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丽影 第2期

时间:2022-03-12 07:52:55

她是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却整日生活在墓园里。她让生命定格,把生命的符号记录在没有生命的石头上。

位于重庆南山山麓的龙园公墓,远离了城市的浮华与喧嚣,宁静得让人能感觉到自己心脏搏动的频率。来这里一年了,我用尖针般钢钻的跳跃,为一个又一个的逝者,留下了在世间的最后一抹容颜,让他们的笑貌永远定格在了这一方冷冰冰的大理石上。我是一个墓碑影雕师,这座城市里惟一的。

2006年的冬天,静静地坐在公墓管理大厅的一角,我凝视着刚刚完工的一座雕像。空无一人的大厅里寒气逼人,烤火炉在脚下作响,我的思绪回到了一年前的那个深秋。

1

2005年10月,刚刚过完20岁生日的我,离开福建泉州,应聘到重庆南山龙园公墓从事墓碑影雕工作。在此之前,我已经从家乡湖北十堰到泉州雕艺城学习了两年影雕工艺了,这是我学成出师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对于重庆这座陌生的西南城市,我仅知她和老家省城一样以“火炉”著称,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了。

深秋的山城,天气阴霾,薄雾环绕,墓地就这样闯入了我的视野,一排排倚山而建的公墓安静地伫立在薄雾之中,苍翠的青松遮住了光线,显得愈加潮湿和昏暗。一阵冷风拂过,地面泛起些许没有燃尽的纸钱和枯黄的落叶,伴随着沙沙的声音飘来,我的心中不禁泛起一丝莫名的凉意。

望着这孤寂山林里的墓园,我知道我将和色彩斑斓的都市生活绝缘,成天与冷冰冰的石碑、钢钻、遗像为伴,整日吃在墓园、住在墓园。虽然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是这样的寂寞和枯燥,但对于我这个只有职高学历的农村女孩而言,能找到一份朝九晚五、月薪两千的稳定工作,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了。

2

影雕是靠特制的钢钻在大理石上凿出钻点的大小、深浅、粗细、疏密和虚实有机结合起来所成的像,一幅影雕作品的质量取决于雕刻者的笔下功夫和图像构思。影雕师必须要对被雕刻者的外貌、神韵进行反复揣摩才能下笔。但是,当我出师后拿到第一个顾客照片的时候,却不敢直视照片上那位笑盈盈的逝者。这是一个因车祸去世的中年商人,一想起死者的妻子向我哭诉她丈夫临终前的惨状,我就不寒而栗,照片上那双含笑的眼睛我觉得诡异而恐怖,不敢让照片在我手上多停留一秒钟。这种害怕,阻碍了我的工作,还未细细揣摩照片就匆匆下笔雕刻,只凭自己残留的印象。比别的学徒早一年就出师的我自信地以为,可以用技巧掩饰构图上的不足。

但是我错了,死者的妻子一一位愁容满面的年轻寡妇,看到墓碑的时候,悲痛地哭泣:“这哪里是我的丈夫?以前他总是笑,现在墓碑上的他都不会笑了!”

面对这个伤心欲绝的可怜女人,我无地自容。由于我的怯弱和不负责任,竟然给逝者家属带来了这么严重的伤害。于是我主动提出全面返工,为她丈夫重塑一块墓碑。年轻的妻子宽容地给了我两个星期的时间。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让所有人目瞪口呆,我将死者的照片放在衣服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看。到了晚上,我还把照片带回宿舍,放在枕边观察。照片里灿烂的笑脸,在月光的映照下闪出了光辉。他的眼睛仿佛在对我诉说着些许期待。我顿时睡意全无,突然来了精神,翻身下床拿起笔就开始勾勒死者的轮廓。第二天,我便拿着画出的草图开始雕刻。钢钻在我手里轻轻地碰撞着光滑的黑色大理石,发出了“叮叮叮”地响声。在手起钻落之间,一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渐渐浮现在石碑上,伴随着远处墓地里咏颂的《大悲咒》,深沉悲怆的音乐在寂静的山林里飘荡,就像是为逝者奏响的生命挽歌。

当那位妻子揭开蒙在墓碑上的白布时,我在她含泪的双眼里看到了一抹淡淡的微笑,也听见她说:“老公,你终于又开始笑了!”

