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室蔬菜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综合治理技术

时间:2022-03-14 05:32:17

棚室蔬菜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综合治理技术

摘要:棚室蔬菜种类单一、倒茬困难、复种指数高,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出现了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板结、蔬菜病虫害严重、土壤养分比例失衡等现象。经试验摸索出选用抗病品种、土壤消毒、合理施肥灌水、嫁接防病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控制重茬障碍的危害。

关键词:棚室蔬菜;连作;障碍;对策

棚室蔬菜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产业,在城市近郊人均耕地很少的条件下,无疑是农民发家致富的优势产业。但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种植同种或同科的植物,即使在正常的管理状况下,棚室蔬菜也会出现生长势变弱、病虫害严重、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现象。本文详细介绍了棚室蔬菜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及综合治理技术,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棚室蔬菜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

1.1?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

一方面生产者为追求高产而偏施化肥,却忽视了有机肥料的施入;另一方面,由于棚膜和地膜对土壤的增温和保墒作用,使得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增加,活动旺盛,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造成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

1.2?土壤酸化

随着棚室蔬菜生产中化肥尤其是生理酸性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导致耕层土壤的pH降低,致使棚室蔬菜容易发生铝中毒和钙、镁元素的缺乏。

1.3?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

一是由于棚室中长期盲目地大量施肥。一般菜农在栽培果菜类蔬菜时每667 m2施尿素60 kg以上、施有机肥如鸡粪4?5 t以上;二是棚室常年或季节性覆盖棚膜使得降雨对土壤的自然淋溶作用显著降低,相反土壤的蒸发却比露地明显强烈,引起盐分在表土层中积累。

1.4?土壤养分比例失衡

一方面每种蔬菜都会按着自身的需要,以特有的比例从土壤中大量吸收营养元素,而菜农又习惯连续多年、多茬种植同一种类的蔬菜;另一方面棚室大多以茄果类蔬菜为主,而茄果类蔬菜对钾的需求量最大,但菜农大多是凭经验施肥,一般施用的氮、磷较多,而钾肥的施用较少。氮肥和磷肥的超量施用,使土壤营养元素的比例严重失调,不仅造成肥料的浪费、增加土壤污染、导致蔬菜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土壤离子的拮抗作用还会诱发蔬菜发生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剩。如过剩的氮肥分解后,导致土壤中氨离子过多,影响了蔬菜对K+、Ga2+、Mg2+离子的吸收。

1.5?病虫害严重尤其是土传病害逐年加重

连作会导致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孢子和害虫的虫卵逐年增多,病原菌和害虫的大量繁殖,使得病虫害逐年蔓延加剧,如灰霉病、根腐病、线虫病、蔓枯病、枯萎病及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

1.6?根系分泌物

根系的分泌物是土壤微生物的营养源,不利的分泌物促进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抑制下茬同一类作物的生长。如黄瓜连作根系释放的酚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抑制下茬黄瓜的生长。

2?综合治理技术

2.1?抗病品种

选用对病虫害具有高抗或多抗的蔬菜。

2.2?轮作换茬

轮作可以断绝病原菌的营养源,减轻病害并合理利用地力,这是防范连作障碍的最佳措施。一般可以参照不同蔬菜的连作年限,并尽量考虑到不同蔬菜的科属类型、根系深浅、吸肥特点以及分泌物的酸碱性等进行合理的轮作。

2.3?土壤消毒

2.3.1?土壤的湿热消毒

在棚室春秋茬之间的闲置期,正是一年中的高温季节。每667 m2均匀撒施切成5 cm左右长段的杂草3 000 kg;生石灰粉100 kg;生鸡粪或其他畜、禽粪便10?15 m3;微生物多维菌种8 kg;美地那活化剂600 mL。然后用旋耕犁旋1遍,用水泡田,盖上地膜,再将棚膜扣严,闷棚30 d左右。去掉地膜,耕1遍地,裸地晾晒1周。

在蔬菜拉秧后的季节里或土壤干燥的情况下,为害蔬菜的土传病原真菌、细菌、线虫会处于休眠状态,浇透水或泡田,一方面能够淋去大部分盐分,另一方面可促使土壤中的微生物解除休眠而进行活动;施入土壤中的鸡粪和秸秆在菌种的作用下,迅速发酵,放出大量的热,增加地温;盖地膜、扣棚膜加上太阳的暴晒,会大幅度地提高地温,可有效杀死土传病原菌并活化土壤。

