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与教学应用

时间:2022-03-13 01:40:11

非线性演示文稿的设计、制作与教学应用

摘 要: 非线性演示文稿突破了传统线性演示文稿单线条时序的限制,能够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且其出色的演示效果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因此,文章对非线性演示文稿展开研究。通过确立其设计原则,规划其设计与制作流程,并以AxeSlide软件为例讲解具体制作过程,最后说明其在教学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以期为非线性演示文稿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线性演示文稿;线性演示文稿;设计;制作;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85-05

演示文稿在教学、演讲、培训、交流等活动中广泛应用,起着展示内容、丰富演讲等作用,按照结构可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大类。其中PowerPoint作为线性演示文稿的典型,制作简单、容易操作的特点使其成为广大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于教学中的不二之选。但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内容结构设计模糊[1]、很少使用有意识的跳转交互控制[2]、演示文稿页式呈现方式的线性特征与知识的非线性结构不一致[3]等问题,是PPT这类线性演示文稿难以避免的。尽管通过超链接、重复页、标注等策略能相对更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但仍不如使用非线性演示文稿那般简便,且非线性演示文稿的无限画布与非线性演示风格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4]目前,非线性演示文稿已逐渐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尤其将其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内容,正成为MOOC视频资源制作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一种方式。

一、非线性演示文稿概述

非线性演示文稿相较于线性演示文稿的最主要特征是演示内容的结构化呈现。非线性演示文稿为一张承载了演示内容的无限大的画布,画布上各元素的位置、大小、距离等表示演示内容间的关系,在演示过程中,通过缩放、平移、旋转等功能实现非线性地演示内容,创造出绚丽的演示效果,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非线性演示文稿突破了线性演示文稿单线条时序的限制,简便地实现了整体到局部的切换,所展示界面不仅有X、Y位置上的变化,还有Z轴上的变化,营造出一种2.5D/3D的空间效果。[5][6][7]最早的非线性演示工具是Prezi。表1为线性演示文稿与非线性演示文稿的简单对比,下面介绍非线性演示文稿的突出优势。

1.系统性与结构性一体化

非线性演示文稿的呈现方式是“步序+画布”,其一个步序类似于线性文稿中的一页文稿,画布上各元素在画布上的位置与大小可从整体上反映演示内容的结构,在演示过程中可按照既定步序一步步播放文稿,也可根据需要随机放大或缩小画布上的任意内容,从而使得文稿的设计与展示过程兼具系统性与结构性。图1表示线性演示文稿与非线性演示文稿在设计与展示时的差别。

2.内容展示自由化

非线性演示文稿的背景是一张无限大的画布,在画布上任意位置可插入展示元素,然后通过放大或缩小的功能实现对这些元素的展示,不必担心元素过小而看不清,突破了线性演示文稿篇幅和格式的限制,使得对展示元素进行布局变得非常自由,方便地呈现元素间的结构关系。当对较多页的线性文稿进行展示时,演讲者难免会迷航,而非线性演示文稿的所有内容全部在一张画布上,一目了然,可避免一时找不到相应内容的情况。此外,非线性演示文稿所具有的表达层级关系、无限延展等属性,使得其在某种程度上可实现概念图、脑图的功能。[8]还有缩放、平移、旋转等功能使非线性演示文稿集演示视觉效果酷炫与内容演示随心所欲于一体。

二、设计原则

为使演示文稿起到有效地呈现与表达内容的作用,设计很重要。作为教学内容载体的非线性演示文稿,其受众是学习者,设计过程中要做到换位思考,要从学习者的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从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演示文稿,能让演示文稿更容易理解、更生动、更具吸引力,从而引导他们发现所呈现内容的价值,感知思考的过程,并最终认同我们的观点,甚至采取相应的行动。本文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确立以下非线性演示文稿的设计原则,以保证充分发挥非线性演示文稿在内容结构展示与呈现效果上的优势。

