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素质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时间:2022-03-15 02:04:01

学生素质教育方式创新研究

摘 要: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可以用于指导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但是目前教育中,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的建设、心理辅导机构的建立和传统考试制度的改革可以适当改变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它认为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而应在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内在身心的发展,并促使人类科学文化向个性心理品质“内化”,使学生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因此,素质教育就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开发学生的潜质,加强对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综合的科学文化知识、基本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人格品质的综合培养和训练,使之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工作。

另外,有很多学校和家长片面认为素质就是技能,素质教育就是让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比如音乐班、美术班、各种乐器培训班等等,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的教育。在为数不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观看爱国影片、参观各种展览)中,对学生群体进行的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只能做到教师泛泛而谈、学生似懂非懂。各地的中小学教师的精力主要放在学生的成绩和日常的教学计划中,能做到关心学生课余生活、定期家访的教师极少,更难以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个人。因此,目前我们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或者是陷入误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素质教育中的问题,是不太现实的,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措施可以适当改变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适合素质教育方式的师资队伍

学生素质教育的成功首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其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影响学生,还能通过其无意识的言行流露对学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首先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交流教学经验和共享资源,提高学历层次。同时还要健全教师的学习制度,开展各种互帮互学活动,在两所或几所学校间开展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定期评比。特别要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练说正确流利的普通话,练写漂亮的毛笔字,练画形象的简笔画等。同时还要不断拓展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才艺,让他们尽可能做到能说、能读、能讲、能写、能画、能弹、能跳、能唱、能审美。另外还要加强师德建设,开展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努力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教养和素养。其次,文化素质教育要落实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多元化的知识和训练内容,突破统一、刻板的培养模式,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去感染、教育学生,使其文化素养于无形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加大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力度

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表现在校园硬件设施的建设上,精神文化主要指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等。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历史、类型、性质、文化、规模、人员构成、办学理念和育人机制,表现在文化素质教育上也应有所不同。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不能充分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自身的办学理念,从而没能构建自身富有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这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十分不利,所以以后要构建特色校园精神文化,影响素质教育。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要涉及学生素质拓展方面的各种训练,需要各种场所、工具和设施。所有这些都需要教育部门的资金投入,而目前全国各地,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投资力度明显偏弱。所以要切实推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

三、建立心理辅导机构

心理辅导机构是在教育目标的指导下,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大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心理素质,解除心理障碍,适应环境,获得健康发展的心理教育机构。心理辅导机构有两方面作用:一是进行障碍性辅导。帮助心理障碍者减轻或消除导致痛苦的各种心理因素和异常原因,促使心理疾患的康复或是帮助来咨询者解决在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和困扰,消除和减少消极心理现象,保持心理健康。二是进行发展性辅导,帮助来咨询者挖掘心理潜能,发扬他们身上的某些优良的品质,改善认识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适应能力,从而使其个性日臻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设立心理辅导机构,笔者认为各个学校应当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制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机制和干预体系,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个性发展,这对素质教育会起到积极作用。

四、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

为了适应文化素质教育方式的运行,可以对现有的考试办法进行适当的改革。从可操作性考虑,我们可以将考试分成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考试,仍然按原有考试办法进行,各门课程进行平时、期中和期末测试,每学期一次,测试内容要侧重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突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考试的结果作为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的依据。第二个层次考试,其具体内容包括(1)理论知识考核,占30%,此针对学生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2)实践技能考核,占35%,此针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应作为重点内容列入考核项目中;(3)特长考核(15%),目的是促使每个学生都掌握一技之长或多技之长,提高人才质量;(4)德育、体育考核,占20%。全部项目综合得分满分共100分,每学年(两学期)考核一次。第二个层次考试结果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评价,它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和创新的能力、特长、德育、体育等各项素质进行综合测评,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突出能力测试和引导。理论知识的考核从根本上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实践技能考核能督促和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其真正的能力和水平,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强健的体魄是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力量的基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构成教育教学的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协同运作。我们必须从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教育管理与评价的变革、教育环境的改善等入手,抓住教育的特点,对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种要素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深刻变革,以发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董明传.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

2.梁玖.欣赏艺术――大学素质教育丛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力.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架设心灵桥梁 服务素质教育 下一篇: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学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