从那以后,我不再害怕逝者的照片,躺在床上看逝者的照片成了我睡前的职业习惯。

3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人们顶着细雨纷纷赶来,在先人的墓前,焚香化纸,三拜九叩,祈福求祥,寄托哀思。这是一年之中公墓最繁忙的时节。我也在这个时候接到了我来重庆以后难度最大的一笔订单,为一位已经去世5年的音乐家补刻影雕。之所以难度大,是因为家属要求我将其整个上半身都铭刻在墓碑上,这不仅增大了雕刻的工作量,而且对构图也是一种挑战。然而,家属只为我提供了一张5寸大的黑白老照片。望着死者年轻时的照片,我犯了愁,苦苦地思索,不知该如何入于。

无边的黑夜渐渐袭来,在寂静的小屋里,我躺在床上端详着照片上年轻的音乐家,他坐在钢琴前,害羞地低着头,双手深情地抚摸着琴键。我仿佛已听到了从他指尖流出的对爱人的低低私语,想必在生活中他也是个沉静内向的人吧。然而,这个想法却在3个星期后,被音乐家的家属们否定了。家属看到我勾勒的画像时,顿时炸开了花。

“一点都不像,重做!”“我爸明明是一个严肃的人,你怎么把他刻得像一个害羞的孩子?”

面对家属的指责,我并没有像第一次那样感到内疚。我将照片交还给愤怒的家属后,坚定地告诉他们,如果3天之后他们仍觉得不满意,我就重做。同事们也帮着我劝说,家属们最终同意3天后再来。临走前,音乐家的小儿子指着我的鼻子,狠狠地说:“你不要把我爸当作普通人,他可是全国知名的钢琴家!”

3天之后,音乐家的家属们拿着照片又回来的时候,那个指着我鼻子骂的儿子走到我面前,热情地与我握手,并充满歉意地说:“我们回去认真看了照片,都觉得你刻的就是我爸年轻时的样子。我们决定接受上次那个墓碑。感谢你没有把我爸当作一名普通人来刻画!”

我只得无奈地笑笑,在逝者家属眼里,亲人的形象总是最美好的,他们的责难甚至是“不讲理”,我都理解。其实,所有顾客在我这里都没有了高贵低贱之分。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最后都必然化为一缕青烟,静静地躺在墓地里,听凭后人的悼念。记得学艺时的师傅经常对我们说:“人紧握双手而来,平摊双手而去,想抓住人间的荣华富贵,可是走的时候,却只能带走自己冰冷的身体。”在墓地里听过了太多生老病死的故事之后,我坚信在这浮华尘世中,只有人性的光辉才是一名影雕师应该刻画的。

4

平淡的日子如流水般到了2006年7月中旬。一天正午,外面炙热的阳光灼烧着大地,我正昏昏欲睡,一阵敲门声将我从半梦半醒中拉了回来。

“小陈,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回来了?”同事李姐从海南旅游归来,拿着一个礼品盒放在了我的眼前。

“谢谢,李姐!”我边说边将盒子打开。这个礼物让我眼前一亮。一块黑色大理石上雕刻着一只在玩毛线球的白色小猫。那栩栩如生的小猫,好像随时都会从石头里蹦出来似的。

“可爱吧,是在三亚海边一家专卖影雕的小店买的。”李姐开始向我描绘起那间海滨小店的样子。那是一问不太大的铺面,里面满是店主亲手制作的影雕,有明星肖像、小动物、花草还有美丽的风景。一间梦想的小店在我脑海中慢慢浮现。那天晚上,看着那只小白猫,我经历了来重庆以后第一个失眠之夜。“开家自己的影雕工艺品店”的想法不可遏制地占据了我的思维。一夜难眠,我沉浸在梦想中小店的美好幻想之中。

然而,当我回头看到床前摆放着的全家福时,我又被拉回了残酷的现实。照片上长期患病的父亲拄着拐杖站在我和母亲中间,嘴角挤出一丝勉强的笑容。母亲干瘦而微驼的身躯显得那样的虚弱,仿佛一阵风便可以吹倒。身后是一座土墙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被土灶熏得发黑的斑驳墙面记录着它年老的岁月。这就是我远在湖北农村的老家,一个需要我每月寄钱回去的家。这个现实让我清楚地知道,我的梦想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想着想着,我突然感到身上一阵寒冷,原来是烤火炉没电了,我又回到现实的冬天。难得的冬日阳光倾泻进房间,照在桌上的“小白猫”身上。我昂起头、睁开双眼,透过一缕缕阳光,我看到了无数小颗粒在光线中跳跃、飞舞,努力飞向世界的另一端。这些微不足道的尘埃,就如同现在的我一样,在芸芸众生中不懈地奋斗、挣扎,期盼着自己实现梦想的那一天。

上一篇:血色危情 第2期 下一篇:保健市场暗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