1.结构化原则

布鲁纳曾提出“学科结构论”,认为不论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事件或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9]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Feldman通过元分析的方法得出与学生成绩和对教师的评价最相关的是对课堂组织和结构的评级。[10]可想而知,教学内容的结构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关于PowerPoint效果的研究中,得出PowerPoint的主要特征是提供了演示内容的结构,并且通过演示内容的结构可提高演讲者组织和控制演讲的能力[11]。因此结构化在能够充分体现出演示内容结构的非线性演示文稿设计中是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是这类文稿设计的开端,同时又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之中。奥苏伯尔在认知同化理论中指出,为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和认知结构的发展,需经过同化这一心理机制,同化即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不断充实、完善和建构认知的过程,最终实现外在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内在认知结构。[12]基于同化理论,奥苏伯尔提出的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模式,不断分化与综合贯通原则以及先行组织者策略为文稿内容的结构化组织提供了重要指导。

2.情绪设计(Emotional Design)原则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层面上影响较为广泛的一个概念是三维教学目标,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看到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认知与情感是彼此有关联的。Donald Norman[13]说道:吸引人的事物总是让人心情愉悦,这反过来促使他的思维更有创意……积极的情感对学习、好奇心以及创意思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14]Moreno[15]提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情感理论(Cognitive-Affective Theory of Learning with Media, CATLM)为情绪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该理论拓展了Mayer的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主张将动机性因素和情感因素作为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16],并提出多媒体学习材料视觉设计的两大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其中情感功能与影响学习者态度和动机的多媒体学习材料有关。[17]情绪设计是指对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中可能影响学习者情绪的因素进行控制和设计。[18]Eunjoon Um与Jan L. Plass发现情绪设计的多媒体学习材料可使学习者产生积极情绪,从而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与转化,提出情绪设计的法则包括将课程中关键元素拟人化(Personification)和注重视觉吸引力等。[19]Jan L. Plass等人研究颜色与形状在情绪设计中对学习者的影响,结果说明使用暖色而非冷色,使用圆的或人脸型的图形而非方的或非人脸型图形更有助于学习。[20]情绪设计原则的应用将使得所设计的学习材料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与呈现效果。

三、设计与制作流程

数字化故事叙述(Digital Storytelling)是将讲故事的艺术和多媒体技术(如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结合起来的一种叙述方式。[21]在教学中应用时,要求学生以数字化故事叙述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数字故事作品,制作六要素是:明确的观点、吸引人的问题、富有感情的内容、叙述者的声音、音乐的魔力、有效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制作过程包括剧本撰写、资料搜集、制作故事情节板、修改剧本和情节板、制作数字故事、。[22]这样的方式可以构建一个良好的内容体系,并为内容叙述带来乐趣,有助于信息分享。在设计非线性文稿时可借鉴这一方式,将非线性演示文稿视作数字故事加以设计与制作。

在结构化与情绪设计原则指导下,本文设计的基于数字化故事叙述的非线性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流程如图2所示。

1.设计阶段

(1)确立主题

确立主题是设计演示文稿的首要任务,想要通过演示来传递的主题决定着演示文稿的风格与色调。不同的风格与色调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印象,通过风格与色彩搭配能够更好地烘托出主题,使人对于所演示的内容更有兴趣。例如暖色调给人以热烈、欢快的印象,冷色调给人以安静、沉稳的感觉,历史主题宜采用古风系列素材,计算机知识宜采用科技感十足的设计,自然风景展示宜选用绿色系等,通过对主题的正确理解与把握,选定文稿的风格与色调,为后续工作确立前进方向。

(2)构思内容框架

对内容框架进行构思需严格遵循结构化的原则,只有对内容的结构进行良好的构思与设计,才能使材料在呈现之后较好地被学生认知与加工,促进知识的建构。按照Mayer对知识结构的划分,认为基本知识结构包括过程、比较、概括、列举和分类。[23]对于每一种结构的描述,以及展示时的大致形式与设计要点如表2所示。通常一个演讲主题在不同层次上包含多种结构的内容。

