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3-14 01:40:25

谈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学科,重在培养能力。如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掌握驾驭祖国语言的本领呢?小学语文第一学段教材很适合义务教育低学段儿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把单项学习和综合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学会合作,参与探究,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一、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新颖别致的形式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教学中广大实验教师应利用教材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是用好导语。每个单元前设置了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导语和问题,一句句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或教师声情并茂、热情洋溢的朗读,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二是用好情境图。新教材每课都安排了生动的情境图,老师采取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编一编,用一用等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语言环境中轻松愉快的学习汉语知识。

三是充分利用课后和语文百花园中的思考练习题使学生乐学。课后和语文百花园中的思考练习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富有童趣,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后还设置了激励机制,比如给自己画一条小鱼、画一朵小红花等;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编排创设了一些游戏活动,比如演一演、唱一唱、看谁说得多、汉字接龙等等。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读书,去思考,去讨论和发现问题。

从教学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坚持两个原则: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

二、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课堂既不能成为老师的主宰,也不能成为少数优生的舞台。应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时空,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平台。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表现为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通过多向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发言的积极性高,有利于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可能地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群体互助功能,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互相启发合作探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刚刚入学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相互合作的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组内学习时,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产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他人的意见,在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能统一时,难以宽容他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他人的意见加以补充,课堂秩序较乱,影响教学效果。所以刚开始时合作的人数不能太多,以2人合作为主。在合作了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逐步过度到4人合作小组,如另一位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一段文章时,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能提出什么问题供大家思考;然后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在小组内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并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并注意倾听和思考别人的意见;最后选出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结果。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断深入各小组,帮助小组长组织、协调,鼓励小组成员参与、互动。

无论哪种合作方式,教师都应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准备交流;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序;有的作音量控制员等……角色随时变更,使之机会均等。教师对学生发言、倾听、评价、质疑等处处参与其中,时时促使学生了解彼此,反思自己,反馈他人。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的合作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如何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步:激发导人,自学探究。

1、导入的内容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紧密结合所学内容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感知所学新内容。

2、要让学生在感知中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要求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乐于探究。清朝唐彪认为:“凡理不疑则不生悟,唯疑则后悟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较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自学探究后,紧扣结合所学内容的主题质疑问难,组织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共同探讨。教师或学生从中筛选出有价值或挑战性的问题小组合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互相研讨、交流、补充,使问题越来越清楚、透彻,从而达到感悟课文内容的教学目的。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1、利用游戏表演、竞赛、讨论等形式总结、强化和扩大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2、教师为学生创设各种条件、情境,结合课后练习和语文大课堂等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教学绝不单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素质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儿童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同时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上一篇:加强健康教育 塑造健全人格 下一篇:在悲观中寻找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