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周星驰版韦小宝的经典形象

时间:2022-03-14 10:30:03

浅论周星驰版韦小宝的经典形象

内容摘要: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是一部分量很重的武侠小说,性格复杂的韦小宝被多次搬上荧屏,但唯独周星驰版的韦小宝让人过目不忘,成为经典形象。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韦小宝的性格形象分析、周星驰个人的生活经历造成的其性格特点及后现代的时代大环境和香特的文化人文环境等方面分析,阐述周星驰“无厘头”喜剧中塑造的韦小宝经典形象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鹿鼎记》 韦小宝 周星驰 经典形象 原因

在中国,提起金庸和周星驰,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前者的武侠小说风靡全球,成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语言”,被影视界无数次改编拍摄;后者出演、指导的“无厘头”风格喜剧,更是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者各自沉淀为一种文化现象深深影响着几代人。

也许是必然,电影《鹿鼎记》及其续集使金、周产生了真正的交集。1992年,当得知周星驰要出演《鹿鼎记》里韦小宝一角时,金庸本人特意给制片公司发去传真,上面写了六个字:不做第二人想。凭借着精彩演绎,周星驰没有辜负金庸,电影大获成功,并获1992年年度十大卖座影片第三名,成就了“周星驰——韦小宝”这一经典形象,自此以后,人们一提到韦小宝就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周星驰。如此成功的背后有着众多必备条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分析。

一.金庸《鹿鼎记》里韦小宝的性格形象

金庸从1955年到1972年一共创作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篇《越女剑》15部武侠小说。作品脍炙人口,均被改编成影视剧集、游戏、漫画等并得到广泛传播,“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做为金庸的封笔之作,《鹿鼎记》处处显示着“反武侠”[1]的信息,是一部“无武无侠”的武侠小说,主人公韦小宝是这一主题的具体承担者。小说中,韦小宝是一个的儿子,在妓院赌场等市井之地长大,接触到的都是些市井小民,幼小的他经常挨打受骂,但他也很聪明,学会了耍赖、骗人等下三滥的把戏。后来,因仗义、讲义气救了一个江湖大盗茅十八而离开妓院来到京城,开始了人生奇遇。期间,展现的是撒石灰、下黑手、打不过就跑、拐骗女人等等小人行径,完全没有英雄形象;在叙事上,韦小宝一方面是反清组织“天地会”在清廷的内线,一方面又对清朝皇帝康熙忠心耿耿,在这两边你死我活的夹击之下韦小宝经历了种种纠结、险恶,最终他选择带着七位美貌的夫人“告老还乡”。

金庸在他的《书剑恩仇录》《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书中已经把武侠这一题材的小说类型化了,“将真实历史与小说虚构巧妙结合”[2],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儒、释、道三家文化影响下的江湖武侠世界。随着写作技巧的炉火纯青,金庸对武侠小说创作的理解有了变化,为了不重复自己,超越自己,金庸在《连城诀》《笑傲江湖》《侠客行》中把主人公转换成了类似“小人物”的形象,如乡下穷小子孤儿狄云,华山派普通弟子令狐冲,无名无姓的“”,也没有让他们担负家国使命、民族大义,而更多的是展现一个普通人的奇妙经历,但唯一不变的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融汇运用。金庸在《鹿鼎记》后记中也承认“《鹿鼎记》已然不太像武侠小说”[3],韦小宝更像是一个“反英雄”的“小流氓”。但是,金庸说这种叙述才更“真实”,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金庸曾这样说过:“韦小宝这个人物容纳了历史感很强的个人性格……他是‘反英雄’的,却也相当真实而普遍”[4],倪匡也曾概括韦小宝的性格说“第一,他倔强……第二,他勇敢……第三,他机智灵活……第四,他忠诚……”[5],这些性格特点随着《鹿鼎记》小说文本的传播而成为记忆留在人们心中,等待着被再一次唤起,而那个真正唤起记忆的人是周星驰。结合下文周星驰的性格形象分析会更容易理解。

二.周星驰的性格形象

进入演艺事业的周星驰,经历了从跑龙套到主演,从星仔到阿星再到星爷,这些转变是周星驰一部部电影的角色转变,也是人们对他人生所走的一步步路的认可。周星驰电影事业的成就源于他对电影表演的挚爱,而这种挚爱从小就在他心中萌芽。