2.制作阶段

(1)素材搜集

制作时需要搜集的素材包括文稿背景、内容结构展示元素、内容展示元素、其他多媒体素材等。文稿背景应当切合文稿主题,由于非线性演示文稿的背景即演示文稿画布,考虑到画布上各元素的布局与呈现需要,建议选用相对朴素的背景,以避免背景图案与所展示元素的堆积使画面显得杂乱。所有展示元素的风格、色调与文稿主题要相适应,内容结构展示元素需契合内容结构。由于非线性演示文稿的画面会进行缩放,因此对于文稿背景与内容结构展示元素,建议尽量使用矢量图或高质量位图,以避免因缩放而导致画面失真。在非线性演示文稿中常使用svg格式的矢量图,部分制作工具自带svg素材库,并能够对所插入的svg元素进行简单的编辑。同时素材搜集时注意关键元素拟人化、视觉吸引力等情绪化设计法则的运用。

(2)新建文稿

常用于制作非线性演示文稿的工具有Prezi、AxeSlide、Focusky,这三款软件的使用方法类似,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Prezi作为非线性演示文稿的鼻祖,功能强大、界面美观、多终端(Web网页端、Windows和Mac桌面端、iPad和iPhone移动端)、支持云端编辑,但由于该软件未发行中文版,因而在国内使用时容易出现反应慢、不稳定等现象;Focusky与AxeSlide同为模仿Prezi而发展起来的本土非线性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但两者采用的技术、账户类型等不同:Focusky具有丰富的系统功能与原始素材,支持多种格式的多媒体文件,设置了从免费版到企业版共5种类型的账户,并根据账户收费金额的不同开放不同功能;而AxeSlide则完全免费,界面简洁、小巧轻便、容易上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软件来制作文稿。

(3)创作主界面

创作主界面类似于制作线性演示文稿中的首页与目录页,确立文稿的基本内容与风格。以上三种非线性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均提供了模板供用户使用,也可新建空白文稿,自行设计文稿风格与内容框架。新建空白演示文稿后,首先对文稿背景加以设置,然后添加文稿内容结构展示元素,并将文稿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加以说明,如此形成了文稿的概览图。通过这个概览图可以看出文稿的主题、内容结构与风格等。

在文稿现有内容结构基础上,按照展示内容的顺序依次将所需展示的元素添加至文稿相应位置,并添加步序作为展示时特写的镜头,并对每一步序进行编辑、美化,通过添加动画、灵活运用多媒体文件、调整步序顺序等使内容呈现清晰、界面美观,使演示过程富有吸引力。在对步序进行编辑时要注意运用情绪化设计的原则,使文稿能够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5)检验

检查并预览所制作的文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内容上没有遗漏,播放过程流畅。在检验时模拟演示文稿应用的整个过程,有利于发现问题,熟悉文稿内容,保证实际演示时的效果。

(6)/导出

在文稿制作完成后,需将文稿加以保存。以上非线性演示文稿制作工具不仅可将文稿保存为可编辑的源文件,还可将文稿以便携文档(.zip)的形式到用户电脑上,其他用户可以在任意电脑上直接播放和演示文稿,无需安装非线性演示文稿制作工具。将文稿保存为便携文档格式能够更方便地加以应用,建议或导出为该类文档。此外,以上工具均支持将文稿导出为pdf文档,AxeSlide与Focusky还支持将文稿导出为视频。

四、非线性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样例

表4以“教学系统设计模式”为主题,以AxeSlide为制作工具,举例说明设计与制作非线性演示文稿的过程。

五、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多角度展开的有关非线性演示文稿的研究与讨论,推动了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汪琼教授所开设的高人气课程《教你如何做MOOC》应用Prezi来制作视频资源,对非线性演示文稿在MOOC中应用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该课程“MOOCs建课推敲之视频篇”中,专门分享了用Prezi制作演示文稿的经验,推动了非线性演示文稿在MOOC中的应用。将非线性演示文稿应用于MOOC中r,往往是以视频的形式,可通过对文稿演示过程录屏或直接导出为视频文件的方式实现。

