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品德内化的关系

时间:2022-03-12 03:02:18

浅议小组合作学习与学生品德内化的关系

【摘要】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与人交往、合作,不仅是每个人学习生活中的需要,而且也是建构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能突破学生主体地位与合作精神,让人人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地参与集体生活,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从而达成学生品德养成的目标。 【关键词】小组学习交往能力合理分工互助合作品德内化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中小学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并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与人交往、合作,不仅是每个人学习生活中的需要,而且也是建构人类文明的基础。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能突破学生主体地位与合作精神,让人人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地参与集体生活,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参与的快乐,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从而达成学生品德内化的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在课程标准的"能力培养"中要求学生:"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地参与集体生活。"很显然,"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新型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促成学生"能力培养"。小学生处于成长期,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等心理成份彼此联系,互相促进的过程。循此基本规律,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基本过程是: 经过学生个体主动选择、模仿、理解和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品德需要,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这种内化,不是照相式的、生吞活剥的不自觉的过程,而是一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过程,而是多次反复的过程,不是单纯内化的过程,而是内化与外化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凸显它在学生品德内化中的实践性、主动性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小组合作学习发展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流面。在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组内的质疑、探索、练习,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促进了他们的交往能力的发展。小组合作还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使师生之间有更多机会交流。教师由传统集体教学的"权威"角色逐渐向"顾问"、"同伴"角色转化。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的作用得到增强,由对教师的被动服从向配合、协同转化,学生的自主程度得以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合作和民主的关系。通过教学交往,学生还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通过教学交往,学生与教师、同学等不同交往对象发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交往与沟通,合群性、利他性、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等社会适应性都得以多方面的发展,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和具体的责任分工。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才能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使每个学生都能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成员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例如:在语文课堂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组长可以根据组员的特长进行分工:写字好和快的同学当记录员、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发言人,信息灵通的同学当调查员等等。这样,每位小组成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3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了成员的互助合作。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合作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确立的学习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样,小组成员不仅会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会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合作学习目标。例如,小组合作为学困生创造发问的机会,在优生帮助下达到求知的目的,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学到的知识条理化,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中等生如鱼得水,在他人启发下,跳一跳摘到了"桃子",从而达到一种"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从而"水涨船高",从而具备良好的竞争力,进行和其他小组的竞争。无形之中,小组成员之间就会形成互帮互助的关系,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培养了关心他人的爱心。4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成员体验成功。 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顺利发挥每个成员的最大潜力,能实现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的辩证统一。评价如果具有激励与改进的功能,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学生会得到各种体验,如会经受挫折,会得到同伴的信任,也会感受到老师的赞扬,体验成功的快乐。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期间,教师会边巡视边进行合作过程中的评价,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委婉的评价和鼓励,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中,学生会更容易体验成功,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其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会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5小组合作学习中增强成员的集体观念。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班级教学转变为合作型目标教学,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侧重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小组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在这种目标结构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期望和目标定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改变了单纯的"输――赢"关系,增强了对小组――这个"利益共同体"的集体荣誉感。伟大革命家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须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引导小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合作,认识到交往的快乐和重要性,提高自信心,发展社会交往能力,增强集体观念和团体合作的精神,从而达成促进学生德育内化的目标。【参考文献】[1]佐藤学 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M】华东师范大学 2010(8)[2]莫 雷 德性内生:论儿童品德的自我构建 中小学德育 2012(01)[3]张泉森 关注自我建构 促进学生发展 新课程下 2008(04)[4]黄良水 浅谈《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六化" 新课程下 2008(04)[5]申洪珍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科技资讯 2006 (04)[6]苏艳淑 尊重 塑造健康人格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6)[7]张 梅 略谈课改条件下思想品德课开放式教学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8(11)

上一篇:基于吸收式换热的电厂余热利用技术探讨 下一篇:如何加强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