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美好乡村发展困境

时间:2022-03-14 03:28:29

破解美好乡村发展困境

作者简介:张建军,(1967.-),男,单位:亳州市委党校,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摘要:西淝河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生态水系发达、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等有利条件,按照“三化同步”、“三产融合”、“三农提升”的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村庄布点、景区打造四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最终实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群众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关键词:美好乡村建设;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皖北利辛县始终遵循“政府引导、规划引领、政策推动、农民参与”的原则,重点抓好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确发展目标。二是严格规划实施,增强民生效应。三是探索管理创新,激发乡村活力。利辛县已建设新村示范点82个,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2个、各类生态示范村39个、村庄整治点14个,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亮点纷呈。

为更好更全面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让示范带动全面、样板成为普遍,促进美好乡村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利辛县西淝河美好乡村示范带进行了实地调研,总结利辛县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在全面建设美好乡村提供参考,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利辛县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的基本情况

西淝河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生态水系发达、文化底蕴丰厚、交通便捷等有利条件,按照“三化同步”、“三产融合”、“三农提升”的发展思路,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村庄布点、景区打造四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最终实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产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美好、群众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

1.城郊(项目带动)型。如:城关镇苏店新村,该村的规划建设分为“四个板块”:一是新村建设。以土地整治、整村推进为抓手,通过土地调换,对12个自然庄进行整体搬迁,着力打造中心村。二是基础设施。新建道路11.5公里,完成绿化面积7万多平方米,新建2个中心广场和1个垃圾处理站,供电、给排水集中配套。三是社会事业。集中建设了文化广场、小学、幼儿园、卫生室、敬老院和“六位一体”社区服务中心。四是产业发展。规划了占地2000亩,计划投资2亿元的淝畔绿洲怡养庄园,投包括生态会议室、观光农业、采摘园、生态餐厅、垂钓中心等项目,目前已投入使用,解决了当地村民就业。

2.小集镇改造提升型。如:马店孜镇集美水寨,新村建设前,村庄占地2071亩,规划后的新村2454户,占地1533亩,可节约土地1194亩。目前,已新建、改造新居1140户,修建道路36.5公里,疏浚大中沟3条,新挖大塘8面,修建桥梁18处,平整土地近2万亩,栽植各类苗木5万株,拆除违章建筑126处,粉饰外墙立面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70余盏,并配套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健身游园、小学和幼儿园、养老服务中心、新村中心商业区等公共服务设施,营造了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

3.产业带动型。如:王人镇曹店村,由过去的17个自然庄合并成1个中心村,建设了集现代农业示范区、标准化养殖区、新村居住区和工业功能区“四大功能”于一体的新村示范点,全部建成后,可节约土地900多亩,全村近1万亩土地全部流转。目前,工业功能区入驻企业8家,解决就业1000多人,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二、美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协调。具体表现在规划衔接不够,粗糙。由于编制的一些美好乡村的建设规划缺少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部分脱离农村实际情况,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突出 “一村一景”与“一村一品”,不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缺乏 “绿树掩映小院”的农家气息。

2、缺少产业支撑,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产业支撑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光靠财政投入不可能建成美好乡村。目前除个别镇村有较为突出特色产业外,绝大多数乡村没有支柱产业。一些村缺少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不能很好利用,短期内改变面貌尚有困难。

3、基础设施落后,后续管理工作跟不上。虽然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但普遍存在路面窄、路肩不修、路况差、覆盖不全的问题。农村卫生状况不容忽视,尤其是垃圾的处理、污水的处理、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农村安全饮水等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一些村前村后的河道、池塘变成了垃圾池。

4、传统观念落后,土地调整困难。利辛县属于黄淮平原,中原传统文化深厚,传统观念比较保守,土地承包后基层干部为简化工作忽视了宣传,造成大部分群众不知道农村土地属集体所有。各个自然庄大都以姓氏宗亲为主,姓张的不愿到姓李的村庄集居,姓赵怕姓王的排外给气受。为此,土地整合难度大,规划新村建设工作任务重,一部分新村建成后,旧村难以拆除,没有体现出一户一宅的政策优势。

5、控违力度不够,拆除困难。由于新村规划严重滞后,群众建房需求大、期望高,拆除违建执法力度不够,手续不全,或缺乏执法依据,很大一部分群众沿路、不按规划建房现象层出不穷,给后续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具体表现为无法拆除或难以拆除。因为新建房大都是楼房,都是农民辛苦打工甚至是举债建设的,没有资金补偿的情况是很难拆除的。