(一)成名前的周星驰:1962年——1988年

2013年2月25日周星驰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看见》栏目柴静采访时,自述小的时候家境贫困,跟着单亲妈妈和三个姐弟生活在香港九龙的穷人区,一家四五口挤在木板房里,睡上下铺的架子床,玩儿的是打蟑螂,还经常趴在窗户上看其他人家的生活,而这些观察大部分都反映在了他后来的电影中。20世纪70年代,九岁的周星驰跟着妈妈看了李小龙的电影,他有了自己的偶像李小龙,并梦想着成为李小龙一样的功夫巨星。这个炽热的功夫梦一直伴随着他,后来,十七八岁时候,他鼓励通过姐姐认识的好朋友梁朝伟一起报考无线艺员十一期训练班,满不在乎的梁朝伟被录取,而满腔热情的自己却没有被录取,在考了两年后才进入训练班的夜间部,经过培训后开始了他的四年儿童节目主持人、长达六年之久的跑龙套生涯。

长期的坎坷经历,让本就“认真”“自我”的周星驰对电影事业更加狂热、偏执。在多年后的带自传性质的电影《喜剧之王》中,周星驰大量化用了此一时期的经历,可见其对他影响之大。另外,在当儿童节目主持人期间,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看别人表演,学习反思之后,周星驰理解到“创作就是‘乱搞’,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就是自由发挥”,加上他不满意当时传统戏剧中“高大全”的虚假人物形象,那种模仿偶像、嘲弄解构漫话英雄的“无厘头”式喜剧已经在他头脑中构思形成,他认为这才是“真实”。一切准备就绪,周星驰只在等待着一个机会,这个机会在他碰到李修贤的1988年到来了。

(二)开始成名的周星驰:1988年——1992年

1988年周星驰遇到了伯乐——万能电影公司老板李修贤,并和李修贤一起出演了电影《霹雳先锋》。这部影片使他获得了金马奖最佳配角奖和金像奖最佳配角和最佳新人双项提名,如此高的荣誉让更多人开始关注周星驰,也让众多电视台、影视公司重新审视周星驰。有了这些奖项做资本,周星驰主演了一系列电影:1988年《霹雳先锋》等三部,1989年《龙在天涯》等四部,1990年《龙凤茶楼》《赌圣》《赌侠》等十部,1991年《整蛊专家》《逃学威龙》等六部,1992年《家有喜事》《逃学威龙2》《审死官》《鹿鼎记》《鹿鼎记2神龙教》《武状元苏乞儿》等七部,至此,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喜剧定格形成,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1992年被影坛称为“周星驰年”,因为香港年度十大卖座影片中有周星驰出演的占了七部,并且前五名都被周星驰包揽,更是凭着又一次打破票房记录的《审死官》获得了亚太影展影帝大奖。随着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的不断出现,周星驰开始大红大紫,成为香港电影界不可缺少的一员,其后的电影作品及成就更是享誉全世界。

凭着实力和机会,周星驰经历了漫长的人生低谷后一路跌跌撞撞跑到事业的高峰,期间的辛酸与美好已被他体味得淋漓尽致,也就是1992年,周星驰出演韦小宝恰到火候。

三.综合分析:当周星驰成为韦小宝

仔细分析周星驰的成长经历会发现,早年困顿的生活环境给了他更多观察草根、下层民众生活的机会,加上他对电影极度热爱并有着自己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如他认为“电影的最主要的就是创意”,而“创作就是‘乱搞’,就是要和别人不一样,就是自由发挥”,当他把自己认为的“真实”融入到电影中时,就达到了消解了一个个经典英雄形象又建构起一个个平民英雄的效果,上演了一幕幕小人物坚持梦想获得成功的喜剧。这种真实的底层生活经验跟金庸小说《鹿鼎记》中对真实的理解何其一致!可以说,周星驰饰演韦小宝“不做第二人想”是金庸乃至时人对其性格形象的最基本认知:对表演的认真、对电影事业的忠诚,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当周星驰饰演韦小宝时,二者化二为一,周星驰经历的生活感受在韦小宝这个角色身上充分发挥,周星驰和金庸对“真实”的理解在韦小宝搞笑、戏谑的言语行为中完美演绎,轻松地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享受。也就是说,是周星驰抓住了机会,把韦小宝演活了,同时也是韦小宝一角让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喜剧又一次酣畅淋漓地展现,给予周星驰表演风格极大的完善。由此,演员和角色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兼编剧王晶在接受一次采访的时候谈到为什么梁朝伟没有出演韦小宝:梁朝伟是因为给观众的好感特别强,所以,他来演这个角色并不是最合适的,他太帅气了,不需要像韦小宝那样做那么多坏事,反而周星驰更适合演这个角色……也就是说,长相都是周星驰饰演韦小宝必然出彩的地方。

