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文”与“作文”的关系

时间:2022-03-13 08:35:17

谈“课文”与“作文”的关系

读写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同时,也是《大纲》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母庸置疑,这是语文教师形成的共识,更是考试指挥下的必然。因此,语文教师对它们的偏爱和执着就可见一斑了。然而,许多教师付出并不等于回报,时间与水平难成正比,究其原因,跟他们在教学实践中把作文截然分开有很大关系。

语文课中常存在这样的怪圈:课文就是课文,作文就是作文,似乎“一山”难容“二虎”,二者神圣不可侵犯。课文教学中加入作文训练,谓之“占用时间”,作文教学中若出现课文讲读,则有“不务正业”之嫌。这样做的结果,使课文中的许多优秀文章,难以起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学生难以学到写文章的基本技巧,大大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造成学生“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从而导致抄袭《作文选》的恶习。

笔者认为课文和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有机整体,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课文讲读是作文的前提和基础,作文又是对课文教学的巩固和加深。

一、以课文带动作文,在琅琅书声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首先,课文的讲读为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材料。为情感的火山找到了喷发的融浆,为心灵的寄托找到合适的语言载体。

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课文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创造和写作的欲望,而名篇、佳词、妙句,只要引导得当,更会成为学生贪婪吮吸的写作营养。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的小说、今人的优秀篇章……它们都是璀灿的明珠,精选于中学语文各册课本中,均是不可多得的作文材料。课文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熟练背诵并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之中,为我所用。名篇、名段、佳词、佳句读得多了,烂熟于胸,写起作文来自然就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了。这样,就可以逐渐走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写到春天,自然会想起朱自清对春天的精彩描绘,“春风又绿江南岸”、“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系列的名句也会从灵感中跳跃出来。当写到中秋月圆时,马上又会想起杜甫“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的千古绝唱来。这些词句巧妙用进作文中,我们还会感叹学生的作文平淡如水,枯燥乏味吗?所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要树立课文教学与作文紧密结合的教学观,这样,学生作文就有“药”可救了。

其次,通过作文教学为学生的写作找到情感火山的喷发口。对学生来说,作文的困难除了难以找到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外,更主要的还在于缺乏布局谋篇的技巧。缺乏对各种文体的理性认识。这一切,都应在课文教学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尽管有人提出“文无定法”的主张.但语文课本中的优秀文章,无一不是学生作文的最好示范。大部分学生总是在不断的阅读模仿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作文的。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树立把课文当范文的教学观。一是通过课文充分领会各种文体的结构和特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不至于“画虎成猫”。如要学会写消息.就首先要懂得它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等几部分,在这个基础上明白消息的特点是“用事实讲话”、“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只有掌握了这些知识,才可能写好消息。而要学会写议论,也得掌握好其“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结构和提出观点,并运用论据证明观点的特点。二是通过课文的讲读,让学生领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的技巧.把课文讲读和作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课文教学中,适时地、适当地、有针对性地渗入一些口头作文或片断作文的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并熟练掌握一些常用技法,从而形成从简单模仿到独立创造的过程。如议论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的方法、用事实证明观点的方法,记叙中的渲染、铺垫、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结尾点题、首尾呼应的技法,都可以穿插于课文教学之中。这样,不但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使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相得益彰。只要我们找准目标(读写结合的点),引导有方,训练得法,就不会造成“喧宾夺主”的被动局面。

二、以作文训练促进课文教学,在思想和情感的进发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

读是信息的输入,写是信息的输出,表面上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过程,而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就像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通过多读,使写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通过多写,又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使阅读兴趣得到增强。特别是使教学目标得到更充分的落实。教学重点得到更具体的体现。“学以致用”就是对课文与作文关系的最好总结。所以,教学中应坚持不懈地渗入写作训练,从而促进课文教学。

在课文教学中,可进行各种形式的作文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课前口语训练,初二练习说明文、初三练习演讲,这样,既和课文教学紧密联系,又能使学生对文体的认识更加清晰。各种课文的学习均可加入小作文训练。这样既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手段,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把学生真正摆到了主体的地位,由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思维训练, 转向了主动的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因而也更合符当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样一来,学生读书不求甚解、“走马观花”,读“天书”、读“白眼书”的陋习何愁不灭!

三、把作文当课文,在热情的鼓励中激发创作热情和阅读兴趣

学生辛辛苦苦写的作文,总希望能得到教师的赞许和肯定,若给个分数了事,岂不冷了“将士们”的心?反之,每次作文讲评若能选出几篇“杰作”,当作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讲评,这对“作者”是莫大的鼓励,或许是一辈子都难忘的“幸对其他学生而言,也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今后的作文就看着他们“山盟海誓的表演”吧!这来,学生的写作兴趣与阅读兴趣都会空前高涨的。

可见,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结合,是由语文课的特点的,也是每个语文教师该走的“正”路。

上一篇:谈文言文教学的“四法” 下一篇:基于互动基础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教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