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时间:2022-03-14 02:07:27

【前言】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农业气象灾害类型 1.1干旱灾害 农业干旱不同于气象干旱和水文气象干旱, 气象干旱是由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农业干旱是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 发生水分亏缺, 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进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的现象。农业干旱...

探讨气候变化对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

摘要:本文介绍了农业气象灾害类型,论述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分区域农业病虫害变化,对今后的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灾害;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P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十几年来,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各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强,导致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产已经产生了深刻,本文综述国内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文献,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1农业气象灾害类型

1.1干旱灾害

农业干旱不同于气象干旱和水文气象干旱, 气象干旱是由降水和蒸发的收支不平衡造成的异常水分短缺现象。农业干旱是由外界环境因素造成作物体内水分失去平衡, 发生水分亏缺, 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进而导致减产或绝收的现象。农业干旱涉及到土壤、作物、大气和人类对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因素, 而且与社会经济关系密切。中国大部地区旱灾严重, 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比洪涝更为严重, 是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主要制约因素。

1.2 洪涝灾害

农业洪涝可分为洪灾、涝灾、湿害, 这3 种类型的洪涝密不可分。洪涝的形成与降水量、地理位置、土壤结构、植被、以及季节、作物生育期、防洪设施等密切相关。但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持续性暴雨、特大暴雨造成江河洪水泛滥淹没或冲毁作物, 造成减产或绝收。全国大部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十分明显, 洪涝灾害较为频繁, 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气象灾害。

1.3热害

气候变暖,高温热害、伏旱将更加严重,目前对中国亚热带农业生产的影响已十分突出,暖温带也有不同程度的类似问题。热害高温胁迫已经限制了作物生产,影响玉米、大豆、高粱、谷子等的种植和产量,水稻、棉花的生长发育也受到强烈抑制。 高温是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的危害主要是几个方面:在高温的影响下,农作物的呼吸消耗急剧增加,使净光合积累迅速下降,持续高温下作物会很快衰弱;作物的花器官对高温最为敏感,如水稻盛花期遇高温,花粉粒发育畸形率显著增加,花粉管尖端破裂而失去授精能力,形成秕粒;高温还可使作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或积累有毒物质而直接受伤;高温使处于乳熟期的早稻逼熟,降低千粒重而减产。中稻空壳率和秕谷率随着开花期的平均最高气温的上升而增大,千粒重随着开花期的平均最高温度的上升而减小。另外,高温往往和少雨相伴出现,由于高温少雨,造成土壤失墒严重,极易造成干旱,还有利于某些耐热的作物虫害发生等等。

1.4冷冻灾害

农业冷冻害主要包括低温冷害和冻害, 而冻害包括霜冻害和寒潮冻害。低温冷害主要是指作物在生长期间因温度偏低,影响正常生产,或者使作物的生殖生产过程发生障碍,导致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冻害是在植物越冬期间,在低于 0 ℃的严寒条件下,作物体原生质受到破坏,导致植株受害或死亡的现象。冻害包括霜冻害和寒潮冻害。冻害一般发生时间是秋、冬、春季,冷害发生在春、夏、秋季。由于不同地区作物的种类不同,在某个发育期对温度条件要求的差异,因此,冷害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亦有不同的灾害名称,如“倒春寒” 、“夏季低温” 、“秋季低温” 以及“冬季寒害” 等。

2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空间分布主要是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而其分布的变化除了受经济行为的影响外主要受气候变化影响。气温升高增加了各地的农业热量资源,促进了复种指数增加和农业气候带向北向西推移。气候变暖使各地的潜在生长季有所延长,≥0 ℃积温有所增加,双季稻种植北缘由原先的28°N 推进到31°―32°N地区,稻麦二熟由原先的长江流域推进到华北平原的北缘(40°N );华北地区两年三熟制已改为冬小麦—玉米一年平播两作;我国冬小麦种植北界(长城沿线)与我国20世纪50年代所确定的冬小麦种植北

界(长城沿线)相比,从大连(38°54′N)推移到了抚顺—法库—彰武一线(42°30′N ),北移了近4 个纬度,这些导致我国复种指数逐年增加,有效地促进了粮食增产,随着热量增加,喜温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增加。甘肃省因气候变暖使喜热作物棉花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棉花种植海拔高度提高100m,其主产区河西走廊的种植面积比20 世纪80 年代扩大了7倍,喜温作物玉米、谷子等作物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复种指数提高。气温增加明显,越冬作物冬小麦、冬油菜西伸北扩,冬小麦的种植海拔高度超越2000m。我国北方干暖化趋势明显,南方洪涝灾害频发,不同地区的种植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甘肃近些年玉米及马铃薯种植面积有所增加,小麦播种面积有所下降,是农民适应干暖气候特点而自觉调整了作物种植比例;甘肃省中部半干旱地区,干旱灾害发生频率非常之高,小麦产量低而不稳,而耐旱作物糜、谷、马铃薯、胡麻、豆类等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在洪灾胁迫下,地跨湖南和湖北的两湖平原,通过发展早熟早稻品种与迟熟晚稻组合搭配错开洪涝高峰期,部分实现了农业避洪减灾。

3分区域农业病虫害变化

中国幅员辽阔,地跨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也相差很大。尽管50 a 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均升高了,但各地区降水量的变化却不同,如,华北、西南地区降水减少,松花江、长江、珠江流域,以及西北地区降水却增加了。

因而,分区域探讨气候变化农业病虫害的影响十分有必要。

将全国各地区气象要素与当地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做相关分析,发现中国西南地区农业病虫害主要受日照时数、降水量与冬季最低温度的影响。中国西南部地区,山区丘陵较多,近40 a(1961 -2000 年)西南大部地区降水增加、湿度增大明显,气温升高,日照时数减少,而四川盆地气温则呈下降趋势。此类地区病虫害发生面积与日照时数呈反比,也就是说日照时间越长越不利于农业病虫害的发展。而冬季降水与病虫害发生面积呈正比,夏季则刚好相反。冬季最低温度越低越不利于病虫源越冬。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均有利于农业病虫害的发生发展。

西北地区不同于西南部,近 30 a(1961 -1990 年)升温显著,部分地区降水增加,表现出暖湿化趋势。温度与降水是影响该地区农业病虫害发生面积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多、空气湿度大有利于喜湿性病害如小麦条锈病、小麦赤霉病等的发生发展,但对蚜虫、棉铃虫等虫害的扩展蔓延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像小麦条锈菌这类好阴凉喜湿,怕干旱高温的病害,冬季气温高有利于其发展而夏季高温则不利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发展。同时,该地区降水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小于温度的影响。也就是说该地区气候变暖对农业病虫害的影响将更加显著。

4结束语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规避极端气象和气候灾害风险,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将面临一个新的课题。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和保证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并需要兼顾考虑气象灾害风险,我们迫切需要对作物配置和种植制度进行重新分析和规划,减少风险,增加效益。

参考文献

[1] 邓振镛,张强,徐金芳,等.全球气候增暖对甘肃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2008,23(10): 1070-1078.

[2] 杨晓光,刘志娟,陈阜.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可能影响Ⅰ.气候变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和粮食产量可能影响的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2010, 43(2):329-336.

上一篇:关于水利技术创新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下一篇:预控顶上向分段落矿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