6、建设资金缺口大,启动资金筹措难。根据“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美好乡村建设标准的要求,各村水、电、路等建设资金庞大,后续的绿化、美化、亮化等工程,虽然在资金上“集中兵力”,“打包使用”,但仍有缺口。同时,由于相当部分项目是“以奖代补”形式兑现资金,项目先期启动资金、建设资金的筹措主要靠“一事一议”、大户捐赠、垫资等形式,无法满足要求。

7、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没有充分体现。

部分村没有真正把农民作为建设美好乡村的主体,言必称,请某开放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风格,农民群众不信任、不放心。

三、实现美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建设美好乡村首先要有一个稳定坚实的村两委班子。调研的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中,两委班子都基本保持稳定。保持基层组织稳定是一项工作得以持久发展的根本保障。基层班子基本都表现为:群众信得过、有能力、有威望,有方法、有经验,干实事、能干事。尤为重要的是有一位群众信得过的好支书,有一位群众支持的好村长,有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带领群众干事业。

(二)要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

要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武装群众,使农民真正明白美好乡村的整体目标是“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使农民真正明白“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就是要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大力推进村镇建设,推动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就是要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形成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三)要有一个好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调研的村都能本着“规划科学、布局合理、逐步推进、分布实施”的工作理念,突出规划引领作用。示范村都分别邀请了专家,结合各村实际,多层次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因地制宜的规划了各村的短期、长期等各种规划,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分析,然后分布推进,逐步实施。如江集镇江新村根据实际情况,在争取农民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了旧村改造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一是要尽早规划。利辛县广大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一大批年轻人走南闯北,在外面学习了先进的技术,接触到了外面新鲜文明的气息,完成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根据调研的情况,其中有60%-70%的自然村里,随处可见新建的楼房立于平房之间的伟岸身姿,有的是村庄前面新建了几幢楼房,而村后仍是一个空壳,形成了“村前新,村后旧;左邻新,右舍旧”的参差场面。若要在这样的村庄里搞美好乡村规划,或是小村庄搬迁可就困难多了,鉴于此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要尽早制定。

二是要全面规划。这项工作做起来量大面广,牵涉到全县150多万人,332个行政村,4183个自然庄,工作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可小视,不可大意。典型引路开个了好头,群众热情高,建后看相好,但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典型引路的层面上,全县还有300多个村,按实际看都已经具备了建设美好乡村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各村大量涌现的新型农民,其实已兼具了两个身份,在外是老板、职员、工人,他们不可能等到典型到了他们村庄的时候才去建设新房,因为他们的儿女也要成家立业也要建新房。因此,美好乡村建设要全面规划。

三是要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就是统筹安排,除做到尽早规划、全面规划外,还要体现出规划的可操作性,要组织相关单位和相关专家,深入到群众中,真正的走下去,接一点地气,听一听群众的意见,看一看群众的需求,“要让农民充分参与”.建议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点的选择要首先考虑水、电、路三通的村庄,以便有效利用已有资源。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能改则改可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旋律加以倡导。因为条件成熟的旧村改建美好乡村,一是节约了基本农田的耕地资源;二是尊重了农民的居住习俗;三是缩短了村民之间和睦相处的磨合时间;四是缩短了美好乡村建设的周期;五是保护了现有的生态环境;六是利用了水、电、路三通的已有资源;七是大量的压低了建设成本。

(四)要有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建设美好乡村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赢得了群众,就赢得了一切”。群众倾力支持、积极参与是建设好美好乡村的基础。调研中接触的群众对于美好乡村建设都充满了很强的期待和热情,基本都做到了在规划上出谋划策,在建设上积极支持,在管理上广泛参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是党员和群众选举产生的,村官虽小责任重大,他们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土地调整及补偿、资金筹措及基础设施配套、拆除旧村及土地复垦、旧村控违及预留宅基、产业规划及文体卫设施布局、建好管理等诸多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要有村两委班子协调研讨,并付诸实施,由此,对村两委班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群众的基础来源于两委班子的群体素质,这个素质包括政治和业务素质,其中的政治素质包括品德高尚与大局观念的强弱,凝心聚力的能力与团结拼搏的干劲,而凝心聚力的能力却是更需要的一点,能否在村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这点更大程度上体现出村两委班子的非权力影响力,若村两委班子非权力影响力大于权力影响力,则说明这个村两委班子具备了一个良好的群众基础。