尽管非线性演示文稿在内容结构与展示效果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在教学中加以应用时,应从展示内容、学习者特点、便捷性等方面考虑是否选择制作非线性演示文稿作为教学课件,切忌犯以下错误。

1.为技术而技术

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技术的应用都应当以实现教学目标、促进教学为目的。教学的过程是教学内容传递的过程,而非技术展示的过程。对于那些通过非线性演示文稿并不能凸显优势,甚至不如使用传统线性演示文稿展示效果的内容,切忌一味关注技术,而忽视了内容的适用性。

2.重效果轻内容

非线性演示文稿中各元素可以在无限延展的画布上任意地旋转、缩放,营造出酷炫的演示效果。然而若不能将这些效果与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而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炫丽,会让学习者感觉到华而不实。此外,过多的旋转与缩放会使观众产生头晕目眩的感觉,影响学习兴趣,严重者甚至会让人产生抵触心理。

总之,在应用时以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为首要目的,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围绕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加工,为学习者设计出更有利于学习的课件,使非线性演示文稿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朱书强.PowerPoint教学演示文稿中的内容结构呈现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2):65-67.

[2]陈富,王嘉毅.大学教学中PPT应用效果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9-37.

[3]高鸥.演示文稿内容结构呈现方法比较研究[J].软件导刊,2015,14(10):68-71.

[4]Chou P N,Chang C C,Lu P F.Prezi versus PowerPoint:The effects of varied digital presentation tools on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5(91):73-82.

[5]维基百科.Prezi[EB/OL].http:///wiki/Prezi.

[6]百度百科.Prezi[EB/OL].http:///link?url=ptjZTEDRbP1l2Vl3L3_H0OUz64xq2dkpyAtjn8VXW v5zFUwg0N9rVDbCUeT4ZvhBrY8iWTGDxyyLTrdYWz2a3a.

[7]百度百科.focusky[EB/OL].http:///link?

url=_TiztAyEGlbMbfD0JsMAs2mpHj9tl-NPVVtHGDTf 2oFZ6ZZJT4DU5D4JXl0F2jocafsVYrsIG3YujRfqaMFBTK.

[8]马萌.新型演示软件Prezi介绍及其教学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124-128.

[9]布鲁纳.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31~33.

[10]Feldman K A.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tudent ratings of specific instructional dimension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Refining and extending the synthesis of data from multisection validity studie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89,30(30):583-645.

[11]Hlynka D,Mason R.PowerPoint in the Classroom: What Is the Point?[J].Papers in Regional Science,1997,82(2):155-174.

[12]王惠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2):67-70.

[13]Norman D A. Emotional design :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 / Donald A. Norman[J]. 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Everyday Things, 2004(27).

[14](美) Reynolds, G.著.王佑、汪亮译.演说之禅设计篇・完美呈现的设计原则和技巧[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0-11.

[15]Moreno, R.(2005a).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Promise and pitfalls. In L. PytlikZillig, M. Bodvarsson, & R.Bruning (Eds.) Technology-based education: Bringing researchers and practitioners together (pp. 1-19). Greenwich, CT: 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16]Moreno R,Mayer R.Interactive Multimodal Learning Environment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7,19(3):309-326.

[17]Moreno R.Optimising learning from animations by minimising cognitive load: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signalling and segmentation methods[J].Applied Cognitive Psychology, 2007,21(6):765-781.

[18]翟金虎.情绪设计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12-13.

[19]Um E,Plass J L.Emotional Design in Multimedia Learning[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2,104(2):485-498.

[20]Plass J L, Heidig S, Hayward E O, et al. Emotional design in multimedia learning: Effects of shape and color on affect and learning[J].Learning & Instruction,2014,29(29):128-140.

[21]休斯顿大学教育学院数字化故事叙述教育应用网站[EB/OL].http://digitalstorytelling.coe.uh.edu/page.cfm?id=27&cid=27.

[22]陈静娴.数字化故事叙述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23](美)~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6:65-67.

上一篇:住宅室内打造植物墙,将四季如春的感觉带进家门 下一篇:中科睿光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