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时间:2022-03-15 06:32:31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探究

摘 要 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从音乐的学习中体味生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应意识到,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充盈生活化阳光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喜爱的教学实施有效的课堂,只有做到音乐课堂生活化才能使教学思路宽广的教育之舟驶向成功的港湾。

关键词 生活化 有效性 音乐课堂 创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倡导“教育即生活”,教育家卢梭也认为:教学应该从学生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通过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特别是在音乐教学新课程实施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正值人生之初的小学生理性尚浅,感性甚多,更需要采用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构建生活化的音乐课堂,充分挖掘音乐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材料,让孩子从音乐的学习中体味生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使孩子们与生俱来的音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使音乐课堂的有效性不断增加。在具体实践中,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1 还原儿童所熟知的真实生活

生活的本质在于它的丰富性,将音乐学习与儿童生活相联系是为了轻松、自然、有效地学习,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能力,使其得以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联系儿童的真实生活后,我们的音乐课堂也变得更为丰富多彩,深深吸引着儿童靠近音乐,自然轻松地爱上音乐课堂。

1.1 创设有情境的情感交流

从这个细小的环节入手,设计了联系学生真实生活的问好方式,改变单调乏味令人生厌的惯用方式。将音乐课开始时的《问好歌》旋律变换为学生在生活中熟悉喜爱的歌曲片段:如《虫儿飞》、耳熟能详的网络歌曲旋律《老鼠爱大米》,变换为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中播放的孩子们所熟知的一些旋律,如电视剧主题曲《快乐小神仙》、动画片主题曲《猴哥》甚至是《武林外传》中搞笑版的江苏民歌旋律《杨柳青》等等。由于这些旋律大多来自动画片或电视剧,与旋律相对应的形象早已在学生脑海中留有烙印,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都能听到这些旋律,熟悉亲切生活气息浓厚。这样熟悉的旋律配上更为生活化的日常问好的歌词,就会让音乐课前的师生问好十分生动有趣。如,我们用《虫儿飞》旋律来演唱自编歌词:师:同学们,你好!生:吴老师你好你好!我们爱音乐,音乐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生活化的旋律与经常进行更改的更具有生活气息的歌词相结合,很容易吸引孩子们投入地歌唱,如果此时再适当添加手语动作、律动如模仿小虫飞动,模仿各种动物动作等,学生们就会更投入地演唱。针对低段的学生还可以用他们耳熟能详的旋律,有民歌元素的现代歌曲编上这样的问好歌词,配以律动节奏拍手与表演::跟着音乐拍起手啊,小朋友您好!(教师边唱边拍手做鞠躬作揖状)学生:唱起来呀,跳起来啊,吴老师您好!(生拍手唱并伸开双手做回敬状)啦啦啦……多快乐。(生左侧伸出手和脚并按照音乐节奏拍手跺脚三次)啦啦啦……精神好,(生换方向拍手跺脚三次)啦啦啦……多听多看多动脑(生做手指耳朵表示听,指眼睛部位表示看,指头部转动手腕画圈三次动作)

1.2 在课堂创设真实的生活

在《关注生活中的音响》教学中我这样引导学生:“小朋友们,你们能用身边的物体或人的身体创造出一个好听的声音吗?有节奏的声音,变化着的声音更好听——你们能试试吗?”——归类,板书。很多小朋友演奏的其实就我们已经学过了的,XXXX,XX的节奏。“我们来试试刚才同学创造的节奏音响,你们能不能丰富一些,请你们当一回小小演奏家,行吗?”连接式的,再合奏式的,……之后,引出:“其实美妙的声音就在我们身边,前些天,老师看见校园里扫地的阿姨拿着大扫把在扫地,扫地时发出的声音也很有意思,你能模仿一下是怎样的吗?”边说唰啊边演示,“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声音也用节奏表示出来,你们看……看着再说说做做”。“生活中你还发现其它在劳动时各种各样的声响吗?”激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响,生又说出了许多劳动的声响如铁锤的叮咚,咔嚓,当当等。小结:“小朋友,你们看,用这些节奏可以创造出很多好听的声音,其实,同样可以使我们的儿歌变得更好听,你们想不想有节奏的试试,念念——”

在音乐教学的始终,尽可能多地采用形象化的、将音乐还原成生活图景的音乐教学手段,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用“音乐的耳朵”,倾听反映生活的音乐、关注生活中的画面并找到对应的旋律,更深入地理解音乐反映生活、表现生活的内涵。

2 呈现音乐中的生活情景

2.1 再现生活情景

教学贴近生活是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手段也是效果显著的。但是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对贴近自己生活的音乐:如现代流行音乐、动漫歌曲、卡通片主题曲等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而对自己生活中缺乏真实体验的音乐则兴趣不大,如《共产儿童团歌》、《卖报歌》、歌剧《白毛女》等。由于无法体验音乐中所表现的生活情景,导致儿童无法正确理解和表现音乐内涵。例如在《卖报歌》的学习中,由于学生不能体会报童的苦难生活,有的孩子竟然以极为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这明显偏离了作品本身所展现的生活内容,使孩子们的音乐学习产生偏差。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们采用了再现音乐中生活场景的方式,来增强孩子的理解。