(五)要千方百计筹措基础设施配套资金

美好乡村建设的充要条件中,有硬件、软件之分,其硬件即是资金,包括政府支持的各类财政资金和群众“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前者是建设资金的主要部分,后者是建设资金的次要部分,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基础设施配套资金,距建设美好乡村基础设施所需配套费用相差甚远。

调研的乡镇都很好地充分利用了村村通工程、土地复垦、农田治理、扶贫开发等整村推进各种项目资金,将相关项目资金集中优先发展先行美好乡村建设村。美好乡村建设比较好的村都积极申报,多方争取,有效填补了资金缺口。

(六)要靠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全力配合

这里所说的各部门全力配合,即指供电、供水、道路建设、美好乡村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等相关单位都要协调一致,若只靠一村一镇或某个单位的努力,很难协调一致。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协调好了,建设周期也过去了。因此,建议县人民政府要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整体部署,全县一盘棋,各部门一个调,通力协作,全力配合,方能打赢美好乡村建设这场旷日持久的硬仗。

(七)要加大农村土地流传的工作力度,做活产业经济

美好乡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发展特色产业,既能为美好乡村建设积累资金,又能培育农民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做活产业经济的基础、关键是盘活农村土地市场,加大农村土地流传工作力度是必然选择。因为土地流传能够较好的解决土地粗放经营的问题,促进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和规范化经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其次,土地流传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效推进土地经营权流传机制的实施,还可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科学分工,解除了土地对农民群众的束缚;为此,建议政府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土地流传工作力度,一要加强宣传引导,不仅使广大群众明白土地流转的方式、原则和程序,更使其明白流转带来的巨大利益和生活保障。二要尽快出台土地流转的实施细则,提出规范性、指导性的政策依据。三要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劳动向非农业产业转移,使更多农民具备离开土地创业、就业能力。四要政府可采取贴息、借款、补助等形式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土地流转中介,由中介运用托包、互换、入股、租赁等多种形式先行流转回土地,集中整理后统一流转给经营大户、产业化企业,实现政府、农户、企业“三赢”。五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招商为手段,以项目为载体,把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和土地流转紧密地结合起来,鼓励和扶持现代大型种植企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规模效应和科技创新效应,促进土地流转,带动农民充分就业,增加收入。

(八)要有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

美好乡村建成后的管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若处理不好,将对全县全面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首先,美好乡村里的亮化、美化工程的完好保护,道路清洁、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设施的使用和维修、文体卫设施的使用和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说到底是管理的人员和经费问题,从调研情况看,经费供给有四种形式,一是靠镇财政供给,二是准备靠旧村改造后增加的土地资源置换所得支付,三是些许管理人员不付费用,四是欠账使用管理人员。以上四种形式都是在产业支撑能力形成之前的权宜之计,要建立一个长效的管理机制,应从根本上下功夫,要把这个问题交给美好新村的住户去讨论、去解决,要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充分相信群众的首创智慧,要耐心细致地问一问美好乡村的住户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如发扬我党的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借鉴外地的先进管理经验,要提高群众的自身修养,摒弃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要教育群众自觉遵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特征的《乡规民约》,自我约束一些不良行为,可制定美好乡村村民“六要六不要”。其次,要建立文明新村、文明新风明白墙,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活动,如挂红花、挂红星、选好媳妇等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的方法,启迪群众自觉适应美好乡村美好的环境,自觉保护美好乡村美好的环境,自觉建设美好乡村美好的环境。再次,当美好乡村建成后,要尽快划定美好环境责任区,约定美好责任区责任人,居住片要一名有能力、肯负责、愿动手、肯动口的村责任人,居住户要有一名手勤、腿勤、脑勤的“三勤”人员参与。最后,管理的费用问题、人员问题待美好乡村产业支撑能力形成后,就迎刃而解了。(作者单位:中共亳州市委党校)

项目支持:2013年度安徽省党校系统委托课题。立项编号:AHDXKT2013026。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新华网2012年11月19日。

[2]《在建设美好安徽新征程上阔步前进》,《安徽日报》2013年01月29日。

上一篇:基于生活方式的农商行目标客户定位 下一篇:试论深度翻译理论在典籍英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