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宁茶结合自血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新思路

时间:2022-03-14 12:29:09

寻常性痤疮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脾胃湿热型痤疮较明显,好发于青壮年,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2009年1月~2012年4月,笔者根据我院老中医邵荣世主任医师独特的见解,提出了用通降法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新思路,应用其自制的胃宁茶袋泡剂结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患者,实践中发现能较好地解决患者难以坚持,复发率高、依从性差等问题,并对此型痤疮的防治有较好作用,远近期疗效稳定。现就相关体会总结如下。

1 从发病机理和治法上分析

相对痤疮的西医治疗远未达到理想的目标[2],中医治疗痤疮分型多样,疗效较显著。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已发展成血瘀、湿热、痰结、肾虚、冲任不调等新观点和新理论。笔者查阅近10年有关脾胃湿热型痤疮的诊治文献,大体归纳为以下三种情况:①脾胃湿热型实证:多用茵陈蒿汤、三黄丸[3]等经方或自拟方加减以清热化湿通腑;②脾虚湿热证:多用四君子汤[4]、参苓白术丸加减等经方或自拟方以益气健脾,加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藿朴夏苓汤等清热利湿之经方[5]或自拟方加减[6]以清利湿热;③脾虚湿浊证:有医家自拟降浊消痤汤治以和胃降浊[7]。由此可见湿热型痤疮的发生、发展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但多数重点放在益气健脾助运、清热化湿上。

笔者自2004年开展痤疮的针灸临床研究与治疗以来,发现大部分此型患者伴有胃脘胀满不适、腹胀、便秘或大便欠畅等症状,有些患者还有慢性胃炎病史,通过服用胃宁茶后症状明显缓解,胃宁茶是我院全国名老中医邵荣世主任医师自制的治疗慢性胃炎的袋泡中药制剂,通过通降之法,解除郁结,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及胃肠动力功能恢复,由此联想到脾胃湿热型痤疮发病机理为胃失通降新思路,并首次提出用通降法治疗此型痤疮。因《素问·痹论》中记载:“生病起于过用”、“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胃为水谷之海,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为逆,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和集中表现。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郁滞成病。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才能奏其纳食传导之功。痤疮患者多为青壮年,平时学习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久思伤脾,生活无规律,或缺乏锻炼,久坐少动,脾运欠佳,加之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之品,日久就会超过机体运化能力,造成胃之受纳、腐熟功能失调,水谷塞滞,内生湿热,上蒸于面而发痤疮,湿浊内生,局部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肤油腻、脂溢,毛孔阻塞,加之湿热毒邪蕴结肌肤,阻碍气机,致气滞血瘀,络脉受损。而细菌如痤疮棒状杆菌等乘机侵入,导致皮肤炎症反复发生,致皮损红肿、脓疮、黑头、囊肿、结节等改变。从临床看, 这些痤疮患者除了面部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外,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脘痞满、脘腹胀痛、食少纳呆、口干、小便黄,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细濡或弦等症状,可见脾胃运化受纳失司与痤疮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故以通降法治疗,能使胃降脾升,受纳运化传导自如,湿热毒邪无处化生,无处可留,无以泛溢肌肤,而达治愈痤疮之目的。

2 从综合治疗模式上分析

在此机理指导下,临床中遇到此类患者我们在针灸治疗痤疮时,除了面部皮损治疗外,更注重调理脾胃,加取中脘、下脘和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阴陵泉、天枢、腹结、上巨虚、足三里、内庭穴以调畅脾胃气机,增强胃肠蠕动。治疗后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因针灸就诊次数多,见效慢,有些患者难以坚持而影响疗效; 为方便患者治疗,2009年我们又开展了自血穴位注射治疗痤疮,每次自血治疗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副作用,因此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但脾胃湿热型痤疮患者多病程较长,湿性缠绵,与热胶结,更难化解,易反复发作,单用一种方法难以奏效,而且临床上部分患者因工作学习忙而无法前来坚持治疗,结合常规中药汤剂量多、味苦、药性寒凉,多服易伤胃,且服用携带不便、费用偏高,导致有些患者依从性较差。为弥补以上不足,我们临床采用胃宁茶袋泡剂与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这一中医综合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创新模式,大大方便了患者治疗,可以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坚持有效而耐受的治疗。

胃宁茶治疗慢性胃炎包括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8]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已经过科研论证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很好,《内经》云:“有诸内必形诸外”,痤疮不是一个局限性皮肤病,与脏腑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脾胃湿热型痤疮发病机理和临床症状都与脾胃湿热型慢性胃炎相近,而且临床发现此型部分患者伴有慢性胃炎病史,遵循中医异病同治理论,我们开始用胃宁茶袋泡剂结合自血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结果皮损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诸多症状迅速改善,疗程缩短。更为可喜的是胃宁茶采用袋泡剂型,炮制过程中既重视芳香行气药有效挥发成分的保留,将其他药物浓缩成浸膏颗粒,减少了服用体积,又有利于保存药效,克服了中药煎剂使用、携带不便的弊端。且味道芳香,频频当茶饮, 既可减轻胃肠道的刺激,又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腑,加之价格低廉,患者愿意接受,近效远效均满意。

