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中国最低工资对就业率的影响

时间:2022-03-09 09:26:56

以后中国最低工资对就业率的影响

【摘 要】自2004年中国颁布《最低工资规定》以来,最低工资的调增越来越频繁,执行力度也有所加强。本文使用省级宏观面板数据和9个主要省份的微观家庭纵向数据评估2004到2011年期间最低工资变化对就业的影响。与之前研究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当年最低工资对就业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并且对中部地区促进作用较大,对青年工人就业的促进作用较大。

【关键词】最低工资;就业率;中部地区;青少年

一、引言

2004年,中国政府颁布《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地方政府至少每两年提升一次最低工资,并且加大对采用低于最低工资的用人单位处罚力度。此后,许多省市开始频繁调整最低工资。

最低工资对就业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是国内外学术界充满争议的论题。从已有文献来看,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十分微弱甚至没有显著影响。Moore(971)检验了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失业率的影响,得出了进入20到24岁之后最低工资对不再影响青少年失业率的结论。另一种观点以Card和Krueger(1993)为代表,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有显著的正效应。而Neumark和Nizalova(2006)提供了完全相反的观点。类似的,国内学者也没有得出一致结论。马双等(2012)发现最低工资每增加10%,企业雇佣人数将显著减少0.59%。Ni,Wang 和Yao(2011)发现最低工资总体上对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不同经济地区会产生不同影响。

梳理以上文献,发现国内对最低工资的研究没有将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执行以后这一时间段单独选取作为研究对象,数据选取也存在宏观及微观之分,导致最终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假设2004年规定颁布以来,最低工资会产生显著影响,并对2004-2011这一时间段的数据进行研究,试图获得更具现实意义的结论。

二、实证检验

1.模型描述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健康调查(CHNS)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宏观年度数据库以及各省市年度经济数据库,将2004到2011年的9个代表省份的个体微观与省级宏观数据进行合并,作为研究的数据来源。模型识别采用预先设定(Neumark,2001)的方法,建立动态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

模型采用的预先设计的方法要求不受数据库影响的情况下选择解释变量,从而减少由于不同作者的主观性对模型造成的影响。但是,最低工资政策的执行力度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虽然我们选取了2004年以后的数据,假定2004年《最低工资政策》出台以来,最低工资的实施力度显著加强,却依然无法排除雇员无法按规定领取最低工资却依然在工作的现象,这将会影响对回归结果的说服力。

2.回归结果分析

(1)最低工资对全国范围内和中部地区就业率的影响

公式(1)回归结果显示,当期最低工资与滞后一起最低工资对就业率有相反影响。全国范围内,当年最低工资每增长1%,就业率显著增长14.5%,而前一年滞后效应导致就业率显著下降13.2%。就中部地区而言,当年最低工资弹性为0.2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可以解释为中部地区较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最低工资的执行力度更强,而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在政策实施前拥有更大的低于最低工资的劳动者群体,因而政策效果更为显著。这一结果也暗示了最低工资政策对提高就业率具有短期性影响,长期来看并不有效。

(2)最低工资对不同年龄段劳动力就业率的影响

公式(2)回归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对年轻劳动力的就业率影响更大。并且,随着劳动者年龄的逐渐增加,最低工资对该年龄段就业率的积极影响逐渐减少。这可能是由于年轻劳动者由于工作经验和技能上普遍低于年龄大的劳动者,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工资较低,因此受最低工资政策的影响大。

3.稳健性检验

为了排除由于研究时间选取的任意性对回归结果稳健性的影响,本文对除2004年以外年份的数据重新进行回归。结果显示,当年最低工资对就业率依然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滞后一期最低工资依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认为回归结果在2004年以后的不同时间段内保持稳健。

三、结论

观察回归结果的系数可以发现,2004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当年最低工资对就业率影响显著,弹性为0.145。中部地区的政策效果影响更大,弹性为0.203。对不同年龄段的就业人员来说,从15~24岁到55~64岁年龄段,弹性从0.452下降到0.086。最低工资对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最大。最低工资的滞后效应为负效应。综合以上观察结果可以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率主要影响为积极地促进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显,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Fang, Tony,Lin, Carl,2013,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in China, IZA Discussion Paper, No. 7813.

[2]马双,张拢朱喜.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2(5):132-164.

作者简介:

韩孟君(1992-),女,汉族,山东潍坊人,本科在读,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期权定价、工资与就业。

上一篇:士大夫之梦:世道人心 下一篇:事业单位财务预警模式探究