除了上述周星驰和韦小宝在性格形象、经验上的内部条件之外,周星驰版韦小宝成为经典还有着两大基本的外部条件:

(一)王晶对原著的特色改编

是王晶把《鹿鼎记》改编成了周星驰擅长的无厘头喜剧,为了达到此目的,王晶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幅度改动,大量人物和情节被删去,但留下的可以说是小说的精华。王晶不愧是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凭着他对武侠小说的独到理解,特别是金庸武侠小说,一下就抓住了《鹿鼎记》小说的精髓,并通过周星驰有效地表演出来。比如,韦小宝和师傅陈近南的一段对话就经常被人们讨论:陈近南说,小宝,你是个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的方法跟你说话,外边那些人就不行……对于那些蠢人,绝对不能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6]实际上,改编时的存留是王晶在保留原著故事梗概的同时,进行的最大化的个性化发挥,让经典在经典化过程中自觉形成。

无疑,王晶对《鹿鼎记》的改编做到了对小说内涵的高度概括和创意上的无限延伸。剧中那个永远普通、重利、不勇敢、不真诚、不正直的小人物,他的特性就在于“小”:小奸、小猾、小恶,还有那么点儿小善良、小同情心,小聪明。这就使他尽管用传统的善恶观来看十足唾弃,但也绝非大奸大恶,反倒有些可爱。而最关键的是在结尾,这个小人物总是由于某种幸运或机缘巧合而成就了正义,成就了成功。这种“无厘头”的阐释完全符合普通大众对韦小宝的印象。

(二)时代的大环境和香港的小环境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第一、时代的大环境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于西方并蔓延至全球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而被殖民而高度发达的香港资本主义恰恰具备了后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早就有学者指出,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过程带有明显的现代向后现代转型的痕迹,《鹿鼎记》作为金庸1972年的封笔之作,是其后现代色彩最浓的一部。对于周星驰出演《鹿鼎记》的1992年,仍然处在后现代主义的笼罩之下。因此,不管周星驰承不承认,当模仿、戏说、恶搞等元素成了“无厘头”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兴盛起来,“反映了现代观众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看了即笑,笑过就忘’的游戏状态和消遣心理”[7]的影视文化自然在后现代叙事的范围之内。如此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周星驰的电影在创作手法上“主要表现为解构主义的思维策略和狂欢美学的境界营造两个方面”[8],在理论上是比较容易对《鹿鼎记》再解读的。

第二,香港的小环境是指,金庸和周星驰甚至王晶等电影编导人员都生活在回归大陆前的香港,创作上容易产生共鸣,自觉不自觉的都会用香港人的智慧来解构香港人的支离破碎的生活,挖掘出生活表象下“形喜实悲”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念。正如理解金庸小说不能离开香港文化人文环境一样,观赏周星驰电影也要参照香港的文化人文环境。所以说,出现周星驰版韦小宝经典形象是金庸和周星驰共同在香港这个独特的文化环境中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参考文献:

[1]韩云波.“反武侠”与百年武侠小说的文学史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1):18-24.

[2]汤哲声.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72,174.

[3]金庸.《鹿鼎记》后记[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2:1819.

[4]金庸茶馆·五[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1998:23.

[5]倪匡.三看金庸小说[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7:142-152.

[6]1992年王晶导演、周星驰主演的电影《鹿鼎记》台词.

[7]何群.文化生产及产品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56.

[8]高字民.后现代文化语境下的结构与狂欢——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喜剧性阐释[D].西安:西北大学,2003(摘要).

张明奇,河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绿色阻燃剂在纺织面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