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相貌从何而来/越诉苦越苦

时间:2022-03-15 06:19:28

美的相貌从何而来

希望朋友们早晚坐公共汽车时,观察一下所有在车上坐的人,你会发现,人人脸上都有“病相”。

什么叫人人脸上都有病相呢?这个人脸上有愁苦,那个人脸上有焦灼,这个人脸上在生气,那个人脸上有嫉妒,带着孩子去看病的母亲的脸上忐忑不安。

你苦了,就是一副苦相,这个苦相要维持三十年呢?苦相就变成了相貌。不用三十年,一年就能改变相貌。

有的人这一年心情不好,一年的愁苦就变成了相貌,一年的愤怒就变成了相貌。我有一句格言,叫做:相貌是凝固了的表情,表情是瞬间的相貌。所以你看,这个老人一生比较达观,和和蔼蔼,高高兴兴,他到了晚年,慈眉善目,慈善就成了相貌。

那么,你知不知道,当你发怒的时候,你的五脏六腑干吗呢?五脏六腑都是有相貌的。你神经紧张的时候,为什么肠胃容易痉挛呢?你的脸抽搐,胃也在“抽筋”啊。那个胃原来挺好的,一抽肯定有变化的。你额头皱,相应的器官肯定也在发皱的。人的表情长久了,就变成相貌,五脏六腑的表情长久了,也就会变成相貌。你的肠胃老在发皱,时间长了就固定下来了,成了疾病,成了相貌,不是表情了。而且在你生育的时候还要遗传给孩子。

这就是奥妙。

为什么说“提心吊胆”呢?当你那个心理状态是提心吊胆的时候,你的心和胆就是提着的。我们的医学家如果愿意去测量,人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他的心和胆的某些肌肉纤维肯定就是提着的吊着的,这是没有问题的。

中医讲七情伤人。怒伤肝,许多肝病诱发因素就是一次大的生气。思伤脾,恐伤肾,这都是有道理的。

人的表情会凝固成为相貌,疾病不过是五脏六腑的不正常的相貌而已。造成这一切的种种病相,从病的表情到相貌,从心理到生理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你那颗心。不是心脏的心,而是中国古代用语上的心,或者说灵魂也可以。

那么,我们要修这颗心。用禅的语言讲,叫做“明心见性”。

这颗心原来不明,自不见性。心明了则自见性。

越诉苦越苦

文/意 林

“您好,过得怎么样?”

“不好啊,一点儿意思也没有。”

我们怎么也不爱说,“过得相当不错”或者“还行”或者“本该更坏一些”之类的话。我们这样答话,也许是因为我们对亲友怀有一种天生的戒备心,所以,宁可把命运说得差一点,好让他们别向我们借钱什么的;或者是为了转移他们的妒忌心;或者有意在他们面前表现得自卑一些,好让对方的地位与幸福更显光彩。

然而,我们并不真的在唉声叹气和诉苦,而是故意招摇地诉苦,我们是在用烦心事炫耀自己,哥儿们几乎是带着很不在乎的眼神盯着对方,仿佛告诉他说:“情况才不是这么糟糕哩。哪儿的事,小傻瓜!”

假如我们真的在忍受病魔、失恋或贫困的折磨,反而会有些不好张口地隐瞒着。我们不会在与朋友路上相遇时对他说,医生发现我家里人有肝癌,或说我正为我妻子的行为吃醋吃得快要发疯了。假如我们在忍受最大痛苦时有人问我们过得怎么样,我们也只会低声说“谢谢您的关心”,或者说句什么回避的话。我们要是大着嗓门儿说过得不好,那就是谢天谢地,就是还过得不错。某位亲友要是对我们说他过得好,准会让我们怀疑他在隐瞒什么糟糕的操心事。

我们通常一见面,就好像只是为了互相诉说过得如何糟糕似的,尽管我们彼此并不怎么关心对方过得怎样。这已成了一种形式,就像英国人一见面就谈天气一样。说句实话,与其说是不满意,不如说是一种弱小者的表现,这里面有一种内在的不自信的东西。在我们的问候中乃至保守的习惯里都表明,国家法律易改,人的道德观念难移,我们还保持着一个爱埋怨的、受奴役的民族的一些习惯。一张嘴便诉苦,否则谁也不相信;再说,我们也没指望谁会相信我们。那么,再来一遍吧:“您过得怎么样?”

上一篇:点菜的门道――水煮鱼/这样种好杜鹃花 下一篇:对付老年病 洋葱很管用/让人生病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