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天人合一”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迪

时间:2022-03-10 09:42:19

刍议“天人合一”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迪

摘 要: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的拉弦乐器之一,其表演艺术要求情韵并茂、气韵生动,这一点与我国传统音乐的美学原则、审美标准和表演技巧与意境的完美结合是一脉相承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使演奏者凝神静气,通过自己的感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进而体悟二胡曲的自性之美,提高练琴效率。把“天人合一”观点运用到二胡演奏中,使音乐有情有意,神韵俱在,所谓“有神韵则雅,无神韵则俗”。

关键词:天人合一;二胡;意境;启示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133-01

一、天人合一思想和二胡演奏相联系的基本思路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特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命题。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一个重要特点。“天人合一”思想最初来源于道,道家认为,天是自然的一部分,其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对于二胡这件传统乐器演奏艺术的指导意义正是如此。中国民族器乐演奏艺术渊源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造就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器乐文化。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宝库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表现力的乐器之一,它从最早的雏型“奚琴”发展至今已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器乐文化史中无论是作为独奏乐器,还是在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中作为常规乐器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演奏者把 “天人合一”观点运用到二胡演奏中,并通过自己的感官,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音乐有情有意,神韵俱在,所谓有神韵则雅,无神韵则俗。

二、天人合一思想与音乐的联系

把天人合一思想介入音乐,“园林音乐”可以说明“天人合一”思想与音乐的关系。园林与音乐所要表达的灵魂和主题,其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将自然与人文协调统一,达到物我两合之人才佳境,可以用神韵和声韵来形容园林与音乐的美学特征。园林与音乐美的外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深藏在其中的审美规律和美学意蕴却是逸韵悠长,异曲同工。体现了园林与音乐绝妙的貌合神契,神韵、音韵齐集,意境高远,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

三、“天人合一”思想对二胡演奏的启示

“天人合一”自然地把感觉中的物质世界都看作是精神本体虚幻的表现形式,其境界打破了空无的境界,历来为文人、音乐家推崇。“天人合一”使人实现了精神的超越,二胡音乐中意境的超越,使演奏者把乐曲内涵表现的淋漓尽致。想象力的空间是为广阔,二胡演奏意境的表达就是把人们带进艺术的殿堂,放飞想象力的翅膀,在意境中得到精神寄托和慰籍。想象不能漫无边际没有轨迹,想象力的发挥,要有一定依据。研究二胡曲中“天人合一”思想和二胡艺术境界的统一,就是对二胡音乐中想象力轨迹的一种探索,这样的“琴外功夫”对于演奏者而言是极其有用的。

例如刘天华先生提到胡琴的音乐时便说:“不论哪种乐器哪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视一些艺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一种人能够超越自我,把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二胡演奏中,演奏者常常需要从内心体验作品人物的思想情感,比如说《姑苏春晓》这个作品,它是由是青年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先生创作的一首具有浓郁江南风格的二胡曲。乐曲描绘了姑苏城早春时分的自然景象,欢快悠扬,甜美抒情,使人仿佛置身于幽曲明净、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之中。至高潮处,犹如百鸟欢鸣,使人流连忘返。其揉弦运弓之中,展示了一派人间天堂春意盎然的景象。出色的演奏家在舞台表演时,能迅速地“忘我”,而投入到作品人物的思想情感之中去。悲他们之悲,喜他们所喜,大有“庄周梦蝶”之感。

在意境当中,还有一种更高层次的意境称为虚境,亦即音乐中的禅境,它只存在于演奏者的意念之中,是演奏者“元神”功能的体现。如能进入此境,演奏时将心平似镜,宁静如水;不急不缓,无盈无亏;随手依心奏来,只求琴心相映;心中灵机一动,琴声即刻变化莫测。演奏家会感到音乐如同薄雾一般,在眼前飘渺,仿佛清晰可见。如二胡曲《空山鸟语》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的寓情与物、借物抒情的手法的体现,上下滑音、异指换把的灵活应运,使乐曲既充满了诗和音乐的意境,又体现了天人合一意境,作者自得其乐,把主观心灵与整个宇宙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对美丽大自然的热情赞颂。

做到了“天人合一”就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差别,进而超越了物我,我们要继承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意识,深刻理解天人合一对中国传统音乐广泛的影响,将天人合一与二胡演奏相结合,从而拓宽演奏思路,使音乐有情有意,神韵俱在。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项目批准号:ycx11088

参考文献:

[1]宋国生著.二胡演奏艺术[M].1982.

[2]贾纪文.音乐表演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浅谈高校经典声乐 下一篇:浅析木管室内乐与钢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