从胃宁茶组方来看,由苏梗、厚朴、炒枳壳、淡吴萸、黄连、姜半夏、陈皮、莪术、佛手、绿萼梅、白蔻仁、蒲公英、制大黄等药物组成。由本院制剂室将上药含挥发油部分研成细末,其余部分水煎、浓缩成浸膏颗粒制成袋泡剂。每包5g,每天1包,每日反复冲泡当茶饮。采用连苏饮加味,其中苏梗行气宽中;厚朴燥湿散用以运脾,行气导滞而除胀;白蔻仁化湿和胃,行气宽中;吴茱萸疏肝理气,温中止痛,降逆止呕,与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的黄连配伍为左金丸;姜半夏降逆止呕,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莪术活血化瘀,消积、和络、止痛;枳壳破气消积,祛痰除痞,与白术配伍为枳术丸,寓消于补,对痤疮日久有硬结者尤为合适;佛手理气和中止呕;蒲公英甘寒清热不伤阴,解毒消炎杀菌;制大黄泻火导滞,行瘀通经。本方辛开苦降,寒温并施,行气通络,采用通降之法,能解除郁结,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及胃肠动力功能恢复,现代药理和临床实验研究[9]都证明胃宁茶袋泡剂可以解除壅积,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排空及胃动力功能恢复。

从自血穴位注射疗法(以下简称自血疗法)的临床作用来看,自血疗法集针刺、放血、穴位注射于一体,可疏通壅滞之湿热,使皮肤之瘀、湿、热之邪有出路,又可加速面部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增生。注入的血液在穴位里温和持久的刺激、血液缓慢吸收的脱敏等作用还可激发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调节内分泌紊乱状态,加快治标的时间,无副作用,血液在穴位处存留时间较长,可增强与延续穴位的治疗效能。通常所取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善治皮肤病,肺俞为肺的背俞穴,两穴相配可迅速疏散热邪,行气活血、通腑排毒;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合穴,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是人体的强壮穴位,足阳明胃经循行于痤疮皮损好发生的部位, 取足三里既可祛邪治标,又可扶正固本,抵御外邪入侵。四穴相配可调节脾胃功能,使脾胃之积热、湿毒不得停留,痤疮无以为发。

3 从临床实践分析

对临床观察病例的纳入标准为:釆用痤疮国际分类法(即三度四级分类法),以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级作为线索辨证,其中Ⅰ~Ⅲ级列入观察范围。同时符合脾胃湿热型症候诊断标准: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胃脘胀满、腹胀、口干、口臭、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排除标准:①年龄在16岁以下或40以上者;②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或糖尿病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职业性痤疮或碘、溴等引起的药物性痤疮、面部患有马拉色菌毛囊炎、酒渣鼻等疾病者;⑤近30天内服过治疗本病的药物或7天内外用过治疗本病的药物者;⑥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者。

近1年来,我们对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脾胃湿热型患者观察,其中25例痊愈,面部炎性丘疹、脓疱消失,胃脘胀满、腹胀、便秘、口干口臭症状都明显改善或消失,舌苔由黄腻苔转为正常,愈后3月通过电话或当面随访,22例患者未复发,肤色还变红润光泽,疲劳乏力感明显消失, 3例因熬夜和饮食不节复发,但症情较轻,仅少数粉刺和丘疹,经上述方法治疗数次后又恢复正常。

4 从临床意义和展望分析

胃宁茶袋泡剂结合自血穴注疗法首次提出了胃宁茶在脾胃湿热型痤疮中的应用,扩展了胃宁茶的应用范围。在脾胃湿热型痤疮的发病机理、治法和中医综合治疗模式上均有创新,具有疗程缩短,疗效确切巩固,复发率少,服用和操作方法简捷安全,费用低廉等优势,该疗法在临床已初步应用,疗效和患者依从性也颇令人满意。并有很好的预防保健作用,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在临床上开展更深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胃宁茶结合自血疗法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近远期疗效,为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中医综合治疗提供一条新思路和新模式。

[参考文献]

[1]Katsambas A,Papakonstantinou A.Acne: systemic treatment [J].Clin Dermatol,2004,22(15):412.

[2]陈丽妹.不同选穴原则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

[3]秦万章.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第12卷皮肤科.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

[4]刘春芳.梁贻俊教授治疗痤疮经验[J].中医药学刊,2006,24(12):2186-2187.

[5]陈德监.加味茵陈蒿汤治疗脾胃湿热型女性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D].南京年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0,1~6.

[6]韩丽华.从脾胃论治痤疮病例分析[J].实用内科中医杂志,2007, 21(6):72.

[7]杜长欣.和胃降浊法治疗青少年痤疮40例[J].山西中医,2005,21(1):23

[8]邵荣世. 胃宁茶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0例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9):1902-1903.

[9]邵荣世 季雁浩 顾庆华等,胃宁茶袋泡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机理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12):56-58.

[收稿日期]2012-05-07 [修回日期]2012-09-07

上一篇:与上师饮茶:老去的智慧 下一篇:儿童上睑下垂的病因、病理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