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思路探析

时间:2022-03-14 10:43:31

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思路探析

摘要:森林公园的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发挥森林公园多元化功能的同时,必须结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精神需求,围绕森林公园自身地域特色,探索出科学经营的道路,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森林公园;科学经营;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

森林公园建设事业,承担着保护国家珍贵的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公众提供良好的户外游憩空间,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任务。加快森林公园发展,加强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是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祖国秀美山川、提高国民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森林公园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森林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增长,为保护森林资源,合理调整林区产业结构,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充分认识森林公园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开展森林公园建设,发挥森林的旅游休憩功能,向社会提供多种生态产品和服务,是林业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森林多功能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森林公园事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发挥森林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但从整体看,森林公园还存在建设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制约了森林公园事业的持续发展和多种效益的充分发挥,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当前森林公园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认识不足,指导思想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森林游憩价值重要性的认识,忽视了对林区丰富而优美的森林风景资源这一国家重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仅仅把森林公园建设作为国有林场开展森林旅游的一个多种经营项目来发展,缺乏在现代林业发展中应有地位。

2.2投入严重不足,建设和管理资金短缺 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缺乏国家宏观投资政策的有力扶持和引导,已成为制约森林公园快速发展及其效益充分发挥的瓶颈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保护和管理经费缺乏,不能很好承担起保护国家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的重任;二是森林公园基础设施、自然教育、科普宣传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十分薄弱,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和进行自然保护的需要,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森林公园对外招商引资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宏观调控能力减弱,一些森林公园在引进社会资金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了重眼前、轻长远,重开发、轻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社会生态效益,甚至造成资源严重破坏的现象,高品质的森林风景资源无法得到高效利用。如泌阳白云山森林公园上述现象普遍存在。

2.3法制建设滞后,管理力度弱 我国林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其所形成的自然景观是国家珍贵的自然遗产,目前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管理。20世纪90年代出台的《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只是一行业性法规,对外约束力差,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时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十分复杂,条块分割,管理权属不一。有的地方同一区域,既是森林公园,又是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区、地质公园等,牌子众多,管理部门众多,各部门间既相互牵制,又各自为战,造成机构重叠、多头管理、决策分散、扯皮不断,不利于资源的保护和统一开发利用。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在森林公园内乱批、乱占、乱建,一些单位和部门强行插手森林公园管理,有的地方借招商引资之名,随意改变森林公园的性质和原有的隶属关系,严重影响了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的良性发展。

2.4人才严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目前,我国从事森林公园建设、旅游开发、经营管理的人员,以前大多是从事林业生产管理的人员,对新行业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有一个从林业生产到旅游开发、服务、管理的转变过程。许多森林公园的管理人员在思想观念、发展思路、管理方式、经营手段等方面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森林风景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景区景点建设粗糙,经营管理粗放,对森林旅游市场培育、开发、宣传促销的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低下,导游人员生态知识贫乏,致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3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严格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围绕“建绿色生态、办绿色产业、创绿色文明”的总目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保护、强化管理,把森林公园建设成为促进林业自然保护、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弘扬社会生态文化的坚强阵地,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森林公园保护、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体系。

3.1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森林风景资源是自然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难以再生的国家资源。加强各类森林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是森林公园建设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一些具有国家重要意义的森林风景资源抢救性的保护,重点是在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科学分类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重要森林风景资源保护目录》,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开发利用强度,完善评估监测体系,确保国家珍贵森林风景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认真整顿无规划或不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的行为,取缔对森林风景资源造成破坏或严重环境污染的旅游开发项目,查处在森林公园内乱捕滥猎、乱采滥挖以及擅自征、占用林地等违法行为。尤其是县区所在地的森林资源违法现象严重,应引起执法部门的高度重视。

3.2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森林公园建设发展,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户外游憩需求 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正逐步成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扩大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同时这种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迫切。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则,进一步把具备一定森林景观和规模的森林地域,尽可能建设为森林公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周围、天保工程区、自然保护区周边、黄金旅游线上多建一些森林公园。同时,对不同区位条件下森林主导功能和经营方向进行合理调整,有计划开展风景林营造和对现有森林的景观改造,进一步提高我国以景观利用为主的森林比重,不断扩大对公众固定开放的森林空间,不断丰富和优化森林旅游产品,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和户外游憩的需求。

3.3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调整资源配置,科学规划、设置整合森林公园 根据我国森林风景资源的特点和分布状况,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反映特色。要把森林公园和森林旅游的发展与各地的城乡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对各类森林风景资源进行系统整合,逐步由目前的按行政区划建立、设置森林公园转向按资源分布特点和规律建立森林公园,加强区域联合,由单个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向跨县市、跨省区、跨区域开展森林旅游,实现森林旅游由点向线、面的转变。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

3.4坚持以改革促进发展,深化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与创新,增强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发展活力

改革开放和制度创新是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森林公园管理体制和森林旅游经营机制。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应纳入国家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加强资源保护、风景林营造、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及强化森林风景资源资产管理,切实履行各项公共管理和建设的职能。要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原则,将森林旅游开发项目、商业网点、旅游接待服务、休闲娱乐项目等全面推向市场,推进森林旅游行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广泛调动不同所有制经营主体投资发展森林旅游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森林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水平。

上一篇:班主任“老牛” 下一篇:我的爱会陪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