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

时间:2022-03-10 09:53:08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确诊的9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每次12.5 mg,1次/d,连续服用3个月,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血化验内分泌6项、血常规及B超探查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结果:治疗后9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83%;治疗后血清内分泌6项FSH、LH、PRL、P、E2、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136-02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简称围绝经期功血,多发生于45~60岁妇女中,其主要临床症状为非排卵性的子宫无规则出血,会造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1]。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卵巢功能衰退,使其对促性腺激素的感应降低[2]。以往临床上采用刮宫、子宫内膜切除或激素治疗的手段进行治疗[3]。本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参考《妇产科学》(第6版)中关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确诊[4]。患者年龄45~58岁,平均(46.9±1.3)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在近半年内均未使用其他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2)患者无米非司酮禁忌;(3)患者在进行米非司酮治疗前均进行常规诊断性刮宫证实其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4)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每日清晨空腹口服米非司酮片(上海新华联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202)12.5 mg,每次服药后禁食2 h,每日服用1次,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在服用米非司酮期间停止服用其他可能影响效果的药物。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抽血化验内分泌6项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雌二醇(E2)、睾酮(T)、血常规及B超探查子宫内膜的厚度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3个月后阴道无规则流血完全停止,随访1年内无复发;有效:治疗3个月后阴道无规则流血现象明显减少,基本对患者生活没有影响;无效:治疗3个月后阴道无规则流血基本没有好转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3个月后,98例患者中显效50例,有效4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83%。

2.2 用药前后血清内分泌水平变化

经过为期3个月的治疗,发现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血清内分泌6项的FSH、LH、PRL、P、E2、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

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及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较好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所造成的无排卵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上的常见症状是患者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出血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都没有规律性,患者由于失血过多而造成贫血[5-8]。目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的原则是迅速有效的止血并改善贫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控制月经周期使患者平稳的过渡到绝经期。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是子宫内膜切除、内膜萎缩法及激素治疗[9]。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激素受体拮抗剂,它可以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前叶使FSH、LH水平下降,又能作用于卵巢使排卵延迟,诱导黄体溶解, 使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10]。本文中治疗后血清中FSH、LH、PRL、P、E2、T值较治疗前降低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且治疗与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金,赵敏.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妇产科学杂志,2010,7(6):343-344.

[2]肖宝玲.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J].当代医学,2013,19(18):86-87.

[3]李杨,朱婷.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1):65-66.

[4]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97-200.

[5]郑蔓嘉.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J].广东医学,2011,32(14):1874-1876.

[6]哈丽娅.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使用剂量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5(8):803-804.

[7]陈静,曾彩霞.米非司酮周期治疗法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19):30-31.

[8]古赤秀.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功血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6-77.

[9]孙艳.米非司酮治疗38例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J].求医问药,2012,10(8):151-153.

[10]冯雪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7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2(20):45-46.

(收稿日期:2014-02-24)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数据仓库技术在医院病案统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120例分娩方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