2.3.2?热水消毒

用85 ℃以上的热水浇淋在土壤上,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害虫及虫卵。

2.3.3?药剂消毒

可利用的药剂有甲醛、敌克松、恶霉灵、多菌灵、硫磺粉、氯化苦、线净(苦参碱)、菌线威、绿亨1号、2号等杀虫剂和杀菌剂,通过喷淋、浇灌、拌土、熏蒸等进行土壤消毒。

2.4?合理施肥

2.4.1?增施有机肥

在合理施用化肥的同时,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因为在有机肥的分解过程中,会使细菌、放线菌增殖,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同时也达到了改良土壤的目的。

2.4.2?施用生物菌肥

原料:667 m2需要10 m3左右的生鸡粪、3 000 kg切成5 cm左右长段的杂草、1 kg多维复合菌种、10 kg麦麸。先将菌种与麦麸搅拌均匀,喷水5?6 kg,堆闷5 h;然后将菌种、鸡粪和秸秆三者搅拌均匀,堆成高1 m、宽1 m,长度随料而定的发酵堆,外面盖上塑料薄膜,2?3 d翻1次,一般翻3?4次。发酵好的鸡粪干燥、无臭味。施入土壤后,可使土壤中的有益菌大量繁殖,抑制了有害菌的扩展;生物菌肥中的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可以持续不断地为蔬菜提供营养;可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土壤明显疏松;增加土壤空隙度,土壤容重减少。

2.4.3?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按照蔬菜的目标产量和土壤的有效养分含量,科学计算施肥量,并根据不同蔬菜的需肥规律而有针对性的施肥,以满足不同蔬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要求,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2.4.4?增施中微量元素

在棚室蔬菜的生产中,将硫酸亚铁、硫酸铜、硫酸锌、硫酸镁、硫酸锰、硼砂等中微量元素,按一定的比例混匀后,再与有机肥或氮磷钾化肥混匀,集中施入蔬菜的定植沟或埯中,可使蔬菜茎蔓粗壮,叶色嫩绿,并可防病增产。

2.5?合理灌溉

2.5.1?滴灌

水滴借助重力渗入土壤,在滴头的下方形成一个很小的饱和区,并向四周逐渐扩散至蔬菜根系发达区。滴灌能按蔬菜的需要量灌溉,用水量小、占地面积小、省时省力、降湿防病。

2.5.2?膜下微灌

采用高畦栽培,在畦面中间开一小沟,沟中铺设微灌软管(眼朝上),之后覆盖地膜,蔬菜定植在软管的两侧。膜下微灌不但可节水、降湿、防病,而且由于灌溉时水先喷向地膜,经加温后才渗入土壤,因此对地温的影响较小。

2.5.3?小水浇灌

如果仍采用传统的沟灌方式,则应小水浇灌,因为大水漫灌极有利于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等土传病菌的迅速蔓延,而小水浇灌则可抑制病菌蔓延。

2.6?嫁接防病

嫁接是解决重茬蔬菜土传病害的有效手段。如:黄瓜以黑籽南瓜为砧木进行嫁接、薄皮香瓜以白籽南瓜进行嫁接,不但可以预防枯萎病,而且还能提高瓜类的耐寒能力,并大幅度提高瓜类的产量;茄子的枯萎病和黄萎病也只能通过嫁接的方法才能够根治。

2.7?加强田间管理

2.7.1?地膜覆盖

通过高垄或高畦扣地膜栽培,可抑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减少盐分向土表积聚,同时可有效提高地温、控制空气湿度。

2.7.2?降低湿度

通过扣地膜、多放风、放夜风、放早风、灌水后闷棚升温后再放风等措施来降低棚室内的湿度,同时改变过去传统的沟灌为滴灌、地下渗灌、膜下沟灌或膜下微灌。

2.7.3?覆盖遮阳网

高温易发生枯萎病、青枯病、蔓枯病,在高温的季节里棚室覆盖遮阳网,可有效减轻土传病害及连作障碍。

2.7.4?清洁田园

及时清除棚室内的病叶、病花、病果、病株和枝杈,尤其是整地前或拉秧后应彻底清除植株的所有残体,集中烧毁或掩埋。

上一篇:75%进富水分散粒剂对芒果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下一篇:多样性辣椒新品种——“奥林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