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少年读者的策略

时间:2022-03-12 11:07:33

谈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少年读者的策略

摘要:多读书,读好书,对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发挥着文化食粮的滋养作用,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的服务平台,必然担负着培养儿童少年形成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进行文化育人的责任和义务。公共图书馆需要在服务创新的基础上服务儿童少年读者,相关服务策略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观点。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儿童少年 读者服务 策略 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227-0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同理,书籍是儿童少年健康智慧成长的阶梯。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儿童少年阅读书籍、浏览信息、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服务阵地,在我国儿童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公共图书馆的这种阵地作用不能缺位,不能形同虚设,更不能享有其名而不求作为,墨守成规而不求与时俱进。在信息技术空前发展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服务条件、服务方式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图书馆对儿童少年读者的服务策略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儿童少年读者的实际需要。

策略一: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积极打造“少儿阅读平台”

少儿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要求迥然不同,无论从内容上、形式上都更需要灵动新鲜、童稚童趣、情感充沛、奇妙科幻的阅读信息,他们乐于在参与和互动的状况下投入阅读活动,因此,图书馆在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中,应注意根据他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特点来打造“少儿阅读平台”。

一是,事实上,任何现代的媒介都应该被公共图书馆所采用,作为打造少儿阅读平台的一个着力点,图书馆的馆内信息资源建设则包括已经被存储的资源和能够被利用的资源。二是,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儿设置不同的阅读板块,还可以根据个体图书馆的优势和特点,升级设备设施打造少儿数字化阅读平台,尝试实行少儿阅读“微服务”,以对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的精心筛选与整合打造少儿数字化阅读平台或阅读板块。三是,在线阅读方式和纸质阅读方式互动,在为少儿在线阅读打造好阅读平台的基础上,对于馆内的纸质读物进行序列化管理、主题式管理,槟芄唤馆读书的少儿提供适合需求的馆藏方式。

策略二:在服务方式上积极实行趣味化魅力化服务

少儿读者的阅读兴趣需要培养,阅读毅力也需要培养,唯有具有阅读兴趣和阅读毅力,才能有助于少儿阅读活动持续性发展,才能有助于少儿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公共图书馆不能囿于已经形成的少儿阅读服务模式,要积极创新少儿阅读服务模式,从馆内服务拓展到走向社会的服务,都要在尝试趣味化魅力化服务方式上下工夫。

在过去公共图书馆的少儿读者阅读服务方式中已经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有的还应继续采纳,如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专题读书活动、读书竞赛活动、儿童书法绘画作品创作展览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是少儿们喜欢参加并颇具培养其读书兴趣效果的活动,那么,怎样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再探索新的服务方式呢?以便能够在充分发挥公共图使馆的职能的基础上,把少儿阅读活动更广泛地更有声有色地发展起来呢?以笔者的想法,既要着眼馆内的服务方式,又要着眼拓展馆外服务。馆内的服务方式要温馨周到,馆外的服务要延伸拓展,毕竟公共图书馆的“公共”两个字界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必须是面对国家的全体公民的,自然也就包括了对全体的儿童少年的。

馆内服务一方面是对于主动上门的小读者,要满腔热忱地服务,给予其周到细致的阅读导航和阅读协助的服务,包括对带着小读者的家长要服务到位,帮助他们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满足他们和孩子一同进行的亲子阅读和亲子文化活动。在馆内做好常规服务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友谊活动,吸引少儿读者和他们的家长参加,还应该“不断开拓未成年人服务工作的新领域,通过动漫等一系列创新服务、特色服务,满足青少年读者的需求。使他们从中获得驾驭文献、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兴趣。”[1]开辟“绿色信息通道”,将适合他们学习娱乐的精品网站和电子资源推荐给他们,如此等等都旨在说明馆内服务有很多的方法和途径值得尝试。有很多的新鲜方式值得尝试。另一方面是将图书馆对少儿的阅读服务延伸到学校,延伸到社区,延伸公共图书馆对少儿服务的链条,增加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上对少儿阅读服务的影响。“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为读者做好优质服务是公共图书馆最终的价值体现。”[2]现代图书馆在服务理念上已经不再囿于馆内服务,图书馆面向社会,进入社区的文化服务理念已经被认可,同样,图书馆对少儿阅读活动的宣传引导和面对面的服务,也应该走进社区,开展面向儿童少年,面向孩子们的家长和家庭的阅读活动,包括各种富有特色的文化宣传活动。

参考文献:

[1]姚迎东.公共图书馆开展少儿动漫特色服务之我见[J].西域图书馆论坛,2014(1).

[2]孙薇.走进社区:延伸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

上一篇:高校校园网应用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大型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和基于监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