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原发癌17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3-12 06:17:39

双原发癌17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5-0083-01

双原发癌临床较为少见,但随着诊断及治疗技术的提高,临床报道逐渐增多,我科2005年--2010年共收治了17例多原发癌,现将诊治情况并复习文献加以讨论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17例,男性8例,女性9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56岁,同时癌1例,发生于双肺,异时癌16例。第一原发癌中:大肠癌2例,食道癌1例,甲状腺癌1例,喉癌1例,鼻咽癌3例,肾癌1例,乳腺癌4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胃腺癌1例。第二原发癌中:贲门癌2例,牙龈癌2例,大肠癌2例,乳腺癌3例,肺癌3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喉癌2例,肾癌1例。

1.2 治疗方案及结果:17例双原发癌中,除1例双肺同时癌未接受治疗外,余16例异时癌:第一癌均接受放疗+化疗和/或手术治疗,治疗结果:1例胃腺癌术后病灶进展,余15例均达到完全缓解,与发生第二癌间隔时间:最长241个月,最短7个月,平均61.4个月,第二癌治疗原则同第一癌,治疗结果:5例目前仍存活,3例失访,生存时间最短12个月,最长60个月,平均戚时间10.8个月。

2 讨论

2.1 发病率:1932年Wcorren和Gefes提出多原发癌的诊断标准(1)每个肿瘤必须分别经病理证实为恶性;(2)每个肿瘤必须是分别存在的;(3)每个肿瘤必须排除是互相转移的。本组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且排除相互转移。多原发癌发病率低,国内有关资料报道的发病率一般占恶性肿瘤的0.4%--0.7%,我科发生率为0.71%,与文献报道相符,但最近有关资料报道显示双原发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目前第一原发癌早期诊断技术提高以及抗癌新药被发现且应用临床,使第一原发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不断提高及生存期延长,以至使第二原发癌的发病率较前升高,国内外资料表明肿瘤人群中发生第二原发癌的危险系数高于普通人群,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肿瘤患者具有对致癌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与个体易感性,故在第一原发癌治疗后而容易再次发生第二原发肿瘤;(2)由于放疗加化疗药物的应用,诱发癌的潜伏期缩短及诱发癌的数目的增多,而且细胞毒制剂的使用进一步损害了全身和局部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监督,激活潜在病毒,增加诱发癌的危险性,发生第二原发癌的危险系数增高。(3)对肿瘤的早期诊断技术不断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长,因而发生第2原发癌的发病率较前升高。放疗或化疗继发的第二原发癌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其潜伏期约3-15年。

2.2 发生部位及间隔时间:一般说来,多原发癌易发生于同一器官,成对或器官同一系列的器官,好发部位为肺、大肠、鼻咽、乳腺、子宫和胃[3]。本组第二癌的好发部位以消化道、乳腺、肺多见。与文献报道亦相符。本组17例中,发生于双肺1例,消化道2例,乳腺2例,多原发癌如间隔半年以内发生者称同时性多原发癌,相隔半年以上发生则为异时性多原发癌[4]。本组17例中,同时癌2例,异时癌15例。放疗或化疗后继发的第二原发癌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根据国内有关资料报道其潜伏期约3--15年,3年内者达50%--70%[5],与肿瘤复发时间相近。本组异时性双原发癌间隔时间发生于3年内者8例为47%,与文献相近,余间隔时间分别为5--8年6例,10年1例,20年1例。

3 诊断与治疗:对于第二原发癌的诊断与第1原发癌的复发或转移鉴别较难,如前所述,第二原发癌3年内发生者达50%--70%,这也恰恰是第一癌复发和转移最多的时间,临床医师往往由于认识不足或警惕性不高,易误诊为转移或复发而延误治疗。所以,在诊治肿瘤患者时,要警惕多原发癌的发生,发现转移灶时,应注意与多原发癌的鉴别,可通过前后2次病理切片做比较,或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别。第二原发癌的治疗与第一原发癌的复发与转移的治疗有原则性区别,复发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晚期表现,预后极差,而第二原发癌与第一原发的治疗原则相同,部分可获根治。从本组病例观察提示对第二原发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取得较佳的疗效,同时也说明为了提高第二原发癌的疗效,必须对治疗后的第一原发癌患者进行定期复查追踪随访,以便早期发现,提高重复癌的治愈机会。

参考文献

[1] Warrens,Gateo.mulile primar ymal;gment tumors [J]AmJCanCer,1932.16(2):1358--1363

[2] 黄腾波、朱宗珍、李可平,多原发恶性肿瘤188例,临床病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82,4(4);290.

[3] 李威、詹庆友、李国辉,双原发癌156例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6,18(4);296.

[4] Lee T K.Barringer M.Myers R T.et al.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s of the colon and associated extracolonicPrimary m alignant tumors[J]. Ann surg,1982.195(4);501

[5] 王成峰、邵永孚、张海增,多原发恶性肿瘤[J],中华肿瘤临床,2000,27(6)439。

作者单位: 232000 安徽省淮南市东方医院集团广济医院

上一篇: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炎14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糖尿病综合治疗临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