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 不断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时间:2022-03-14 12:53:38

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 不断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摘要]一、利用教材内容,讲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情感。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他们乐于提问题。三、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四、变换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 动手操作 变换练习 提高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没有情感色彩和毫无情绪反映的纯粹认知活动是不存在的。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情感作为学生创造机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因素,问题成为推动某种具体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可以强化或抑制认识发展过程,并影响和制约学生活动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在讲座素质教育进课堂,数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大课题里,研究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知、情统一规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利用教材内容,讲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情感。情感是学生后天接受教育的产物,因此,学生情感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往往是以教师引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动力的,而这种原动力是引起他们情绪共鸣的基础,它能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一课《准备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儿童对彩色图画的敏感,制作幻灯片,配上富有启发而有趣的谈话。幻灯片的画面:小鸟在蓝天飞翔,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高高地飘扬;整洁的校园,学生在操场上踢球,在花园里浇水,两名儿童正在向老师行礼问好;1~10的阿拉伯数字等,学生通过感官的刺激获得满意感,开始认识到学校、老师、同学是多么可爱,经过内心体验,形成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亲切感,最后将这种体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讲故事是学生喜爱的方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使学生百学不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所教知识编成故事让学生学习,有利于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同学们排好队去公园,小青前面有8个同学,后面有6个同学,这一队共有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很快地列出8+6=14(个)。这时教师不是急于将答案告诉他们,而是给他们放一个录音故事:“有一天,15只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雁妈妈的带领下,从山的一边飞到另一边,飞到另一边后,雁妈妈一数叫了起来,不好!丢了一只,可她向前看看,向后数数,她的孩子并没有少,奇怪,15只大雁怎么会变成14只呢?“同学们顿时大笑起来雁妈妈真糊涂,她怎么把自己给忘了。在笑声中,有些同学恍然大悟:我也好糊涂呀,怎把小青给忘了!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兴趣。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他们乐于提问题。学生思维的开启需要各种刺激和诱导,各种刺激和诱导中最有价值的莫过于疑问引起的思维。这就是说,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这一内容时,教师一开始便从童话引入并打出孙悟空和猪八戒的投影图,带着角色的语调解说:“一天,孙悟空对猪八戒说:‘八戒,我要外出办事,留有160颗桃子给你们作午餐和晚餐用,你午餐吃1/2,晚餐吃1/4,好吗?’猪八戒不满意地说:‘不,太少了,我午餐吃1/5,晚餐吃1/6,这样一天才能多吃一点。’”教师接着问:猪八戒说得对吗?生动的图面以及童话般的解说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接着教师就引入新课,告诉学生,要想知道猪八戒说得对不对,我们通过学习分数加法的意义和定律就知道了。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后得出加法交换律的意义,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三、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操作活动既是手与眼的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也是手与脑的密切沟通,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言语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学生动手操作时,在视觉和触觉运动协同感知事物的同时,内部语言悄悄地展开了思维,他们在操作中获得形象和表象,同时又推动着他们进行质疑。因此,操作活动也是一种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兴趣,使他们乐于提问题的一种主要形式。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先让学生在桌面上摆一行10个的,再让他们在的图形下面摆一行7个的

(即

接着说,你们看到这两行图形,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看着桌面上自己创设的情境,跃跃欲试,提出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几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少几个?正方形和三角形一共有几个等问题,由此可见,学生能提出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四、变换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不同阶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练习形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只有采取多种不甘落后 练习,才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教科书上的练习形式外,可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题目,采取寓教于乐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例如班级有58位同学,到公园租船,那里有5人坐的小船,每船每小时40元;有7人坐的大船,每船每小时50元。想一想,可能有多少种租船的方法?比较一下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合算?更进一步探究一下,你能否找到一些规律,找到最合算的方法?再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出这样一道题:“王师傅3天加工18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再做12天共做多少个零件?”要求学困生用一种方法解,中等生作二种方法解,学优生用三种方法解。每个层次若多用一种方法就予以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营造认知与情感和谐统一的氛围,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桂平市西山镇厢东小学)

上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下数学作业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