮了,之后就更加卖力。在操作完之后,幼儿纷纷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伴和教师看。每个幼儿的作品都很美观。由此可见,整个活动最大的“功臣”就是富有结果性的底板材料。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毛线拖画《给小动物穿衣服》、积木印画《漂亮的手帕》等富有结果性的活动,这些活动都广受幼儿喜爱。

2.充溢环境,支持幼儿个性表达

(1)创设主题性环境

环境的创设应与幼儿的拓印活动密切相关。如,在手指点画《迎春花开了》活动中,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时,可创设春天主题的环境,将美工坊打造成一个春天的乐园。这样的环境既调动了幼儿的兴趣性和积极性,又开阔了幼儿的知识面,了解到原来这就是春天时候的样子。这样身临其境的环境为活动的开展埋下了伏笔。让幼儿在操作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充分用印画表达内心的感受。同时,在主题性的环境中,又可以开展以春天为主题的活动,如,纸团印画《花蝴蝶》、棉签画《小花小草》等等。

(2)创设轻音乐环境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幼儿的重要性。他说:“音乐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本能,音乐在儿童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幼儿区域印画活动中,笔者尝试采用了与作画主题相符合的轻音乐。例如,在纸团印画《花蝴蝶》中,采用了钢琴曲《可尼的蝴蝶》;手指点画《雪中梅花》活动时,采用了班得瑞的《瑞雪》;在刷画《天上的星星》活动中,采用了《一闪一闪亮晶晶》的音乐。在活动中,轻音乐能使幼儿的内心保持安静,形成一种良好的作画氛围。同时能感染幼儿的情绪,使其在作画时更加投入。

(3)创设隐性式环境

图示是幼儿隐性的教师。在区域印画活动中,教师如果在幼儿操作时提供做操流程图给幼儿参考,那么教师就不必时常地去提醒和指导幼儿,幼儿也会更有自己的空间感。进一步回归分析,当前研究的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了看标记的能力。这些标记可以是图文结合,可以是纯图片,只要图示的环节清晰,都能帮助幼儿自主进行区域印画活动,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理解能力。

3.多元指导,辅助幼儿掌握技能

(1)在情境中感受

情境是动机,技能是方法,两者缺一不可。如,在手指点画《迎春花开了》活动中,幼儿之所以为画而画,就是因为教师创设的情境不够。如果在点画前,让幼儿去观赏一下迎春花,唱唱迎春花的歌,做做迎春花的游戏,那么幼儿的兴趣会非常浓厚。如果只是在幼儿完全对迎春花没有印象的情况下作画,那么幼儿的作画便变得枯燥而失去意义。教师在幼儿作画时,可为幼儿提供美丽的迎春花图片和美丽的物质环境。作画后,也可以让幼儿带着自己的作品再去观赏迎春花,将自己的画挂在迎春花上,让他们一起做好朋友。整个活动就会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迎春花的美丽和自己作品的意思。

(2)在趣味中学习

以手指点画《迎春花开了》为例,为何教师如此精心准备的活动,整个课堂却显得呆板、机械,没有生机呢?大部分原因在于该教师并没有采用适合小班幼儿能接受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去传授知识,却未曾考虑过这种方式对于小班的幼儿是否有效。笔者认为小班幼儿印画活动的指导语主要以形象生动为主,活动中多可采用儿歌指导语。如,在此次的教师指导语中,可进行这样的指导语:“迎春花儿真漂亮,花瓣都是好姐妹,一点两点手拉手,绕个圆圈花瓣就出现。”相信以这种儿歌的形式,幼儿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对于幼儿点画花瓣的技能掌握也会更到位。当然,在教师的指导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教师的指导语必须形象生动,而且富有童趣。

(3)在欣赏中评价

幼儿在欣赏作品中互相进行交流,这是一种隐性的“教”,也是支持幼儿与同伴间技能学习的良好方式之一。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在评价中可采取幼儿自述、同伴分享,教师引导中以鼓励幼儿的独特性和发现幼儿的进步为主,促使幼儿获得更强的自信心。评价不单单是教师一个人的事,而是调动幼儿积极参与,逐步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更加提高幼儿自身的作画水平。

总之,在区域印画活动中,不该过分注重幼儿技能的学习,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如语言、思维、动作和技能等发展现状和幼儿的兴趣点。确定材料的合理投放、良好的环境创设、教师的生动指导,激发幼儿区域印画的自主性,让区域印画活动的发展有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许慧芳.材料投放与幼儿自主学习[J].学前课程,2007(07).

[2]吕耀坚.论幼儿园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2010.

[3]席凤珍.运用评价有效指导幼儿美工区域活动[J].新课程,2012(10).

[4]罗秀冰.在区域活动中渗透美工目标的尝试[J].基础教育,2012.

上一篇:激趣与导练 下一篇:信息技术学生爱,科学指导变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