2.2 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音乐场景

处于信息时代的现代儿童,其现实生活已经与部分音乐所表现的艺术生活发生了巨大反差,只有让音乐中所表现的艺术生活形象得以再现,让孩子充分体味这种自己从未体验过的生活情境,才能真正懂得音乐的含义。就以《卖报歌》而言,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迫不及待地教孩子读谱和演唱,而是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孩子们十分感兴趣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中三毛卖报与流浪的生活片断截取出来,采用电脑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讲解,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并勾起学生心中对“三毛”的无限同情,又充分利用网络搜索与之相关的各种资料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孩子们,这让孩子们对《卖报歌》中主人翁的生活有了心灵的体验,感受到了报童悲惨的生活状况。过着富足生活的孩子们很快对忍饥挨饿上街卖报的孩子,产生了极大的同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教孩子们读谱和演唱,就会将学生的情绪带向凝重,比较真实准确地将《卖报歌》中所反映的生活表现出来。

3 体味生活,创造性地学习音乐

3.1 从最简单入手,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感受性的、浸润性的、游戏性的,音乐教学,可以让孩子们从音乐中感觉到生活场景、再现生活场景、还原生活场景。反之,完美的有价值的音乐课堂教育也应该是生活性的,充满着生活场景、生活的情绪和情趣。只有让孩子们将生活原素用音乐的方式再现,创造性地开展音乐学习,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某种超越。在这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们的尝试,从最简单的入手。对于孩子来说,音乐首先是各种声音,上面提及的大自然的风雨、雷电、鸟叫、蛙鸣、劳动的声响、汽车的鸣笛水流等,都是一个个细小的生活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声音中的高低、长短、强弱之分。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尝试动手实践体味:让学生亲手采摘树叶、芦苇、竹片等尝试吹响并制作吹奏乐器。并引导发现生活中的“乐器”,让学生寻找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生活用品:准备粗铁丝,许多扣子或是打上孔的酒瓶盖,自制串铃。准备一些易拉罐,可乐瓶小药瓶沙粒动手制作沙锤。每次音乐课中使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乐器进行乐曲伴奏,节奏训练表演时学生显得特别带劲。淘汰的铁锅、水桶、小竹棍等生活用品,敲敲打打聆听并感受这些自然音源,生活化的音乐课堂学生在投入专注饶有兴致地演奏“锅碗瓢盆变奏曲”。体味音响带来的欢乐,引导自制乐器,在音乐课中充分演奏,体味创造的快乐,在锻炼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有机渗透音乐基本要素,展示音乐本体(音的高低,时值长短,音色的差异,力度,音的强弱速度等),并引导学生利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愿望激发音乐创造的火花。

3.2 从生活出发,发现创造,鼓励音乐的美

学生在创设音乐情景过程中创造表现美丽的春天,用生活化的乐器(身体乐器、自制乐器)等进行音乐情景再现,从实践中真正领悟到生活中充满的动人音乐,从而更好地发现创造音乐的美。又遵循了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鼓励音乐创造”“重视音乐实践”的理念。

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爱劳动》的教学中,学唱《洗手绢》之后,老师问:“你们平常在家里还做其他事吗?你会做什么?”“扫地”“扫扫看”。老师伴唱:

大家一起学唱之后,分组准备预练表演,展示时各组的劳动场面不尽相同,有炒菜、洗菜,也有叠被子、洗碗,表现得很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为音乐与生活拓展了空间。

我们还通过比较形象的方式,对孩子进行了音乐创作表演的启蒙教育,培养音乐的想象。我们先让孩子用口语来描绘大象的形象、大象走路时的样子,许多孩子们说:大象很大、动作很慢、脚步很重等等,紧接着,我又让孩子们用象声化的方式来表现大象行走的样子,孩子们说:咚…咚…咚…有了孩子们这样的描述后,我在钢琴或电子琴上,用带有延续性的低音、较慢的节奏,弹出一串模拟的乐符,刚开始,乐器模拟可以不像一些,问孩子们:是这样吗?像不像?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还要慢些”、“还要重些”,提出自己的看法时,我的乐器模拟音根据孩子们的意见逐渐进行调整,直到绝大多数孩子认为“很像了”为止。这样一来,孩子们对用音乐的方式表现生活,就有了初步的印象。之后,再逐渐增加难度,如蝴蝶飞舞、小鱼游泳等等,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进行创造。

参考文献

[1]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

[2] 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

[3] 汪琦.对中国民歌新唱的思考[J].艺术教育,2009.2.

上一篇:夸美纽斯和谐教育思想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新兴本科院校计算机类公选课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