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需防范“滞胀”局面

时间:2022-03-12 04:30:55

与1998年相比,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的确更为复杂。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风险是双向的:国内是通货膨胀、国外是美国次贷危机,因此政策选择处于两难境地,政策力度不大好把握。

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实际上面临着三种风险,或者说,存在着三种担心:

一种担心是,外需趋冷,如果内需再控制过度的话,则有可能出现经济下滑,甚至出现类似日本泡沫经济破裂以后经济长期停滞的局面。第二种担心是,重蹈2003―2004年投资过热的覆辙。第三种担心是,出现“滞胀”局面:一方面物价继续攀升;而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失业人员增多。这方面有美国20世纪70年代的痛苦经历在先,当引以为鉴。

至于说这三种风险中哪一种风险更大,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歧十分巨大。我认为,所谓风险,主要是看两个方面:一个是看该情景发生的可能性,再一个就是看其一旦发生时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一方面,从可能性来看。

首先,去年年底,我们已经确定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加“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政策组合,那么一旦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甚至是世界经济衰退,再加上今年初南方出现的冰冻雨雪灾害,那么就有可能出现“过调”现象,导致经济下滑。其次,如果我们过度担心第一种情景(经济下滑),就极有可能出现第二种情景(通货膨胀)。最后,如果我们既担心情景一(经济下滑),又担心情景二(通货膨胀),试图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寻找平衡点的话,我们又很有可能最终导致“滞胀”。种种迹象表明,往远一点看,从发展趋势看,走向滞胀的可能性的确是在增加。

而在这三个方面,我们都存在一些明显的倾向,所以说滞胀的风险是在增加。如果我们不能够对通货膨胀痛下决心、快刀斩乱麻的话,近期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而长期看将很有可能会陷入“滞胀”局面。

另一方面,从损失来看。虽然损失本身不大好量化,但是我们可以从解决问题的难度来观察。

首先,如果是出现情景一(经济下滑)的话,根据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体制特征,一般来讲,克服起来相对比较容易些,而且有1998、1999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经验。

其次,如果是出现情景二(通货膨胀)的话,虽然比较难以治理,但是,过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有过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有一整套治理的方法,关键是看我们能否痛下决心。

最后,毫无疑问,一旦出现情景三(滞胀)恐怕是最难治理的,一是我们没有经历过;二是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也是最难治理的。因此是我们最需要加以防范的。

从长期防“滞胀”的路径来看,与近期防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路径大体上是一样的,都是应当坚持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配合以稳健的财政政策。

不过,在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方面,方式方法上可以更加灵活一些。比如,目前一些大银行仍然资金十分充裕,而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资金已相当紧张。因此,应针对金融机构的资金余缺的具体状况,对大小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准备金率。在国外,如日本中央银行就一直是这样做的。

其次,在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方面,一方面要积极进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在进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时,又要量力而行,标准不能过高,制度要有弹性,少做“锦上添花”的事情。否则的话,如果都按照当今中央财政收入形势“一片大好”的非常时期的过高收入水平来设计各项社保福利制度的话,等到将来财政状况吃紧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就难过了。在这方面,美国曾经有过“滞胀”的惨痛教训,当认真加以研究,并从中吸取教训。(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上一篇:警惕文化生态的荒漠化 下一篇:如何摆脱被动输入通胀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